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助读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2019-12-04徐金国吴曼娴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王昌龄古诗词资料

徐金国 吴曼娴

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古诗词高度凝练地反映生活,传达情感,虽然文辞简短,但想象丰富,意蕴丰厚。初中生阅读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足,文学文化常识积淀不够丰厚,学习古诗词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教学中,教师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资料进行助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精妙,达到与诗人共情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助读资料?在课堂中何时使用助读资料?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资料?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助读资料的选择

在古诗词教学中,好的助读资料就像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学生借助它能够“登堂入室”,探究古诗词背后的奥秘。所以,如何选择助读资料至关重要。

(一)助读资料要准确

助读资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其准确性必然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一位教师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子规啼”这一富含文化信息的意象,引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田园将芜胡不归”和《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两句诗作为助读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杨花落尽子规啼”所渲染的悲凉氛围与伤感之情,结果学生不但没能进入诗歌意境,反而被教师附加的信息给迷惑了。很显然,这位教师使用的助读资料不够准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的是理想破灭而不得不“归去”的决绝;“式微,式微,胡不归?”表达的是受命于君,有家不得“归”的悲怆。这两种“胡不归”所表达的情感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子规啼”营造悲凉与伤感的氛围几乎没有本质上的联系。教师选择的助读资料不够准确,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难点,还会因为信息的多元叠加,影响学生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导致学生更加困惑,无法达到与诗人共情的教学效果。

其实,不少学生都知道“杜鹃啼血”的典故,此处只要把这个典故作为助读资料引入进来,学生就能理解诗歌开篇诗人借对晚春时节百花凋落、子规悲啼环境的描写,渲染离别的伤感与悲凉。这种直接有效的助读要比拐弯抹角地分析“不如归去”的含义要有效得多。

可见,在选择和使用助读资料时,教师必须牢记两点:一是从文本出发,选择的助读资料必须建立在准确解读文本基础之上;二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的助读资料要根据学情合理取舍,深入浅出,以简驭繁。

(二)助读资料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也是教师选择助读资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学刘禹锡的《秋词》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传达的豪迈之情,教师可以引入刘禹锡的《陋室铭》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则材料作为背景铺垫,从中了解刘禹锡乐观、豁达、豪放的性格,做到知人论诗,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刘禹锡诗中所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调,以及昂扬向上的豪情。

在教学《秋词》时,教师选择的助读资料除了作者刘禹锡的作品,还可以是吟诵“秋”的古诗词,让学生从助读资料中获得启发,在理解诗人性情的基础上加深对《秋词》的理解,从而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获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启示。

同样,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时,教师可以引入苏轼《临江仙》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进行互文对比式解读,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意境和诗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如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将会更加丰富。

(三)助读资料要有发散性

《論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选择的助读资料也要有发散性。

在执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时,为让学生理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音乐所起的情感共鸣作用,教师可以引入以下两则助读资料:①垓下之围,汉军以“四面楚歌”引发楚军士兵对家乡、对故国的思念,动摇楚军的军心,致使项王大败;②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人的笛声让驻守边关的将士泪流满面,夜不能寐。通过阅读资料,学生会明白,音乐能够勾起人心底的寂寞、悲苦与相思之情,再碰到类似的例子时,便可以串联起阅读记忆,做到举一反三。再如,品读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涨”的仅仅是池中的“秋水”吗?由此引入关于“水”这个意象的助读资料,进行延伸发散:《诗经·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等。有了这些助读资料,学生就能理解“水”在古诗词中往往带给人隔绝、柔弱、无力之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用,学生就能知道涨满“秋池”的不仅是秋水,还有诗人内心的无力感,诗中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和欲归而不得归的悲苦。一个“涨”字流露出了作者与日俱增的寂寞与思念,是多么的沉重而悲怆!

(四)助读资料要能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古诗词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文本中常常留有艺术空白。因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丰富生动的想象填补艺术的空白,这也是古诗词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位教师执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让学生想象“夜阑卧听风吹雨”的画面,可适时引入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再引入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进行互文式解读,学生便能从这些助读资料中发现,“风雨”这一意象内涵丰富,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又指社会政治的“风雨”,象征着飘摇、动荡、破碎的社会现实,然后再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似写自然界中的风雨,实则写激烈动荡的社会“暴风雨”,这样便能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而原本令人难以理解的大厦将倾、黎庶之悲等困惑也会迎刃而解。

二、助读资料的合理使用

助读资料在教学中何时呈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同样是古诗词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助读资料只有用得适时适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一)助读资料的使用要讲究适时性

子曰:“绘事后素。”任何事情都有它内在的逻辑顺序。助读资料在教学中使用的时机很重要。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课,有的教师把《新唐书·文艺传》中记载的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而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材料放在教学伊始作为背景资料使用。我们认为,在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时就可以呈现助读材料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的遭遇,即当时社会对才华横溢而又豪放不羁的精英人才的打击,再引导学生理解李白内心愁苦的原因:既有对好友王昌龄遭受贬谪远行的同情和担忧,又有对自身前程命运的担忧。因此,李白内心的愁苦是多重的、复杂的。如果放在课堂伊始作为背景资料呈现出来,学生就很难体会李白忧人伤己的愁苦情绪,这就是助读资料使用适时与否所带来的迥异的教学效果。

同样,教学《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课,教师在教学伊始就引入《南史·隐逸传》记载的一则故事:“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学生利用资料助读,就能明确“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含义,看似明白如话,实则巧用典故。可见,适时的助读,既能够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诗人在重阳佳节无法与家乡亲人欢聚,“强欲登高”的无奈,又能促进学生理解第三句“故园菊”的合理性。这则助读材料如果不在课堂伊始引入,学生就很难准确理解诗歌第一、二句的内涵,也无法厘清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不到这首诗内在的叙事逻辑。这也是助读材料使用适时性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二)助读资料的使用要讲究适切性

所谓适切性,就是助读资料的使用要切合文本、切合教学目标、切合学情。能否适切地使用助读资料是一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位教师在公开课上执教李清照的《渔家傲》,将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渔家傲》进行互文对比阅读。一个是词人南渡前期的作品,一个是词人南渡之后的作品,一个风格婉约,一个风格豪放,执教者希望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渔家傲》这首词的独特性。执教者设计的初衷很好,但在课堂上花了近一半的时间带领学生解读《如梦令》,结果造成助读材料喧宾夺主,《渔家傲》的教学内容反而被冲淡了,影响了學生对《渔家傲》的深度解读,这样的助读不但无法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样,在设计《过零丁洋》的教学时,执教者设计了激发想象、以写促读的读写活动,但在这个教学环节,执教者却引入了“惶恐滩”“零丁洋”的资料进行助读。其实,这样的助读并不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反而给学生的想象加上了条条框框。这样使用助读资料也是不适当的。还有,在一些古诗词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把音乐、视频、动画引入教学中,将它们作为助读资料,殊不知,古诗词教学的核心是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如此使用助读资料都是不适切的表现。

使用助读资料只是教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一个凭借,其根本意义在于辅助阅读和理解,起着媒介作用和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而应紧扣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助读资料,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这是使用助读资料适切性的关键。

在古诗词教学中,助读资料的选择和使用,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也反映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提高教师职业的敏感度和专业性?对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们能够一直走在探索教学的道路上。(文中题图左为徐金国,右为吴曼娴)

【参考文献】

[1]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孙绍振,月迷津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吕娟,《过零丁洋》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9(5).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王昌龄古诗词资料
Poesía En la frontera
踏青古诗词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