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利辛县小麦生产技术工作总结
2019-12-05唐皖平
唐皖平
摘要 本文从小麦生产概况介绍、增产原因分析、经验做法分享、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生产体会等方面总结了2018—2019年度利辛县小麦生产技术工作,以期为今后小麦生产实现稳步发展和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技术;工作总结;安徽利辛;2018—2019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04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8—2019年度利辛县小麦实收面积11.04万hm2,截至6月10日,全面收割完毕。根据多点实产调查统计,全县小麦平均产量8 482.5 kg/hm2,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十五连增,实现了产量、品质双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现将生产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 小麦生产概况
1.1 播种生长情况
2018—2019年度,利辛县小麦播种历时40 d,抢墒适时早播(10月5—15日)4.33万hm2,抗旱造墒抢种(10月16—30日)4.67万hm2,雨后足墒补种(11月5—15日)2.04万hm2,总播种面积11.04万hm2。根据县农技推广中心对全县小麦5个苗情监测点和全县整体情况调查统计,全县一类苗面积4.67万hm2,占总面积的42%,比上年增加2.67万hm2,增幅133%;二类苗面积4.33万hm2,占总面积的40%,比上年增加6 666.67 hm2,增幅18%;三类苗面积2.04万hm2,占总面积的18%,比上年减少6 666.67 hm2,减幅26%。总体苗情好于上年,但整体苗情苗龄差异较大,生育期比往年推迟2~3 d。
1.2 产量结构情况
小麦生产呈现三增一平二提升特点,即面积、单产、总产增加,穗数持平,穗粒数、千粒重提升。2018—2019年度实收小麦11.04万hm2,比上年增加0.77万hm2;穗数为624.75万穗/hm2,与上年基本持平;穗粒数37.15粒,比上年增加3.8粒;千粒重43 g,比上年增加3 g。平均产量8 482.5 kg/hm2,比上年增加945 kg/hm2,增产12.5%。总产量93.64万t,比上年增加16.25万t,增幅20%,品质提升1~2个等级,小麦光泽好、品质优、粒重高、病粒少、病籽率不足0.5%。全县8个小麦绿色高产攻关示范片,实测单产为9 379.5 kg/hm2,比全县平均单产增加897 kg/hm2,增幅10.57%。
2 增产原因分析
2.1 抢墒、造墒、适期早播面积大
2018—2019年度小麦一、二类苗面积达9万hm2,占总面积的82%。秋种时由于前茬大豆面积大,腾茬早,前期下雨底墒好,广大农民抢墒播种多,10月5—15日全县抢墒播种4.33万hm2以上,10月15—30日广大农民积极抗旱造墒播种面积达4.67万hm2,做到了适期播种,早播适期播种有利于培育壮苗,有利于分蘖成穗,有利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有利于穗大粒多[1]。
2.2 雨后足墒抢种补种
11月5日全县普降中到大雨,农民又抢墒补种晚茬麦2.04万hm2,确保了种足种好小麦。此次降雨承前启后,为前期抢种抗旱播种的小麦解决了旱情,补充了水分,起到了镇压、防冻作用,为后期晚播小麦补足了墒情,为一播全苗打下基础。晚播小麦解决了越冬期冻害问题,为后期丰产奠定了水分物质基础,这场雨解决了年前底墒问题[2]。
2.3 全面推广抗病优良品种
通过近几年筛选,利辛县推广一大批高产适应性强的半冬性优良品种,如淮麦35、淮麦40、淮麦44、徐麦35、未来0818、皖垦麦869、烟农19等,实现良种100%全覆盖,增强了抗冻、抗倒、抗病能力,是2019年小麦丰产丰收的前提条件。
2.4 气候因素
天气有利有弊,助力穗大粒多和千粒重提高,是2019年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外部保障。小麦在进入越冬期以后,2018年12月25—29日开始降温,最低气温降至-5.7 ℃,小麦提早进入越冬期,延长春化阶段时间。2019年1月7—9日,全县普降小到中雨雪,气温下降到0~5 ℃,最低气温下降到-6.8 ℃,此次降温由于是先下雨雪后降温,对小麦安全越冬有利,既延缓了春化进程,又利于通过春化阶段。1月30—31日,又普降中到暴雪,给土壤提供了充足水分,土壤湿度大,可以减轻冻害的发生,杀死病菌虫卵,延长小麦春化阶段时间,利于幼穗分化,利于形成穗大粒多。进入2月以后,利辛縣连续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小麦生长缓慢,虽然影响小麦生育进程,使小麦生育期比往年推迟2~3 d,但延缓了光照阶段时间,有利于小麦小穗小花的分化,为穗大粒多创造了条件,3月天气晴好,气温正常偏低,利于小麦幼穗分化。4月8—9日,利辛县普降小中雨,利于小麦拔节抽穗期对水分的需求,4月21—22日普降小到中雨,但雨量适中,没有连续阴雨,利于小麦抽穗扬花灌浆。进入5月以后,天气一直晴朗,气温平稳偏高,促进小麦生长,没有明显的阴雨天气,利于小麦快速灌浆。后期没有出现大风暴雨,没有出现倒伏问题,干旱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穗大、粒多、千粒重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 经验做法
一是全面重点推广小麦良种,将其作为主抓技术不放松,增强了小麦抗冻、抗病、抗倒伏能力,确保了小麦高产丰收。二是狠抓抢墒、造墒、适期早播技术环节,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全县一、二类苗面积占80%以上。三是全面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措施不动摇,实现90%以上面积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千粒重的增加和抗倒伏能力的增强。四是全面推广配方肥、种肥同播技术,实现一播全苗,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普遍追施返青拔节肥,降低倒伏风险。据调查,全县普遍减少化肥施用量45~75 kg/hm2,减幅6%~10%。五是全面推广以种补晚、以肥促晚技术,对于晚播田块,为保证有足夠的成穗数,指导农民适当增加播种量,由150 kg/hm2增加到225~240 kg/hm2,适当增加底肥量75 kg/hm2,促进分蘖成穗。六是全面推广一喷三防技术,严格防控赤霉病发生[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小麦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提前谋划,3月即统筹资金900万元,采购有关药品下发到各乡镇种粮大户中,引导农民积极开展赤霉病防控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在4月17日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期及时召开全县统防统治示范现场会,要求全县上下,统筹协作,全面防控,坚持雨前雨后全面防治1~2次策略,严格防控了病虫害,为全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防治基础。七是适时及时收获,全面推广机收机脱技术,6月1—5日全县收割80%,6月6—10日全县收割完毕,没有出现霉变、发芽等问题,实现颗粒归仓。
4 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个别播种偏早田块,个别不抗冻品种依然出现冻害问题。二是个别田块施肥量偏多,存在倒伏风险。三是化学除草依然存在药害问题。
5 生产体会
一是适宜的天气是丰产丰收的根本保障。二是秸秆还田的效应已经显现,抗倒伏能力的增强、千粒重的提高都反映出秸秆还田的作用[4],大量秸秆还田不是病虫害重发的主要原因,病虫害的发生主要还是受天气因素影响。三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能够降低倒伏风险,不会造成减产,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6 参考文献
[1] 邢蕾.利辛县小麦绿色增产技术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6(6):52-53.
[2] 马卫芳,苏金凯.景县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总结[J].基层农技推广,2016,4(11):71-72.
[3] 葛军.蒙城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总结[J].农业灾害研究,2018,8(4):68-69.
[4] 岳明.利辛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直播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