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提琴演奏艺术的普及与表现艺术

2019-12-04仲秋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
关键词:演奏艺术大提琴

仲秋

【摘要】作为外来艺术形式的大提琴,扩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从无到有的中国大提琴,到今天取到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艺术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今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是促进中国大提琴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就此研究大提琴演奏艺术在国内的普及和表现艺术。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艺术;艺术普及;表现艺术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演奏者将所想表达的情绪包含在每首器乐作品之中,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一度创作的音乐表演最重要的使命。大提琴作为一种独立演奏的乐器,若演奏者能够灵活地运用其独特的声色特点,那么将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演奏效果。若演奏者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乐器,演奏出的作品将会失去色彩,往往给人以枯燥的感觉。

一、大提琴演奏艺术起源与发展

大提琴属西洋弓弦乐器,现代的大提琴是由古代时期的维奥拉一种老式的六弦提琴演变而来。维奥拉大约自十五世纪起发展,到十八世纪后逐渐绝迹,这种古提琴的形状腹部比现在的提琴要平,而且琴音音量不大,但琴音却给人一种异常的朴实和甜美,和现代的提琴一样分为高中低音和倍低音,简单上手的演奏技巧,直到17世纪中叶,意大利大提琴家最先使大提琴成为独奏乐器,从此以后大提琴才登上了独奏的舞台。

大提琴的音色或远或近,优美沉重,苍凉哀婉,它的沉稳大度不像小提琴那样外向张扬。大提琴通过音调的高低变换,产生轻重缓急的音色特色,将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听众,促使听众用心感受其独特的旋律。学习大提琴的人无论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演奏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旋律变换带来的思想感情,随之将所有领悟到的思想内化到大提琴艺术演奏中,进行二次创作。这一过程不仅仅能提高学习者的演奏技巧,还使他们在充满感情色彩的音乐世界中净化心灵,促使萌生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人生态度。

大提琴从外貌上看,明显要比小提琴笨重许多,一个大肚音响,一根音板、把手和四根琴弦,看似很简单的外部结构,但是听其声音和音色却又是一件相对较复杂的乐器。它的音域和音色很接近我们人的音色,足足包括从女高音到男低音的全部音域。它的音色温暖舒缓,親切舒服,沁人心脾。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一曲,大提琴那舒缓亲切的音色将优美高雅的白天鹅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好似那天鹅就在眼前,舞动着它那丰满的双翼,令人难以忘怀。

二、大提琴演奏艺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现今,大提琴已经成为每支交响乐队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特别是它优美的音色和气度非凡的音响,给所有聆听交响乐的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和艺术享受。大提琴演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普及宣传和容易让人接受,大量的大提琴演奏者创作出各种类型曲目供听者欣赏。

我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国内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使其富有民族化,至此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大提琴演奏家,文化多元化思想开放更能促进国际大提琴艺术的交流沟通,将大提琴作品创作的更加具有中国风。大提琴演奏后逐渐进入了高档次人层,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也越来越熟练和灵活多变。一大批具有极高艺术内涵的大提琴演奏作品走出国门,并且在世界各地的大提琴演奏中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近些年来,我国学习大提琴的人数持续上升,学习者的身份也呈现多样化,目前接触最多的三类人群是培养特长的小孩子、高校的专业生、专业的大提琴手或者候选的大提琴手人选。我认为,大提琴普及范围小的原因,一是大提琴学习的学费支出较大,大部分家庭承受不起巨额消费;二是学习难度大,时间久不足以去学习;三是普及宣传未做到位,宣传者们多数在人群消费水平高、人群密度大的城市进行宣传。所以说,从大提琴普及来说,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关的教育未做到位,造成了我们与西方国家产生差距。在我国大提琴艺术领域,现今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乐曲的创作还是本身的演奏方面。

三、新时期大提琴演奏艺术普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大提琴演奏艺术的普及是培养观者的感知和美感能力的方式,大多数人更容易接受那些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倘若一位无任何艺术兴趣的人来参观展厅,就好似让乞丐穿新衣,觉得新奇。艺术作品的演奏与观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这使得欣赏演奏的人要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能力,才能懂得作品演奏蕴含的丰富情绪。基于大部分当代艺术形式早已超过大多数人的审美范围,这一点在国内外当代的艺术演奏中都有所体现,比如,普通观者走进此类展厅说得最多的莫过于“这是什么?我也可以!听不懂弹得是什么”等问题;而相反的,观者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自觉地被这种艺术氛围所吸引,想要更加深层次地去理解演奏的作品等,同时,与同样具有艺术欣赏能力的同伴侃侃而谈自己的感想,彼此交流想法。

在新时期发展下,我们对大提琴演奏艺术方面要进行哪些思考和改变呢?总结和建议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小孩子对大提琴的兴趣

