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认知利用及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2019-12-05陈思远卞丽妍张成霜屠宇杰张雪文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知晓率医学生

浦 锐 乔 宇 陈思远 白 雪 卞丽妍 张成霜 王 涛 巩 莎 屠宇杰 张雪文

(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济宁 272067) (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济宁272067)

1 引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 ”概念[1]。“互联网+”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使用得到总理认可与盛赞[2]。“互联网+医疗”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3]。“互联网+医疗”使患者就医更便利,有利于提高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群众需求,由此可见“互联网 + 医疗”模式将成为医疗服务发展的新契机[4]。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利用及满意度情况,发现“互联网+医疗”模式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019年9-12月分别选取某医学院450名医学生、某职业技术学院250名非医学生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根据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专业背景分为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两个层面。再按照年级分层,抽取45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有效回收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96.4%;25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有效回收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94.8%。问卷主要调查内容为大学生基本情况,包括性别、生源地、专业、教育培养层次等内容;大学生及其家人近期就医情况;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知晓情况;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利用情况,包括医疗APP下载与使用、线上咨询、预约挂号、查看检查结果、网上缴费、建立电子病历等;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现状的态度及期望。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现场发放,自行填写,现场核查并收回。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医学生最低年龄18岁,最高26岁,平均年龄21.35±2.03岁;非医学生最低年龄16岁,最高25岁,平均年龄20.49±1.86岁。两组大学生在年龄、性别、专业层次及年级等4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注:*t检验

3.2 近期就医情况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半年内身体出现不适者分别为101例(23.27%)和65例(24.43%)。因不适去医院就诊的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分别为76例(75.25%)和48例(73.85%)。其中对医院就诊不满意的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分别为28例(36.84%)和16例(33.33%),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医生问诊态度差(χ2=13.948,P=0.038)和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χ2=9.496,P=0.009)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医院就诊不满意情况分析

3.3 对“互联网+医疗”知晓情况及其途径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知晓率分别为47.0%和42.2%,知晓率均低于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几大互联网公司投入医疗领域的知晓率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分别为44.93%和4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理解和关注度不够,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医院与学校对“互联网+医疗”的宣传力度不够。医学专业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知晓途径主要是通过手机资讯推送、QQ微信等平台、医院宣传材料、教师课堂讲述等;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资讯推送和电视、网络新闻等途径;其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教师课堂讲述(χ2=13.401,P=0.009)和同学朋友口头讲述(χ2=9.091,P=0.021)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知晓途径

3.4 对“互联网+医疗”利用情况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模式利用率分别为38.7%、35.4%,都较低,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χ2=0.698,P=0.404)。其中两类大学生在网上预约挂号(χ2=9.531,P=0.009)、在线查看检验报告单(χ2=14.013,P=0.001)、可穿戴设备检测身体状况 (χ2=8.592,P=0.048)、获取健康资讯(χ2=9.580,P=0.006)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模式利用行为

3.5 对“互联网+医疗”现状满意度

结果显示两类大学生在是否愿意下载健康资讯类APP或关注健康相关公众号(χ2=9.524,P=0.002)、是否愿意推荐给朋友(χ2=8.810,P=0.003)、在线咨询是否愿意将疾病隐私告知医生(χ2=20.374,P<0.001)3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过医疗APP的大学生其满意度较高,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达到基本满意的分别为82.8%和82.1%。对“互联网+医疗”模式前景态度的支持率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分别为97.7%和97.9%。见表5。

表5 不同专业背景下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现状

续表5

注:*Z检验

3.6 对“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优势、劣势的评价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对“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优势的看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遍认为“互联网+医疗”模式能够缓解就医过程中排队时间长的问题;网上会诊、远程医疗功能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在线获得相关健康资讯有助于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难题;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一定作用。医学生和非医学生普遍认为互联网医疗信息真假难辨、无法面对面交流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及患者隐私与信息安全、医疗APP数量多质量差、掌上药店不安全、现有技术法律不成熟等问题。

4 讨论

4.1 概述

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建设,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依靠“互联网 +”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建立以云医院、远程医疗、大数据为特色的医疗新生态,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跨区域、跨省市医疗资源共享,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5]。依托大数据技术,利用 “互联网 +”使医疗行业实现医疗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专业背景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认知、利用和满意度情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互联网+医疗”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4.2 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知晓率有待提高

由于“互联网+医疗”模式是近两年刚提出的新概念、新模式,且国家对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和网络了解到相关知识,其对这一新模式的知晓率偏低。建议高校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聘请相关学者或有关部门的专家来学校进行“互联网+医疗”知识讲座,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校园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的知晓率。

4.3 对“互联网+医疗”模式利用不足

分析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下载过医疗APP者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然而大学生对其利用率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对其知晓率低下从而限制其利用率。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功能的利用要强于非医学生,非医学生更多运用运动手环或健身类APP。此外大学生在对医疗APP的使用上主要是问诊类和生理健康类,较为单一,更多方便的功能、更实用的医疗APP得不到利用,说明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还存在着很大的不信任。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成为“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7]。政府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政策的制定,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构建严格的在线医生、专家资格认证机制,一旦发现相关APP中出现医生或专家个人信息造假的情况,立刻对与其相关的医疗平台进行严厉整改,取消违法人员的行医资格并将相关人员移交司法部门;鼓励公民对存在虚假医疗信息的平台进行举报,一经核实,酌情奖励举报人员;参考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专业医生和互联网有关专家的建议,制定统一标准,提高移动APP准入门槛,以保证移动APP的专业性。在发展“互联网+医疗”前期,可采用政府补贴和有关运营商出资的合作模式,自主研发相关互联网信息保护技术或与国内业界较为认可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公司合作,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严厉打击采用非法手段获取“互联网+模式”平台中患者信息的行为,将其纳入刑法。定期对掌上药店进行食品药品质量检查,打击公开运用互联网进行假药售卖的行为,对掌上药店的线下药企进行登记管理,争取做到一旦有假药出现,执法部门可以追溯假药源头;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完善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应用。只有国家建立严格的制度、法律和卫生政策,公众才会逐渐增强对“互联网+医疗”的信任,进而提高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利用率。

4.4 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

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前景的态度是影响其选择该就医模式的另一个因素,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支持程度越低的学生越不愿意选择该就医模式。数据显示255例选择“互联网+医疗”就医模式的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于其未来发展前景的支持者。虽然大学生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知晓率和利用率较低,但对其发展前景都很看好,如使用过医疗APP的大学生其满意度达到82%。医院应加强对掌上医院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开辟专栏对“互联网+医疗”模式进行宣传,鼓励患者网上支付医药费,推出一些网上支付优惠活动,带动更多人下载并使用医疗APP。应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跨区域、跨省市医疗信息的共享,实现“一人一卡、一卡一生”,不仅方便患者、提高医院效率,也对慢性病研究或需长期进行研究的疾病课题提供充分数据。对于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应关注“互联网+医疗”模式成果,加强认识与学习,课堂上适当对学生进行普及与引导。学生可以申请与“互联网+医疗”有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立相应的社团、建立相关微信群或QQ群来加强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推广与交流。

5 结语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缺陷,势必会影响人们对其看法和利用,但该模式的发展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其行业存在巨大利益,促使各大公司纷纷投资于该领域,这将大大促进该模式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医疗知晓率医学生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