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物流视角下我国海外仓的建设发展研究
2019-12-05张军玲
张军玲
(1.兰州财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2.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业也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解决过去粗放发展带来的如低效率、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了共享物流。王继祥在《共享物流:中国仓储与配送创新趋势》一文中对共享物流的定义是:“共享物流就是指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系统变革的物流模式。”共享物流本质上是对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共享经济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延伸。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快速,已然成为我国外贸高速增长的新着力点与主推动力。但物流发展的滞后性成为阻碍和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配送慢、难追踪、清关慢、易破损、易丢包、难退换等问题频发。而设立海外仓是在跨境电商的实践探索中提出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先备货,后交易”的服务模式[2]。
海外仓是全面整合了所有物流运输方案而形成的一套一站式的方案。它不是简单在海外建一个仓库,而是以仓储为核心,包括了运输、清关、库存管理、包装配送及售后服务等活动的综合物流体系。其运作流程分为三段:头程运输、海外仓储、尾程配送,每一段都是对现有的共享物流方式的集成、应用与创新。第一段,国内跨境电商卖家集货后经报关、保险等环节将商品大批量运送到海外仓,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快速有效的物流信息共享。第二段,对送至同一个海外仓中的不同跨境卖家的商品采用统一的库存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仓储管理,实现仓储空间、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的共享。第三段,根据买家下单的地址,从最近的海外仓发货,选择适合的当地配送商,共享当地配送商的物流基础设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本地配送。
共享的理念不仅应用于海外仓的运作流程,还高度契合于我国在共享物流运作中大力倡导的单元化物流、先行物流和程控物流。作为物流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单元化物流是实现共享物流的基础。由于跨境电商产品规格、尺寸各异,为物流设施和配送服务共享奠定基础,就必须要求跨境卖家在货物生产、包装环节严格遵循行业或国家的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在海外仓运作中先行物流主张利用现代IT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来提前预测客户的需求,实现货物的前置海外布仓的智慧优化和网络间货物的云仓共享,这样可迅速响应客户的购买需求,同时还能集成客户碎片化的需求以避免浪费物流资源[3]。程控物流是先行物流的基础,主张利用软件或程序对物流网络上的货物走向及数量进行实时的引导、有效的控制。海外仓是单元化物流、先行物流和程控物流的产物,也是共享物流的智慧体现。
共享物流的发展为我国海外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易仓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有158家海外仓企业在33个国家设立了353个海外仓,海外仓数量是2017年的两倍。虽然我国海外仓数量增长迅猛,但海外仓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受经济、科技、文化、政策法规、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将从共享物流视角分析我国海外仓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促进海外仓的建设发展能有所贡献。
二、我国海外仓建设运营中的突出问题
(一)国情差异和本土化问题
国情差异和本土化问题是海外仓要解决的最大挑战。跨境电商涉及不同国家,国情差异会直接影响海外仓建设的成本和难易程度。例如在欧美市场,海外仓的建设较易,运营方便;而在巴西和俄罗斯,海外仓的建设和运营却较困难。巴西税收政策十分严格,建仓成本很高[4]。俄罗斯虽地域广阔,但本地快递行业发展缓慢,尤其是贸易清关难,后续补货带来的税费很高昂。
本土化主要包括本土化的语言、本土化的文化、本土化的营销、本土化的支付、本土化的物流、本土化的售后等。海外仓能作为跨境物流服务平台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在海外仓建设和运营中,由于我国一些企业不重视当地消费者对本土化的需求,而使得本土化问题较突出,例如未经翻译的产品销售页面、因语言的沟通障碍而带来的客服响应慢、不同国家消费者不同的支付习惯及复杂的跨境转账、没有当地物流介入而使得物流运作缓慢等等,制约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由此可见,跨境电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重视本土化,增强本土化服务能力,充分整合和利用当地物流资源,提供让当地消费者满意的物流服务。
(二)成本控制问题
发展海外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建仓,而建仓成本不仅投入高,而且构成复杂,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费用远远超过国内。以美国建立海外仓为例,仓库工人的成本是中国仓库工人的7-8倍。建仓费用名目繁多,不算头程,基本费用包括:订单处理费、打包费、称重费、仓储费(销售旺季还会上浮)、标签打印费、美国境内配送等各项费用。据核算,在美国建立3000m2左右的海外仓,需要投资上百万美元。若租用一个1000m2的美国仓,包括租金、员工工资、其他杂费(办公耗材、包装材料、水煤电、租赁保险等),企业每个月需要付出2.2~2.5万美元左右的成本[5]。总之,海外仓的建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其投入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熟的技术,还需要长期的人员管理,这不是每一个电商企业都能够负担得起的。
