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9-12-05林旭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

林旭

摘要:网络文化在整个文化形态领域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它以自身独特的传播方式、强大的传播力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思想活跃、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文化对他们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何规避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关键词:网络文化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42—02

科技的进步使得网络文化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因此,网络文化呈现出了比其他文化形态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不可否认,网络文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网络文化中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思想活跃、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这些消极的内容会对他们正确三观的养成带来很大的阻碍。那么,如何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尽可能地规避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探究、去思考。

一、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超时空性

网络文化在虚拟的时空中存在,使得它不受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由于其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这就使得网络文化的传播省去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中的印刷、运输、发行等环节。即便是正在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完全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开,具有相当大的时效性、便捷性。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二)互动性

只要是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布信息,进行信息交流。换言之,在网络中每一个用户都是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员,他们可以发布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观点,其他用户还可以进行评论、转发,这就形成了用户之间的互动。通过对某个热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大家会发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这就会形成评论圈,产生更大范围内的互动。

(三)包容性

网络文化包罗万象,大到时政热点,小到家长里短,涵盖的内容、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在这个虚拟而庞杂的网络世界里,因网络用户自身的国籍、民族、信仰不同,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论都充斥其中,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同时,进入网络没有身份的限制,这就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虽然网络文化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但它们又能融于一体、和谐共存,呈现出比其他文化形态更为巨大的包容性。

(四)两面性

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包容性,造成了内容的良莠不齐。在网络文化中既存在积极向上、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优秀文化,又存在着消极颓废、阻碍青少年形成正确三观的不良文化。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根本消除的,因此必须正确、客观地看待网络文化的两面性。

(五)普及性

截止到2019年3月,全世界的网民已经超过43.8亿人。单从这个数字上来看,网民的数量极其庞大,但这个数字又不是静止不变的,它的增长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由此可见,网络文化的受众面十分大,它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在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后,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进入网络,并且进入网络的门槛越来越低。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1.开阔青少年的视野

古语云“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如今的网络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快捷地掌握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同时,网络文化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知识包罗万象,贯通古今中外。正因为如此,青少年可以便捷、低成本地在当下社会中获取信息与知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2.拓宽青少年的交往范围

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是参与虚拟世界活动的人却是真实的。网络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搭起了桥梁,青少年可以通过这座桥梁透过虚拟世界来结识现实世界中的朋友。也就是说,不受国籍、地域、民族的限制,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结交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际交往障碍的青少年,也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交到很多朋友,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激发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刺激着他们的创造欲。换言之,青少年身上的领悟力、模仿力,使得他们在看到网络文化中新奇好玩的事物时,就想要去模仿、突破。很多青少年在参与网络活动时,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都有了提高,自身的潜力也被不断地挖掘出来。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使青少年沉迷网络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差,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充满了好奇。网络文化中有很多娱乐性极强的内容,会使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例如网络游戏,使得很多青少年花費了大量精力、时间、金钱,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危害着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游戏成瘾的流行率约为0.7%—27.5%”。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络成瘾确实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2.不良信息对青少年造成污染

我们不能否认网络文化中确实存在着大量消极、腐朽的文化糟粕。这些文化糟粕很多时候经过包装,不易被察觉也不易辨别,但实质上却充满了暴力、低俗、色情、迷信甚至是反动的内容。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网络文化的侵害,从而严重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少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就是受到了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人格变得扭曲,心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3.对青少年生活产生误导

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青少年沉溺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养成散漫的生活态度,形成轻视规则、无视纪律的不良习惯。不仅如此,网络存在虚拟性,使得不少青年将网络中逃避责任、无视后果的恶习带到了现实生活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4.使青少年性格产生缺陷

不少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开始变得不愿意与人打交道,自闭与孤立。大量聊天、交友平台的开通,使得青少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流,与家人、朋友的现实交往反而越来越少,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冲突。这会造成青少年亲情、友情的缺失,变得自我孤立、不合群。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网络文化,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积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抢占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一方面,建立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宏观领导、统一规划的,由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和全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会牵头操作,各省市具体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组织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清网络文化的新形势,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手段,把教育的环境拓展到网络空间。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更好地用好网络手段,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网络文化教育活动。

(二)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运用网络文化

为了使青少年更好地运用网络文化,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层面入手,提高他们的综合思想素质。

1.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需要格外关注孩子对网络的使用状况。除了限制上网的时间,还应该帮助他们甄别网络文化,使他们远离其中的糟粕。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可能地丰富家庭活动,转移青少年的注意力,真正把网络作为帮助孩子成长、增长其学识的工具。

2.学校层面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学校应该利用课堂、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对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学校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家长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更要有电脑网络内容。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以网络话题为切入点,走进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社会层面

国家要加大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清理力度,严厉打击散播暴力、色情的网站,严控境外不良信息的入境,从源头上预防各种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同时,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对于散播不良信息的企业和个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完善网络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使每个人守好自己的崗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查到一例处理一例。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以其传播快、内容广等独有的特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因其好奇心强、求知欲大,成为了网络文化的重要受众。但他们涉世未深,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缺少一定的辨别力和抵制力,更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利用好网络文化,开拓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研究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杨文静,李春燕.关于网络文化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展望,2017(4).

[3]徐艳.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4]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巍巍.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

[6]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7(7).

[7]邹琪.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6).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