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9-12-05田丁元党连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低血压收缩压心脑血管

田丁元,党连生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3%,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老年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者较为显著。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是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跌倒、晕厥、死亡等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1]。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药物治疗仍处于临床摸索阶段,且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逐渐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本文就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餐后低血压(PPH)的定义

餐后低血压(PPH)被定义为餐后2 h以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缩≥100 mmHg合并餐后收缩压<90 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水平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而引起相应症状的疾病。也就是说,3餐中只要有1餐血压变化满足上述定义,则认为发生了PPH。其临床表现为餐后收缩压下降,出现嗜睡、黑蒙、跌倒、晕厥、心绞痛等心脑缺血症状,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增加[2]。

2 PPH的危险因素及危害

餐后低血压是一种老年人常见且特有的疾病,其在居家护理的老年人中患病率为24 %~36 %。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为74.7 %[3]。引起餐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众多,同样,其对老年人产生的危害也不如忽视。下面主要阐述PPH危险因素及危害。

2.1.1收缩压 较高的收缩压是发生餐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收缩压升高幅度与靶器官损害有明显的相关性[4]。张亚楠等人通过测量19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早、午、晚餐餐前及餐后30、60、90、120 min的血压值,根据其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37)和非PPH组(n=160),结果表明早、晚餐后PPH发生率较午餐高,并且餐前基础收缩压水平越高,PPH发生率越高,伴随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越大[5]。由此可以认为较高的基础收缩压水平是引起PPH的危险因素,PPH将会增加住院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的风险。

2.1.2高血压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在餐后低血压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席小青[6]等人的研究发现:23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74例发生PPH,而196例非高血压患者中只有50例发生PPH,进一步应用回归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后提示高血压是PPH的危险因素(OR=4.449,95 % CI:2.034~9.73)。还有研究表明PPH的发生可能会引起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的改变[7],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及转归。

2.1.3高龄 老年人为餐后低血压高发人群[8]。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餐后低血压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Aronow[9]证实了年龄是餐后低血压患者出现新冠脉事件和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高龄导致胃肠道退化,通过加快胃排空速率而加重餐后低血压。因此,高龄患者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本身也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1.4合并多种疾病 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均会使餐后低血压的发病率增高。有研究表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PP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10],其中帕金森的患者在进餐后出现低血压的几率高达80 %[11]。还有研究通过对269例高血压检出PPH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异常、服用2种以上药物是老年PPH发生的危险因素[12]。刘学员等[12]的研究也支持此观点。

2.1.5其他 体重指数偏低是PPH危险因素,增加体重指数为PPH的保护性因素[13]。老年患者伴发疾病多,症状多不典型,适当的增加体重指数有助于预防PPH的发生。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餐后低血压下降的幅度与胃排空的速度有关,降低胃排空的速度有助于PPH的管理[14]。

2.2危害 PPH给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知的有晕厥、跌倒、心绞痛、认知功能障碍等[15]。据最新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下降的幅度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呈线性关系,即伴随着老年患者餐后血压的下降,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此可见,餐后低血压是出现无症状腔梗不可忽视的危险标志物[16]。由于老年患者多病并存,且随着年龄增长使脏器功能降低,增加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及早诊治PPH,将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3 PPH的诊断方法

PPH的常规诊断方法包括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测定餐前及餐后2 h血压,前者需要调整餐后血压测量实践间隔,后者需要在2 h内测量8次血压,较为繁琐,因此定义一种简易的检测方法极其重要。一项诊断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餐前血压值相较于餐后75分钟测量血压值至少降低10 mmHg即可诊断PPH,其敏感性为82 %,特异性为91 %。此方法高效快速[17],但仍需进一步通过大规模研究来验证以更便捷的诊断PPH。

4 PPH的治疗

4.1药物治疗 有症状者通常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减少内脏血流量、抑制葡萄糖吸收和增加外周血管组里的药物:如阿卡波糖、古尔胶等。除此之外,最新研究表明中药津力达颗粒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PPH临床疗效显著,且在临床中不良反应少[18],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

4.2非药物治疗:目前,对于餐后低血压尚无特异性治疗,但非药物治疗较药物治疗对老年患者意义更大。主要包括:(1)每天进食前增加饮水量,或每天少食多餐来替代一日三顿大餐[19]。(2)对接受造口管饲的老年PPH患者,减少肠道营养物输注速度与在输注前避免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相结合可用于预防PPH[20]。(3)避免在餐前服用降压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4)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4.3其他治疗

4.3.1心理治疗 老年患者出现餐后低血压是由于餐后内脏血流量增加,体内血压重新分布,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统,因此极易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不少病例资料显示,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常可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1-22],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23]。由此可见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在予以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其疾病的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2电针治疗 电针具有针刺穴位及电刺激的效果,且临床实践表明电针治疗可有效减缓神经肌萎缩[24]。有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电针治疗后的患者餐后血压最大降幅及24 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降低。可见,电针是治疗老年餐后低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不仅可有效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血压变异性,使24 h血压水平更加平稳[25]。

5 小结

餐后低血压作为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不仅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而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多病共存,年龄增长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且PPH临床表现不典型,隐匿性高,漏诊率高,因此,及早准确地诊断PPH并予以积极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实践及对照试验证据来找到更便捷、更有效的PPH诊治方法,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猜你喜欢

低血压收缩压心脑血管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