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门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
2019-12-05薛继芳赵攸文通讯作者
薛继芳 赵攸文(通讯作者)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 山东 济南 250014)
精神科门诊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而且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量表)[1]进行调查、分析,并与中国成人常模[2]进行比较,了解精神科门诊护士的心理状态,以更好的进行心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精神科门诊系统工作的护理人员共23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39±1.51)岁,性别:男性1名,女性22名。文化程度:本科学历17名,大专6名。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进行评定。SCL-90可反映各种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测试方法统一指导语,“根据最近1周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计算机操作一次完成,,有效率100%。该量表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10个因子,分别测量被调查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用5 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总分>160分,阳性项目数>43项,任何一因子分>2分为筛查阳性,≥3 分为有明显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精神科门诊护士SCL-90 评分与常模比较分析,结果见表。
表 精神科门诊护士SCL-90 评分与常模比较(x±s)
精神科门诊护士SCL-90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0.01),表明精神科门诊护士存在心理问题。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门诊护士心理状况较常模差,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分析原因认为与其服务对象、工作环境、风险及社会地位有关。可能是因为每天要首诊精神科形形色色的人群,要面对精神科急性期病人,严重的抑郁、焦虑、思维紊乱、不易交流、冲动伤人、毁物等病人,还要面对因病人急性发作而导致心情急躁、焦虑的患者家属;同时由于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泛化到了医务人员;另外精神科门诊护士夜间独立值班,责任重,长期在精神高度紧张下工作,使得她们的负性影响不能有效的心理调整,产生各种躯体不适、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3},损害其心身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提升,长此以往,这必将影响精神科护理行业的发展。
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减少心理问题既有效又是十分必要的,故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作为精神科门诊护士,必须加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地对待工作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学会在紧张环境中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对于社会的偏见,敢于面对,作到自尊、自爱、自强,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注意掌握沟通技巧。护士和患者、护士与家属冲突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应该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护理服务,为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减少工作中带来的心理压力。(3)护理管理部门应注视该问题,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科学合理地安排门诊工作。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目前二孩政策的放开,理解她们工作中的困难,合理分配人力,减少超负荷的工作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为护士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4)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建立护士心理咨询室,在入职门诊护理工作前进行岗前培训,开办心理健康指导讲座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