其次,海外仓存货控制难,管理成本高。例如,海外仓的运转需要货物的快速周转率,需要专业仓储管理团队的支持和稳定的业务流量作保障,但由于海外仓与其供货地距离较远,且供货前置时间长、交货期长,导致缺货概率增大。如果将供货前置期延长,有可能因货物过多而造成库存积压、管理成本增加,如果销售不佳,再进行区域间库存调拨、退货等操作,成本将更高[6]。即使通过精细的数据管理,也难以保证与市场供需变化完全一致,难免会出现库存积压和退货现象。再如,功能单一的海外仓,其应用能力受限,仓位浪费严重,也会使管理成本增加。一般情况下,海外仓仓储成本比传统运输成本要高三成[7]。
(三)内部管理与服务问题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海外仓中很多由于库房硬件设施、ERP系统不健全,技术水平低,导致货物入库、上架、订单接受、分拣等物流环节的异常,货差、货损、错装、漏装现象频发。此外,由于缺乏高效的海外仓管理系统(WMS),难以全面保证库存的准确性,导致货物转仓、越仓信息更新不及时准确;订单响应及处理延误;包裹在国外不能完全实时追踪;仓库与客服信息不对称;拖延服务,客服应对不佳;消费者申请售后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转嫁解决成本给消费者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仓储管理混乱,降低了海外仓的客户满意度。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必须提高海外仓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使用高效的WMS和科学的海外仓管理方法。
(四)物流产业链需求响应问题
海外仓模式下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至少要经历两个国家,包含很多物流环节和复杂的作业流程,且与许多国际贸易业务密切相关。此外产业链内包括多个物流产业服务模块,如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运输、集货拼箱、报关、海外仓储、快递等,产业链模块内多个企业又共同形成了一条连续的价值增值链,加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服务需求等因素,这些将直接影响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使跨境电商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都存在配合、衔接的风险,导致产业链需求响应能力弱、反馈效率低,极易出现补货不及时、货物积压和滞销等问题,严重影响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急需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发挥协调管理作用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系统。
三、促进我国海外仓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推动本土化建设与经营
跨境电商要想做大,必须提供令当地消费者满意的本土化服务,实现与当地物流企业水平相当的效率,因此推动本土化建设与经营势在必行。
1.开展本土化系统的培训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土化服务,物流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应从海外市场的语言、文化、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方面对海外仓从业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使从业人员详尽地了解海外市场状况和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而培养本土化经营管理团队,更好地开展本土化运营[8]。
2.以数据分析为主要的发展依据
推动海外仓本土化建设和运营应以数据分析为主要的发展依据。跨境物流企业应通过加强对市场、产品的分析来获取大量相关的数据,对数据深入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购买行为方式、消费数量等,从而使跨境电商物流有效实现渠道下沉。
3.借助本地的服务资源
利用当地的经营管理团队开展本土化运营,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更顺利地靠近当地消费者,更好地吸引他们。在本土化支付方面,消费者可利用现有的本地支付体系方便地完成交易,而不必开通接入方式及安全要求比较麻烦的国际支付通道。在本土化配送方面,通过与本地物流配送合作,减少订单响应时间。在本土化客服方面,一个本地语言版本的产品销售网站可吸引当地客户,借助客服邮件智能回复机器人和使用当地语言则能快速回应客户问询及反馈。总之,借助当地的服务资源,可以降低跨境电商企业本土化运营的障碍。如大龙网与本地物流商合作,联合网贸会,首创“线上线下、前展后仓”模式,为海外客户提供购物的无障碍交流、实景体验、本土化物流和金融等一系列综合服务。
4.组建海外仓服务商联盟
海外仓的本土化建设涉及人财物的问题颇多,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资金压力、货物安全、运营风险等不得不面对。从起步到层层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将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由于单个企业的实力有限,很难兼顾全面,建议组建海外仓服务商联盟。联盟内各企业负责自身擅长的环节,在海外仓运作流程中分工合作,共享资源,从而降低本土化建设的成本、难度和风险度。
(二)本土化合作建仓,配套边境仓
由于海外建仓成本高昂,建议中小企业要量力而为,不要轻易海外建仓,就算选择第三方海外仓服务也要非常慎重。而对于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公司,虽然可以独立建仓,但为了减少风险,初期最好是和本地的物流商合作建仓,与本地的代理运营公司以及税务解决方案公司合作,在建仓过程中由他们提供运营、清关、税务等一整套服务。此外,为有效规避部分国家的政治、法律风险,并充分利用区域自贸的物流政策,可以在该国相邻或相近的国家设立边境仓,配套成为海外仓的补货基地,建立卖家—边境仓—海外仓—买家串联模式[9],从而保障物流效率。
(三)提升库内管理水平
海外仓的库内管理与国内电商仓没有太多区别,主要兼顾跨境及所处国外环境的特殊要求。“规划合理、流程科学、动作规范、数据准确”是海外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10]。合理的库内规划是存储容积率、流程效率及运行安全的基础;科学的流程设置可以减少损耗和浪费,如特定的系统逻辑和退货处理流程;规范的动作约束人的行为,起到正确防护和管控的作用;数据是基础的基础,精准的SKU管理与盘存安排,确保实物、信息与账单的一致性。海外仓库存管理,包括盘点、批次跟踪、库存调拨、补货、下架等功能,对于卖家而言,重点关注库存的准确性、滞销及缺货等运行结果。例如补货,库位不足或达临界值海外仓可从存储区自动补货,但如果库存短缺,则要从国内备货补发。此外,商品SKU是仓储管理的基础,SKU越多,库存管理挑战越大。由于海外仓是多货主,就大大增加了SKU的多样性,可借助ABC分类控制法,通过分析,将“关键少数”找出来,抓重点。通过压缩库存,释放被占用资金,使库存结构合理化。总之,海外仓的库内管理要做到两个基本点:一是爆款销量大,就不能断货,必须设一个库存预警值;二是动态补货,基于销售情况做库存分析及补货周期分析,要注意畅销周期是短暂的,尽量保证合理的库存值。
