逐梦航天,筑梦西昌
2019-12-05
100多枚火箭,2次“嫦娥”登月,中国第一枚反卫星导弹……均在此地发射,它就是四川西昌。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发射场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2018年2月12日,熟悉的调度口令响起,此次执行的是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的发射任务,这是春节前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了。此次发射是确保构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关键,因此这项任务牵动着所有中国航天人的心。
对西昌中心发射测试站高级工程师鄢利清来说,这次发射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他第100次参与执行发射任务,也是第22次担任发射阵地的01指挥员。不要以为担任01指挥员只是喊个倒计时口令那么简单,这中间的学问还有很多。每下达一个口令,不仅要确认系统的工作是否已按时完成、参数是否正确、分系统指挥员向他报告的信息是否准确,还要与计时器完美合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火箭进场、地面设施维护、火箭转到发射区以及最后的总检查和测试等,都需要由他来指挥各个分系统的指挥员完成。
在这次任务中,火箭一二级转场完成后,三级发动机设备出现了问题,某个器件出现了一个指标超标的情况。鄢利清连夜组织汇报会,虽然经过检查并无大碍,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技术部门还是连夜更换了器件。火箭最终在他响彻场区的口令声中,顺利发射升空,成功精确入轨。
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的液氢液氧分系统团队,主要负责中心所有低温燃料的生产、化验、运输、加注和转注,每个环节都险象环生、危机重重。液氢是高危燃料,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米粒大小的石子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掉落,碰撞地面后产生的微弱能量都足以把全场引爆。这次任务是低温加注操作手陈复忠参加的第112次航天发射。
在岗29年,陈复忠加注操作零失误,在外人看来,他对这项工作早就游刃有余、轻车熟路了,但是他却说自己越干越胆小。他和同事的工作大多在深夜进行,需加注的液氫温度低至零下253℃,连续工作8个小时的他们,稍有不慎就会被冻伤,冻伤严重时还会有肌肉坏死的危险。他们是火箭发射任务中最后撤离现场的那批人,但离发射现场如此之近的他们,大部分人却从未亲眼看过发射过程。在掩体下方的地下室里,他们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仪器屏幕,当火箭托举卫星带着熊熊烈焰,扶摇直上的时候,他们开心得像孩子一样,因为他们是火箭的“造血师”。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西昌航天人的初心从未改变,一直在默默坚持、负重前进,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点亮了祖国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