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思政第一课堂教改中的应用探析

2019-12-05邹宇航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改红色文化思政课

邹宇航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对促进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具有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推进思政课第一课堂教改工作,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时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  思政课  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62—0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宝贵历史积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因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对解决高校思政课教育困境,提高思政课教育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的不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对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但就现实而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以下不足。

1.理论性较强,课堂缺乏趣味性

不同于专业课及实践课的学习,由于思政课教学内容多为政策性知识解读及史实阐述,缺乏实操性及交互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欠缺。同时,长期以来思政课被贴上了“刻板”的标签,导致学生在尚未开始学习之前即存在畏难情绪,对课程重视程度较低。

2.教法较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公共课程之一,教学方法一般以理论灌输为主,在课堂中极易出现“一言堂”的状况。虽然思政课教学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由于学生兴趣点的偏差,使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当中。同时,目前思政理论课多以讲授法为主,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输入模式,也很难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红色文化对高职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集精神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于一体,将红色文化因素融入高职思政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及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丰厚的历史积淀,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于一体。革命斗争中所涌现的英雄人物及时代楷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褪色。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在革命中所形成的高尚精神品质。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可作为生动的实例辅佐理论教学。例如,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诸多中国精神作为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相配合,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真正将知识内化。

2.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法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对思政课形成了“刻板”“枯燥”的印象,不利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将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至思政课堂中,可以大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情节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丰富的精神文明,可以为思政课提供生动的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充实的事例自觉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可以佐以多媒体设备,配合影像资料,弥补传统教学单一语言输入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思政理论课教师教法的丰富,有利于促进教师多元化输出,建立互动型课堂。教育的主体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作为施教者,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价值观念的塑造者及思想道德的领航人。良性的课堂教学应摒除“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之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许多现实的理论知识均可从中寻得相应的代表案例。

3.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国家自信心及民族认同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教改的实现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第一课堂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独辟蹊径。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改革之中,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课堂吸引力,具体实施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编写红色故事案例库,使之与教材内容相契合,便于深入浅出进行讲解

思政课的内容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前提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通过编写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红色故事案例,可以打破学生对思政课刻板的固有印象,摒除空洞说教及抽象枯燥的讲解方式。同时,在情感及价值观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红色故事案例库与教材内容相呼应,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建立起教材—红色文化资源—理想信念提升的良性循环,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生专业融入课堂教学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思政课的教学也应推陈出新,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及单一的讲授法,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大力推动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绘画类艺术特长生,可让学生以绘图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针对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可让学生以编排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建党、建军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通过此种方式,既可实现学科交叉进行良性互动,亦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课堂。同时,通过体验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及自信心。

四、结语

思政理论课要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在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发挥积极作用,使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亦能够做到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用优秀的传承感染学生,在不断启发中使学生水到渠成将知识内化,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张泰城.红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以井冈山大学为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万珍妮,孙萌.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时效性研究——以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9.

[3]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2010.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教改红色文化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