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2019-12-04宋静窦建红李秀杰
宋静 窦建红 李秀杰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150例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基础护理方式,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231.25±91.35)ml, 少于对照组的(285.64±127.58)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2,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32, 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7, P=0.001<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分娩产妇的日常护理过程中, 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避免新生儿窒息, 提升孕期安全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基础护理方式;无痛分娩;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100
分娩是女性生命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 女性在此期间很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 从而影响分娩效果, 导致产后出血或新生儿窒息。为分析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本次研究选择150例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 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观察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均接受无痛分娩,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31.5±4.5)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5±2.5)周;新生儿体重2700~3600 g, 新生儿平均体重(3250.0±120.5)g。观察组产妇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32.5±4.5)岁;孕周38~43周, 平均孕周(39.0±2.5)周;新生儿体重2750~3680 g, 新生儿平均体重(3280.0±123.5)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 均为骨盆与胎儿大小相称, 无相关手术禁忌, 临床资料完整, 产妇及其家属已对本次研究知悉, 且同意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自产妇住院开始, 结合其一般资料与文化程度评估产妇真实状态;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 在不同产程时期, 根据产妇真实诉求, 普及孕期各阶段的常见症状, 消除产妇担忧、紧张等负面情绪, 通过播放音乐、阅读杂志等方法缓解产妇压力, 同时开展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 明确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1, 2]。②完善产前检查内容, 对产妇可能出现的安全因素进行提前预估, 避免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及宮内感染等并发症, 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3, 4]。③指导产妇掌握可能导致产后出血或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机制, 若产妇存在高危因素需指导其尽早娩出胎儿, 做好感染控制, 从而避免休克发生;同时需完善产时护理措施, 于生产过程中留意宫缩时间, 密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 若见意外情况需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5, 6]。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情况。选择容积法收集产妇产后出血量, 即产后2 h出血量以≥400 ml作为产后出血的判定标准。②同时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以Apgar评分为判定依据, 包括轻度窒息、中度窒息与重度窒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231.25±91.35)ml, 少于对照组的(285.64±127.58)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2, P<0.05)。观察组产妇中共有5例(6.7%)出现产后出血, 对照组产妇中共有26例(34.7%)出现产后出血;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32, P<0.05)。见表1。
2. 2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共有12例(16.0%)新生儿出现窒息, 其中重度窒息1例(1.3%), 中度窒息4例(5.3%), 重度窒息7例(9.3%);对照组中共有28例(37.3%)新生儿出现窒息, 其中重度窒息5例(6.7%), 中度窒息12例(16.0%), 重度窒息11例(14.7%);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7, P=0.001<0.05)。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妊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分娩过程中产妇需要忍受较为强烈的疼痛, 故产妇很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 从而造成临床并发症, 威胁母婴安全;其中以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较为典型;产后出血通常指产后难以止住的大量出血, 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威胁产妇生命安全, 其中, 子宫过于松弛或因长期筋疲力尽的分娩未能收缩, 从而导致生产创口过大, 继而发生流血;同时, 子宫扩张过大可能由于多胞胎、胎儿个体大、羊水过多造成产妇身体虚弱;产后出血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 且多种因素可同时合并存在, 互为因果;其中以宫缩乏力较为常见, 可占总比的70%, 常见因素来自产妇因素、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7, 8]。因产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为主, 因此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 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可避免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发生。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法自主呼吸或发生呼吸抑制, 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及混合性酸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也是目前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关调查显示, 国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约为5%~10%;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 凡是影响胎盘或肺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 与产妇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及胎儿因素等息息相关;窒息时可见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 同时其肺循环阻力下降, 体循环阻力增加, 临床表现主要以胎儿宫内窒息为主。近年来相关医疗研究发现, 无痛分娩是近年来广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式, 其不仅能够有效平缓产妇负面情绪, 提升分娩效率, 还能有效降低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手术技术成熟, 安全保障高;但术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是无痛分娩方式的必然后果, 因此采取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是降低术后出血或新生儿窒息率的重要保障[2-6]。本次研究发现, 通过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完善早期控制效果, 预先判定产妇高危因素, 完善产前检查, 加强宫缩时间观察力度, 密切留意产妇产时变化。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分娩产妇的日常护理过程中, 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避免新生儿窒息, 提升孕期安全性,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淑玲. 无痛分娩前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5):73-75.
[2] 王嘉伟. 探究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医生, 2016, 22(4):42-43.
[3] 武巧娥, 马芙蓉.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2):125-126.
[4] 许静芳. 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的应用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22(16):2598-2600.
[5] 李晔. 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5):18-20.
[6] 钟薇, 杨燕妮. 催眠无痛暗示法在初产妇无痛分娩中对母儿的影响研究.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 5(11):114-115.
[7] 刘焕年, 刘花年, 雷瑞兰,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术产妇产后自理能力和护理新生儿能力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7(46):147.
[8] 迪丽努尔·吾甫尔, 王永琴. 无痛分娩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的影响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8):111.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