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2019-12-04杨凯丽

价值工程 2019年32期
关键词:就业率被调查者就业指导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YANG Kai-li

摘要:本文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提取归纳,发现其求职心态乐观化、求职方向兴趣化、求职目标功利化、求职准则利益化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五方面的问题,为后续的就业指导工作指明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extracts and summarizes the employment values of the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finds five aspects of problems: optimistic job-seeking mentality, interest oriented job-seeking direction, utilitarian in job-seeking goal, benefits as job-seeking criteria, and weak career planning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provides direction for follow-up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关键词: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post-95"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valu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2-0239-03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牵动着千万家庭的生活。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就业核心问题。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独立学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作为一种依托母体学校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在“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独立学院在经历了前期边际效益快速上升的阶段后,“独、民、优”比较优势不断弱化,转设问题更是将独立学院摆到了民或公的生死攸关的位置。在“民办”与“公办”的不断冲击中,独立学院正在寻求自己的出路,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将随之迈上新台阶。

而在就业市场上,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更是承担着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大的就业压力。从2015年开始,当代大学毕业生中“95后”成为主力军,也是此次的主要研究对象。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就业形势异常艰苦,并且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鲜明的就业特色和价值观念,引发了高校学者们的广泛的社会关注。了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提早进行干预和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就业形势。

1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

1.1 就业率情况

独立学院从05年起招生人数迅速超过100万,占比超过总招生人数的五分之一,虽然近几年的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了15%~20%,面临的竞争压力居高不下。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截止2018年5月份,已有297所独立院校存在,其在校生占全国本科生的30%以上。从中抽取了15所独立学院,查询其近两年的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其最低就业率为86.4%,最高就业率为99.12%(按照初次就业率来算)。

分地区各抽取一个代表性的独立学院,其2018年的本科就业率显示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各獨立学院的就业率差别不大,年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

1.2 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文献调查以及访问等方式研究发现,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相对于民办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就业面临一些更困难的问题:

①供需矛盾严重。扩招后毕业生供需矛盾逐渐激化,供给端过剩,就业难度加大,毕业生人数16年就达到765万人。

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实现更好的人职匹配,而大多数的独立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且没有专职的就业指导机构及教师,以学生工作体系为主导,这样单纯的就业指导系统容易造成就业信息不畅、更新速度慢,就业指导专业水平不高,创业教育力度不足,与市场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同时致使毕业生对自身和市场的认识不足,难以实现很好的人职匹配。

③社会认可度不足。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办学条件及资源差,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且一般是二本层次,学生自费攻读,政府不会在就业政策上有所倾斜,且各个行业的认可度也普遍偏低。这是所有独立学院面对的难题,为一定程度缓解这个难题对就业带来的压力,其毕业生一般通过自我推销的方式向外输送。

④专业设置脱离实际。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到位,以自身和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为基础,且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设置过分关注所谓的热门专业,且专业课程更新速度慢,容易造成短时间内人员快速增长而带来的过剩。

⑤企业脱离实际招聘员工。不少企业在招聘时盲目提高门槛,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能力,甚至要求工作经验,即便是普通高校的一般毕业生能够完成的工作,也想招聘更优秀的学生干部或研究生,往往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稳定性差,以致后期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2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共20个项目,分为就业意向、就业因素、创业意向三个大类。面向7个省份15所高校,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问卷回收率91.67%,有效问卷537份,问卷有效率97.64%。

2.1 就业意向调查

就毕业后的打算而言,有36%的被调查者选择直接就业,有11%的被调查者选择自主创业,直接就业创业比率不到一半,甚至有十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任何打算。有考公考编意向的占比19%,有24%的被调查者有继续深造的打算,说明考公考编考研仍然是热门。

有48%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选择勤工助学,以此增加收入并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提升个人的就业实力,但是获得兼职收入是这一选择的主导因素,说明他们的就业意识还比较淡薄。