从孩子开始普及,将大提琴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孩子的印象中,有助于大提琴的普及和表现艺术价值。相比于其他的乐器,大提琴的音色与人的音色最为接近,不比那声音尖锐的小提琴差,大提琴浑厚的声音更能得到小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大提琴的理由。大提琴以其热烈丰富的音色著称,不论是在交响乐队,还是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作为独自演奏的乐器,大提琴与钢琴和小提琴并称为西方的三大独立演奏乐器。让孩子从小学习大提琴,既可以增长其音乐领域的认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培养气质之外,又能为孩子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童年,为以后的人生之路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充分理解大提琴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听者,这是能够准确投入感情的基础。每个人对同一部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和情感,演奏者会将自己的情感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后引起听者们的共鸣,因此才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乐器演奏者很难寻觅到知己。每位听者听完作品后会有自身的感悟,与演奏者进行交流或许能产生一种的友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演奏者完全解读原创作者的情感发展,感悟出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演奏。要想将作品很完美地演奏出来,将自身的经历与原创作者进行匹配,完全理解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原有情感,并将自己累积的情感调动起来,唤醒最真实的情感,再加上演奏表现力的完美展示,最终达到演奏中情感和技巧挥酒自如的最高境界。

(三)创作更多优秀大提琴演奏作品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要以其数量和质量为基础。我国大提琴创作始于20个世纪上半叶,如桑桐创作的《幻想曲》等作品拉开了中国大提琴创作的序幕,为大提琴演奏艺术的普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大提琴演奏作品的数目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水准,因此要加强创作作品才能解决这方面的缺失。创作内容方面,以前的作品大多数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改编,源于传统民族音乐。但是,大提琴作为外来乐器,而中国大提琴演奏作品太过于民族化,对于我国人士耳熟能详,但对于其他国家不能理解作品深刻内涵和历史背景的人来说,他们是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的。所以,要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加大创作范围和扩展创作内容,从而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大提琴演奏作品。

(四)培养更多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大提琴演奏者追求一种含蓄和内敛的审美,但受到思想上的限制。所以,培养中国大提琴演奏家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思想理念,积极创作更多类型的大提琴演奏作品,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之中。意思就是说,在大提琴作品中国化的同时也要尝试其他类型的创作。而我国的大提琴演奏家著名的人物相对较少,所以要加大对大提琴演奏家的培养力度,为我国的大提琴演奏事业做出贡献。虽然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得到收获。

(五)高校加强宣传大提琴教育

要想真正将大提琴普及开来,国家方面要积极开展艺术建设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比如,作为大提琴教师要充分对大提琴艺术进行积极宣传,面向学生开展大提琴相关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大提琴艺术。教育部门鼓励开设大提琴专业的高校,主要划分专业音乐艺术学院、师范类院校和普通院校。在名师如云的课堂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大提琴的学习和深研,专业艺术院校主要培养大提琴演奏人才,因为进到这样学校的学生一定是具有丰厚基础的。师范类院校主要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侧重于大提琴教育,简单的基础教学要掌握。普通院校比较综合化,可以通过考研深造相关领域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各类院校侧重点并不明确,对此应予以全新的明确目标。如音乐和艺术院校培养高层次的创作或者演奏型人才,师范类院校培养音乐知识教育方面人才,而综合类院校培养的是社会性综合性大提琴人才,从而为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提琴艺术的起源以至于现今的发展趋势,诠释了大提琴艺术的重要性,在乐队演奏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它那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是它独特的地方,演奏出来的曲目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回味无穷。我国的大提琴演奏艺术相比西方国家发展较晚,经过长久以来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大提琴演奏水平日益渐长,所以,我国一定要不断发展大提琴演奏艺术,将其普及范围扩大,以此带动我国的大提琴演奏水平走在前列,带给人们更高级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常江.关于提高艺术院校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思考及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2):120-121.

[2]张华.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分析[J].黄河之声,2018(6):30.

[3]赵雨.论《摩西主题变奏曲》的双大提琴演奏艺术[J].影剧新作,2017(2):117-121.

[4]李鑫.19世纪欧洲大提琴演奏学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5]孙昕阳.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J].音乐时空,2015(12):134.

[6]邱静.大提琴演奏艺术的普及及表现艺术[J].戏剧之家,2015(12):96.

[7]黎莉.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分析[J].北方音乐,2015,35 (8):79.

[8]武柳娜.中国大提琴艺术发展思考[J].北方音乐,2015, 35(1):174.

[9]陈卫平.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初探——以潘德雷斯基《为西格弗里德·帕姆所作的随想曲》为例[J].音乐创作, 2013(10):139-141.

[10]景作人.“大提盛宴”开幕  老将登台出彩——听首届北京国际大提琴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有感[J].人民音乐, 2013(10):45-47.

猜你喜欢

演奏艺术大提琴
大提琴之味
小提琴和大提琴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杜普蕾和大提琴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
钢琴演奏中如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竹笛演奏艺术的“技、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