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高效促教学 改革创新谱华章
2019-12-04赵万荣丰开罡
赵万荣 丰开罡
毋庸讳言,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的影响和冲击,作为国家继续教育、开放教育主阵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竞争,生源流失、效益下滑、影响力减弱……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展现新作为、实施新突破、塑造新形象?大同广播电视大学在校长的引领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员工,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改革要有新举措,发展要有新理念”的号召,把握新常态、奋进新时代,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大胆创立教学新模式,闯出了一片涅槃重生的新天地。
“六个结合”促招生
一所学校的盛衰成败,关键在于有没有学生。大同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把招生工作一直作为电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六个结合,加强招生系统建设,从而保障了生源的稳中有升。
分校直属进行国家开放大学入学指南课程教学
分校对县区教学点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分校直属进行国家开放大学入学指南课程教学
坚持领导和教职工结合。建立招生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和招生小组,按地域分片包干,责任到组、责任到人进行招生。坚持上下结合。与各县(区)工作站(教学点)招生工作相互协调,在专业上、生源上优势互补,形成覆蓋全市、辐射周边的招生网络系统。坚持天、地、人相结合。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电大的办学理念、专业及办学方式,让当地人民进一步了解电大、认识电大;建立比较固定的宣传点,张贴宣传资料和招生简章,把重点企业、单位和地区作为固定的宣传点,大张旗鼓重点宣传,并把宣传的触角不断向下延伸,在乡镇、社区尝试建立招生宣传点,把招生宣传的重点放在基层;把招生任务落实到人,与重点联系人和重点单位、地区的重点人物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鼓励利用老乡、同学、亲友等群体关系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鼓励与已毕业学员和在校学员对接并建立联系,真正建立起招生工作的天、地、人网相结合的招生宣传系统。坚持常年与集中结合。常年招生依托现有的招生部门,安排宣传人员,部署宣传事宜,接待、咨询、答疑,指导验收报名材料等;春秋两季集中招生阶段以及中等或专科职业院校毕业阶段,全校动员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奖惩结合。采用各种鼓励和激励措施做好招生工作。如采取“任务加补贴,奖免相结合”的办法激励招生。坚持内外结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内部搞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搞好设施设备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大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良好形象;通过优异的管理、优良的设施、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服务,提高大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声誉,建立招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大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长足发展打牢基础。
“五位一体”机制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是各项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大同电大按照“市县一体、整体推进、同步提升、均衡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顶层设计引领、项目路径推进、教学过程做实、督导考核落地”的理念,大力实施“五位一体”改革,系统协同办学能力不断增强,打通了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形成了“学有优教”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党建引领一面旗。大同电大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对系统建设的政治站位,通过“支部领学、专家导学、调研问学、交流促学、外出践学”五学并举,围绕系统建设“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大主题展开大讨论,主动外出考察取经,对标一流看齐先进,创新思路、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考核、落实责任,成效明显。
市县协同“一盘棋”。立足大同电大直属教学点和覆盖县(区)的两级办学网络优势,通过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以“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担当,上下齐心协力,精准定位“一盘棋”大格局,步调一致推动市域内电大教育教学“四统一”,即统一办学条件、统一师资团队、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考评标准,促进了电大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从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的新跨越。
顶层设计一张图。市、县电大以提高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抓细、抓常入手,编制《教学管理流程图》操作指南,以模块化、程式化固定了10大类26项100余个节点的教学管理内容,链接了节点任务和衔接关系,一张图可视化综合展示。每学期还下发《学员手册》《教学计划表》等,认真落实《网上教学实施细则》,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强化网上教学过程的实施和管理。学期初,按照网上教学质量创先争优的高标准,明确并细化了导学教师资源学习、课程论坛、作业评阅、教研活动四大任务。要求教师完成课程教、学、助、考一体化设计方案,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辅导;课程论坛方面,要求开展独立的网上教学活动,版主事先通知,以问题导向,引导学员深入学习、参与讨论。要求有主题、有设计、有要求、有总结;作业评阅要求及时准确,教学部常态检查。通过改变教师“教”的行为,提高了学生“学”的效果。
师资统筹一体化。师资力量薄弱、生师比失衡是基层大同电大发展的软肋。为此,借鉴晋中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整合使用大同电大系统优秀教师资源,推行“市聘县用”模式,渐进实施,以此调动大同电大系统教师的积极性。
监督考核一把尺。专门成立督查科,负责教学过程全方位督查,强化教学过程实施的动态管理、定时跟踪、信息采集,不定期对教师、导学员及学生网上教与学行为、学生完成作业进度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构建起以查促改的倒逼机制。督查前下发督查通知书,督查后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督查结果,教学推进会上通报。每学期至少督查5~7轮,保证了学生形考完成率和教师评阅率。
教学相长赢口碑
今年春季,大同电大正式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了加强教学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有效克服学、用两张皮的弊端,学校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电大教学管理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对教务教学管理主要过程,包括报名注册、入学准备、选聘教师、教学实施、学员管理、考试考核、毕业颁证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具体制度,如《“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学员考勤与作业管理办法》《“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优秀学员奖励办法》《“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优秀校外兼职辅导员奖励办法》《“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任课教师管理规定》《关于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中实施“大班主任制”的决定》等,这些方案和制度的出台,为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该校根据工作实际,为确保教学质量,“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由学校作为办学主体统管统筹,各教学工作站协助,实行项目县(区)“大班主任”负责制,选派科级干部担任“大班主任”,全权负责一个县(区)项目运行的全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成立后,对“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和统筹安排,围绕每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打破科室和部门界限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对项目的全面推进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步,该校结合农村学员特点,探索出了“自主学习+小组活动+面授辅导”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在学期初将教学包发放到学员手中,要求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做好自学笔记、搞好自学;为了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对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在学员自主学习基础上,每门课均安排面授辅导,做到每门课程都要和辅导教师面对面、零距离。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了学习小组,选出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组长,定期开展学习活动,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体会。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
为了保证“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教学质量,大同电大实施名师工程,在全省电大系统及市相关行业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又熟悉农村实际的专家、学者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专家组成员和客座教授。学员普遍反应每门讲课教授的授课能紧密紧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接地气,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此外,该校严格考核奖罚机制,将课程考核贯穿学员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以考勤、作业和考试3个主要环节为抓手,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在上课管理方面,上课实行严格的签到、签退制,将考勤情况和听课笔记计入期末成绩;在作业管理方面,要求学生100%完成形考作业,学期末对形考作业集中统一评阅,以高考评卷的标准要求课程辅导老师。期末开展优秀作业展评,作业不合格的学员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方面,注重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严格核实学员身份,坚决杜绝替考和考试舞弊现象。
生动的教学、高效的管理、科学的运作,自然让广大学员受益匪浅。广灵县壶泉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庞宗旺,坚持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在广灵县科协的帮扶下成立了“广灵县南关村绿色蔬菜研究会”,组织会员和贫困户到寿光等地学习取经。村“两委”出资2万元聘请了省农大和山东寿光专家进行了新品种栽培讲授,广灵科协还举办了多场科普示范种植技能培训会。筛选张晓刚等一批种菜带头人、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苑四小、刘维禹、仝中友、赵龙龙等20户56人,租种土地420畝,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当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左云县管家堡乡威鲁堡村村委会主任高红叶,通过系统的学习,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今年种植高粱1000多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900元。同时,她还利用本村地处长城隘口、属于边寨古堡、境内有独特文物遗址月华池的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农家乐,吸引8万多游客前来寻幽访胜,旅游业综合产值达到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