(四)依赖现代仓储技术和智能海外仓管理系统
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必面临不断拓宽市场、扩大业务范围、争取更多客户的难题。本地化诉求所需要的服务,必须以降低海外仓成本为前提,这必须依赖现代仓储技术,包括装卸、搬运、计量、输送、单元容器等设备技术,条码、传感、RFID等为代表的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软件系统、EDI、优化模拟等信息与仿真技术,自动分拣、辅助搬运、存储等自动化技术,以及笼统的物联网技术。
系统是物流业中枢,跨境电商物流系统运作会直接影响交易实现与客户体验,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障[11]。智能海外仓WMS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技术,布局云仓。以多仓为据点,通过物流网络,实行智能分仓和智能调拨,以需求分布特征进行合理的库存决策;在精准的供应链计划的驱动下,可多库联动、就近备货和预测式调拨;实时同步和统一监管跨境电商的订单、客户、库存等信息;可加工和处理电商平台传来的物流信息,同时也可反向给电商平台传回实时的库存信息、客户订单预测、配送管理、物流数据等信息;可收集客户信息,挖掘潜在客户;还能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有效实现海外仓的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管理。智能海外仓WMS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智能海外仓系统功能结构
智能海外仓WMS要适应海外本土员工使用,获取上游电商平台、订单系统、外贸ERP的计划指令,控制并跟踪库内作业过程,与外部自动化及设备集成。企业根据海外仓系统提供的数据,建立计件、追溯和质量等统计,通过系统规范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总之,智能海外仓WMS能让跨境物流过程透明化,降低错发、漏发、货损、丢包、调包以及交期延长等问题的概率及风险,提升海外仓服务品质。
(五)构建双主体协同管理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共生系统
产业链是共生单元在特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依托关系(共生模式)连接而成的经济共生体[12],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是产业链共生系统的三大要素[13]。为构建海外仓模式下高效、稳定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需求响应能力,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设计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海外仓储企业双主体协同管理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共生系统(图2)。
整个产业链系统由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运输、集货拼箱、报关、海外仓储、快递等产业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均包含若干企业。产业链系统先根据市场需求特征、资源供应特征,基于信息交互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来选择最适合的主体企业,再由主体企业选择衔接效率最高的共生单元企业,以实现最高的输出,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有序和稳定。产业链系统运营受国际运输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国内外通关与商检以及各地贸易中法务、税务、环保[14]等方面环境的影响,受共生单元企业资源与服务能力限制。
1.双主体协同管理
由于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鲜有全产业链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因此仍需多主体企业协同管理整个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海外仓的头程运输中起连接出口物流活动的关键作用。因此,可以在跨境电商物流的第一阶段发挥主体企业的产业链管理作用。海外仓在货物进入后,负责货物的海外仓储和尾程配送,甚至在处理逆向物流问题上起关键作用。因此,在跨境电商物流后两个阶段的产业链管理中发挥主体企业的作用[15]。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海外仓储企业双主体协同管理下可实现无缝衔接,确保产业链整体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图2 双主体协同管理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产业链共生系统
2.信息交互平台
来自跨境电商企业和消费市场的物流需求信息经信息交互平台1传递给头程阶段的模块企业,经信息交互平台2反馈给海外仓储和尾程阶段的模块企业。信息交互平台1和平台2之间通过信息融合与协调,可促使产业链内各模块企业进行物流服务运作的调整,以实现产业链的整体最优。
四、结语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跨境物流领域的核心焦点,不能仅仅把海外仓作为一个物流的提升行为,而应该全方位地评估海外仓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机会和挑战。我国跨境物流企业在积极建设和发展海外仓的过程中,面临着国情差异和本土化、成本控制、物流产业链需求响应、内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基于共享物流的理念,借助本土化合作建仓,配套边境仓;推动本土化建设与经营;提升库内管理水平;依赖现代仓储技术和智能海外仓管理系统;构建双主体协同管理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共生系统等多种方式和举措,促进海外仓的建设发展,构建成熟的跨境物流体系,进而推动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