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通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9-12-05孙成磊徐艳慧解世雷郁树涛孙宝雷高艳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心电图

孙成磊 徐艳慧 解世雷 郁树涛 孙宝雷 高艳红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人类常见心脑血管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1]。冠心病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中医认为中老年群体属于正气内虚,即心之脉络瘀阻导致胸痹,同时也认为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因而中医治疗强调的是益气活血,常见益气活血方剂包括加味补阳还五汤、参芪通脉胶囊、通心络胶囊等[2,3]。西医研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减少了心肌的供血量,引起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功能障碍[4]。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将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等级分为轻度、中度、次重度、重度四个等级[5]。目前临床治疗不建议单独使用西药,本文研究心通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1.30±4.55)岁;病程5~32个月,平均病程(11.52±3.15)个月;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0.58±4.20)岁,病程5~36个月,平均病程(12.35±3.8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同时中医诊断为胸痹,气虚血瘀证,并伴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及心律失常患者;肝肾功能不足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商品名:欣康,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20mg,每日2次;美托洛尔片12.5~25mg,每日2次,依据心率调节剂量;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心通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0098)辅助治疗,每次1袋,每天3次,20g/袋,连续服用8周。

1.3 疗效判定

1.3.1 治疗后心绞痛疗效评价:①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在正常范围;②好转:心绞痛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异常心电图有改善;③无效:心绞痛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④加重:心绞痛加重,心电图更加异常。总有效率=显效+好转。

1.3.2 治疗后心电图疗效评价: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阴性;②有效:休息时心电图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ST段下降,在治疗后下降ST段回升0.05mV以上;③无效: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一致;④加重:休息时心电图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以上。

1.3.3 血脂指标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6ml,利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 19.0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对比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对比 如表1所示,经过8周治疗后,对照组显效7例(20.6%),无效5例(14.7%),另外还有5例(14.7%)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70.6%;观察组显效9例(26.5%),无效3例(8.8%),仅有2例(5.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8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对比 两组经过8周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对比如表2所示,其中对照组显效8例(23.5%),无效4例(11.8%),另外还有4例(11.8%)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76.4%;观察组显效11例(32.4%),无效2例(5.9%),仅有1例(5.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9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对比[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变化如表3所示,两组治疗后TC、TG、LDL-C的水平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其中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降低为(6.56±1.82)mmol/L、(3.15±0.32)mmol/L、(3.77±0.51)mmol/L,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另外,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升高,但观察组的值为(1.58±0.37)mmol/L,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mmol/L)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对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UAP)的发病机制西医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其必然会受到血压、血脂、血糖等异常因素的影响。中医理论较为明确,普遍认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范畴,发病基础位于心,而直接原因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其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尤以气虚多见,实者又以血瘀多见[6~9]。因而气虚血瘀导致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为核心病机。中医学认为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气依附于血运行于全身,血瘀则气道不畅,血凝成瘀,痰瘀不化使气虚者更虚,形成恶性循环[10~12]。因此,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病机,当以益气活血为主,宣痹止痛、活血化瘀通络为辅作为主要治疗方法[13]。

本文选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片治疗心绞痛,在此基础上以心通颗粒辅助治疗,研究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7例(20.6%),无效5例(14.7%),另外还有5例(14.7%)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70.6%;观察组显效9例(26.5%),无效3例(8.8%),仅有2例(5.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85.3%;而比较心电图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8例(23.5%),无效4例(11.8%),另外还有4例(11.8%)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76.4%;观察组显效11例(32.4%),无效2例(5.9%),仅有1例(5.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达到91.2%。结果表明,通过心通颗粒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极大改善,休息时心电图正常人数也多于单纯西药治疗,不仅提高了总有效率,还降低了患者病情继续恶化的潜在风险,这主要归因于心通颗粒的主要成分(葛根、当归、丹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牡蛎等),其中党参补中益气配伍来补全身内外表里一身之气为君药;丹参祛瘀止痛、活血化瘀,麦冬养心阴、清心热,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当归补血活血为臣药;以牡蛎、皂角刺、葛根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为使药,共凑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标本同治之效[14~16]。

同时,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TC、TG、LDL-C的水平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其中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降低为(6.56±1.82)mmol/L、(3.15±0.32)mmol/L、(3.77±0.51)mmol/L,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另外,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升高,但观察组的值为(1.58±0.37)mmol/L,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心通颗粒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使血流量加大,增加心肌供血,有效改善血脂异常,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7~19]。其他中药治疗也有降低血脂异常功效,范平等研究的丹芪通脉胶囊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丹参、水蛭、葛根等,在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异常方面和本研究结果类似,表明借助中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中医观点认为正气不足是胸痹的病理基础,而心通颗粒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同时也能改善血脂异常的结论是成立的[20]。

综上所述,心通颗粒可以有效促进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好转,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异常血脂,补中益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心电图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