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科技兴军战略不断加强基层技术干部队伍建设
2019-12-05范阳涛
范阳涛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主席指出:“下更大力气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基层专业技术干部作为部队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是将科技力量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主体力量,是打赢信息化战争和战斗力建设的“动力源”。随着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深入推进,军队转型建设发展已经换挡提速,坚决有效地落实科技兴军战略的任务更加艰巨,建设一支思想稳定、技术过硬、专业对口、搭配合理的基层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显得极其迫切和尤为重要。
一、望闻问切,理清病症呈现
(一)“三个研究”意识明显不强。对于一部分基层专业技术干部来说,甘于把自己定位为部队的“特殊群体”,眼睛中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脑海中停留在所从事的专业技术保障、学术研究,主动以战争设计者、利益捍卫者的身份去研究作战对手、作战环境、作战理论的意识弱,习主席对于官兵“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要求落实效果不佳,使得专业技术干部在技术保障与备战打仗之间形成了隔离空间,制约了提升部队备战打仗的能力。
(二)“懒”“散”“松”有所表现。懒,部分技术干部片面地认为“初职等于技术九级,中高职有望退休”,服役年限重于工作业绩,常怀“佛系”心态,缺少精品意识,把“差不多”“不垫底”作为追求,以各种理由推脱锻炼、磨砺自身成长进步的机会。散,混淆私人事务与单位事务之间的次序、重要性,工作时脑海中盘算自己家务事、私人社交,工作精力比较分散,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不够安心尽心。松,对于部队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认知心口不一,执行规章制度时掺杂“说小话”“讲怪话”的现象,时刻给自己降压减负,大问题不出、小问题不断,严重损害了技术干部队伍整体形象。
(三)“走”成为心中所盼。在两地分居、高学历、专业精湛的技术干部眼中,选择转业安置、自主择业等退出现役的法子成了实现价值、规划人生的重要途径,高薪留人、引导教育、政策激励等手段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从军报国的壮志也一点点消失殆尽。甚至部分技术干部怀着“愚公移山”的执念,年复一年地打报告、闹转业,只要单位同意让走,工作可干、任务可完成,反之什么都没有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不利于部队稳定、不利于人才保留的歪风邪气。
二、抽丝剥茧,把准问题症结
(一)发展规划不清晰。当前,基层技术干部绝大部分接受过院校全日制本科以上教育,毕业之初都有想干事的劲头、具备能干事的素质。但在实际备战训练中,一是所学专业与任职岗位不相符、科研配套设施不健全、前沿知识更新缺乏来源等一些客观情况,限制了技术干部专业技能发挥,阻碍了技术干部能力素质的锻炼,绝大多数人在一线工作多年如一日,技术水平原地踏步、不见提高。二是技术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安置时,无论现任专业技术等级高与低,都要与营以下行政干部一体对待,造成了技术干部丧失了年龄上的竞争优势,间接导致了技术干部产生“晚走不如早走”的念头。三是基层技术干部与院校、研究所的技术干部工作特点不同,基层日常事务繁多,需要绝大多数技术干部参与完成,见招拆招、疲于应付等成了技术干部真实心理写照,导致工作“主”“次”换位、自身“武功”荒废。
(二)价值认同感低。基层技术干部作为部队的一部分,既是科技兴军战略末端执行者,又是部队战斗力生成与提升的关键要素。一是由于不具备与行政干部一样的话语权,技术干部感到受到轻视,往往是掌握话语权的行政领导寥寥数语就界定了一支技术干部队伍的形象,而有些单位领导没有带着感情去研究、运用现代管理思维去分析技术干部这个群体。二是一些行政干部认为技术干部“到时间顺调”,主动要求转岗,把技术干部岗位当作了混日子好去处、享乐窝,“懒”“散”“松”成为技术干部特有的标签,很大程度上让基层官兵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技术干部这个群体。三是部分技术干部自我否定,认为工作都是幕后性质、领导关注度不高、出点成绩不容易,导致钻研技术、攻克难题、创新发明的定力不稳,把自己定位为比“官”低一级、比“兵”高一级,成为“不能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不能排除装备故障、不能承担技术保障任务”的“三不”干部。
(三)成长环境仍需优化。目前,各级领导都在贯彻落实习主席科技兴军战略要求,也开展了一些相应工作,但是与目标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对技术干部成长规律、工作特点关注不多,往往与行政干部一个标准来要求、一把尺子来衡量,导致一些利好的福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得不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技术干部对单位的感情、对事业的热情。二是为技术干部搭建平台的招法不多,不注重抓专业培训与教育、经费投入屈指可数、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基本不搞,没有领头雁组织集中学习和集体攻关,全靠技术干部单打独斗。三是对一些新型岗位专业,主动抓建、培养人才意识不太强,只问“劳动输出”不管“产品升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输出”满足不了“需求”的发展模式。
三、对症开方,力争药到病除
(一)激发动力。一是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科技兴军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技术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及时传达学习关于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使基层技术干部从内心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关怀,强化专业技术干部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二是每年组织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表彰先进,推动形成“尊重科研、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使得每名技术干部爱岗敬业,树立以解决重大科研技术问题、担纲领衔重大工程、创新革新技术发明为荣耀导向,突出科研贡献率。三是研究制定表彰奖励措施,为基层技术干部专门划立功比例,将表彰奖励与调整专业技术等级、晋升军衔直接挂钩,切实形成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的导向。
(二)锤炼能力。坚持培养培训向练兵备战聚焦。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积极争取基层技术干部到军工集团挂职培养、厂家跟岗见学、院校培训代职、出境学习交流机会,加大外学外训的人数、次数,把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热爱本职的好苗子选出来,提高送学质量效益。二是利用好军事职业教育MOOC 平台,搞好远程在线自主学习,基于岗位任职能力需求,技术干部每年选修不少于两门课程,突出前沿知识、专业运用等内容,实行学习考评结果与岗位任职资格、入学资格等挂钩,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军事训练考核综合评定。三是坚持把野外驻训、演习演练、抢险救灾、比武考核等作为技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每人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一项大型任务活动,通过领任务、压担子等形式,进一步在实战训练中检验专业能力素质,形成“以任务促培养、以任务促提升”的良好培养机制。
(三)完善机制。积极探索技术干部“入”“上”“出”路子,把好“入口关”、严控“上升道”、留好“出口门”。入口关,合理控制高、中、初职岗位比例,进一步优化和精简技术岗位编制,参照行政编制设一岗一职,将专业对口、技术过硬、爱岗敬岗的技术干部优先评职定岗,将自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行政干部经考核通过后转岗纳编。上升道,打破以往技术干部“到时间就调”的晋升模式,考虑任职期间工作表现、学术科研、参加重大军事任务、立功受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量化考核细则,实施客观、公正打分模式,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干部等级选升范围和控制选升比例,建立“能力+岗位”相匹配的选调晋升模式。出口门,深化专业技术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安置、自主择业等制度,让退出现役转业安置的技术干部在单位的奉献、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让转业安置的技术干部不被区别对待,享受应有的尊重。在基层技术干部群体中,树立起在部队表现与退出现役后安置紧密挂钩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