有49%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的意义在于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29%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的目的是养家糊口。而对于初次就业的月薪,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预期在3500元~5000元,有五分之一的则预期在5000元以上,相对实际来说,其心理预期偏高。

对于历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84%的被调查者不是很了解,其中36%的被调查者甚至未做过任何了解,说明被调查者对本专业的就业趋势、就业市场,持冷漠态度,并不关心自己面临的就业的具体情形,只沉浸自己的就业臆想中,具体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就未来的就业前景而言,超过一半的学生感觉比较乐观。但是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还是感觉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因为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感到择业有些盲目。

有68%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简单的规划,大体规划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但目标不是很清晰。这说明系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与运用,能够让大学生更清晰的认知自我,定位自我,明晰自己未来的出路。

2.2 就业因素的调查

有33%的被调查者在选择职业或去向时最看重的是社会现实状况,而有28%的被调查者分别最看重专业对口,同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看重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匹配度;有30%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留在经济较发达的二线城市,而有42%的被调查者则选择留在家乡,说明“北上广”的热度已经慢慢在这一代人身上消退。

在求职时主要的考虑因素,有19%的被调查者求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薪酬待遇,15%的被调查者主要看中工作氛围;15%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位选拔员工最看重的因素是专业能力,2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是实践经验。

面对就业市场,即将面临的最大困难,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求职经验不足,而自己最弱的就业能力有20%被调查者认为是表达能力。所以在就业帮扶这一方面,31%的希望是面试技巧,25%的希望能获取更多的招聘信息。

2.3 创业意向调查

就创业方面而言,59%的被调查者有过创业想法但未付诸实践,仅有7%的被调查者将自己的创业想法有一定的展开实践;而对于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困难的调查中,有25%的认为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23%的认为是资金不足;假设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有36%的被调查者愿意尝试跟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创业项目。

关于创业情况,同时调查了某独立学院近几年的就业率与创业率的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可见创业比率仍不高。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有待激发,创业想法有待落地。

3  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

“95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地球村的大环境,色彩斑斓的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时代特色、价值观念。他们的职业选择有着新的特点,需要分类调查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是比较普通的的一代,我们无需“特殊对待”。

①求职心态乐观化。这与这一带人的成长环境和从小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尤其在家庭条件比较殷实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接触到的社会资源较为丰富,在这个信息化比较发达的时代,就业方向更加多元化,简单化。扩招带来的供需矛盾,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上升,就业压力持续激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95后”的大学生们在考研、考编、考公热的同时,开始更加务实,认可国家提倡的“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先就业再发展、以创业实现就业”的就业理念,就业率逐年提升。

②求职方向兴趣化。“95后”大学生更倾向积极地表达自我,他们选择偏向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就业结合起来,认为就业在赚钱的基础上,更应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施展的平台。此外,有的毕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勇敢的创业,不仅满足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又能得到相应的經济报酬,两者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③求职目标功利化。“95后”大学生求职不在过分关注所谓的“北上广”热门发展地带,转而追求自己的自由与权力,关注是否有带薪休假、加班工资、弹性工作时间等一系列问题,更加趋于给自己带来实际物质财富的工作。

④求职标准利益化。尤其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95后”大学生在看待金钱方面比较重,在调查中的很多大学生一味的选择高职高薪,把工作薪酬的高低看成就业选择的唯一标准,以迅速提高生活水平为主要求职标准。

⑤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其背后有多层复杂因素,抛去现有的历史因素和体质因素,就独立学院大学生本身而言,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不愿意面对社会现实,以自己的优越感自居,喜欢以“佛系”要求自己,随遇而安,致使他们对已开设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愿深入了解运用,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李文波,唐云,李灏翔.云南省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0):171-173.

[2]胡忠永,卢玲.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研分析[J].智库时代,2019(01):273,286.

[3]罗慧.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析[J].中国就业,2012(05):18-19.

课题项目: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KY2017037)。

作者简介:杨凯丽(1990-),女,山东高密人,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率被调查者就业指导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