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现况及改进建议
2019-12-05赵岩黄卓
赵岩 黄卓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现有教育进行分析,指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高职院校所面对的困境,并基于学校、院系及学生个人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持续性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改进建议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是大批各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因
1.1 高职院校是我现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十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输出了数量可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每年高职教育的招生比重占据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1.2 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有所片面
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大多情况是一张卷子定乾坤,经常有“分分学生命根”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过程中怎会得到学习的快乐,更谈不上将来运用创新。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学生应当在吸收课堂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贵在质疑和批判,善于创新和升华,才有利于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现状
2.1 部分教师和组织的思想觉悟较低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和项目。但是基本上都是处于停留阶段,有的甚至直接放弃了该项目。部分教师和组织存在短视现象,即不愿改变现状,缺乏创新意识,总是满足于已有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认知,造成自身事业上的被动地位。并且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意愿将学院人才培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
2.2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队伍做保障。然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结构不够优化,整体专业实力不够强的问题。很多教师没有经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教育背景,特别的是没有创业的亲身经历,缺乏创新创业的业务能力和意识。
2.3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环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向社会输送上手快、操作强的技能型人才。[1]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创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理想的,但是创新创业只止步于大赛和报告形式,创业实践教育相对捉襟见肘。
3 走出现有困境的谏言
3.1 学校带头做
3.1.1 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可能较差,学习能力可能也有所欠缺,但普遍爱动,活泼开朗,拥有热情,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社团活动是学生集体活动的平台,高职院校应加强社团建设,并将创新创业融入其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社团在学生心中作用和地位。该种社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3.1.2 组织比赛竞赛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在实践中磨练人。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TRIZ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让学生做到努力学习、积极实践、锐意创新、勇于创业。
3.1.3 密切关注校外环境,沟通合作
高职院校均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用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紧密的贴近市场和企业,培养自己敏锐的市场眼光,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补,促进学生创新培养。
3.2 院系紧跟做
3.2.1 合理分配师资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容乐观,以创新教育为例,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创新经验和理论知识,如果这类的老师过于的缺乏,应积极开设此类的培训活动。而不是将所有的教师资源均用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上。学校应该对创业教学改革、创业理论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学校联系企业与公司,鼓励创业教师到企业实训。[2]
3.2.2 重新设计课程和学习内容
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必修与辅修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配合,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与构建。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涵盖头脑风暴思维训练,企业运营演练课程,在模拟课程中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新精神。
3.2.3 改革评分制度
当前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中,创新能力未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导致高职学生创新动力不足。为此,必须改革评分制度,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视为在校学习关注的重要教学内容。开展分类培养机制,是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得到重点关注和培养。改变以往以理论知识等考试成绩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
3.3 学生理应做
3.3.1 树立信心,人人可创新
应当看到,大学生要培养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善于从创新的角度思考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墨守成规,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和信心,积极探索问题,敢于尝试解决问题,成为具有首创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应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扎实储备基础理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和创造成果。
3.3.2 积极动手,把构想积极转化为现实
灵感和现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重在付诸实践。我们要善于行动,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真正正的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复合型人才,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学生应相信自己勇于动手,将新颖的思想转化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淑君,刘毅.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4).
[2]兰晓丽.西安体育学院创出教育現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8.
作者简介:赵岩(1981-),男,河南镇平人,工程硕士,讲师,学院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与制造;黄卓(1991-),男,河南唐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