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

2019-12-04吴姗姗

考试周刊 2019年77期
关键词:期望等待幸福

摘 要:一部分家长们把孩子禁锢在自己设计好的成功“蓝图”之内,恨不得拔苗助长,而一部分教师也是充当了助推手,唯恐学生偏离规划好的轨道,一旦出现问题急于“扭转乾坤”,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自己的感悟能力,结果对于自己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伤害,容易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

关键词:等待;空间与时间;倾听;期望;幸福

等待,对于大多数快节奏的工作者而言,可能意味的是安于现状,恋栈旧巢,甚至是错失良机的根源,但是,在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心里,代表的是期盼,也是关注学生转瞬即逝的每一个小细节,这是爱的能量的逐渐释放,我愿意为我的学生等待,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花蕾,拥有不同的花期,如果花开昭示着成功,每个学生的成功也是大相径庭的,我愿给予不同的时間和空间静静聆听花开的声音,这也是一种幸福。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到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教育用了一句很犀利的话语进行评价:“中国的教育犹如一场‘战争,学生是被放置在一个超常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尽管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映射出一部分教育的现状:一部分家长们把孩子禁锢在自己设计好的成功“蓝图”之内,恨不得拔苗助长,而一部分教师也是充当了助推手,唯恐学生偏离规划好的轨道,一旦出现问题急于“扭转乾坤”,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自己的感悟能力,结果对于自己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伤害,造成事与愿违。

随着教师阅历的增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进一步的看法:一位成功的老师,除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之外,应该是一名有敏锐洞察力的侦察员,是一位能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者,而且还要是一位正直乐观豁达的“侠士”。做到这些很难,思想行为都得升级,孔夫子教育学生善用启发式,做到循循善诱,经常和学生促膝长谈,对于育人工作来讲,真的非常值得借鉴。

孔子的学生冉耕喜欢问问题,问孔子什么是三思而后行,结果孔子提出了九思:一是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明白了没有;二是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三是观察别人的脸色想想是不是温和;四是看别人的容貌态度想想此人是不是矜庄、端正;五是听其言语想想是不是忠诚老实;六是观其办事想想是不是认真负责;七是遇到疑难想想怎样才能去向人家请教学习;八是自己将要发怒时想想发怒以后会有什么后患;九是看见可得到的东西时想想自己是否应该得到。九思和三思作比较说法质朴而实在,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对待一件事情用一种深入思考的态度,孩子的成长路上无小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持有审慎的思考与态度和追求效率结果相比显得更加重要。

我的理解就是:要想钓到鱼,就要先问问鱼想要吃什么,不想吃什么,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教师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伤害学生,多理解学生,以己推人,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我们应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善于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孤立、排斥学生,教师一味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那么,任何的教育手段和措施都是无的放矢,寸步难行。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理解、体谅学生的心态,才能赢得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和双赢。

其实有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阐释其中的道理,故事名为《牵着蜗牛去散步》,是这样说的:上帝交给麦克一个任务,叫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眼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麦克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完成任务,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突然闻见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他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麦克这才体会出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散步呀!”

很喜欢这个故事,等待其实是一种领悟也是一种智慧,运用好了自己的视野就会豁然开朗,看到一番不一样的风景,在学生汲取知识的课堂上,新的知识的获得对于学生来讲本来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多给学生一些想象与思维的空间与时间,千万不要急于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一些设计好的“规定动作”,达不成则批评学生甚至自责,其实应该尽量给一节课设置自主“消化与吸收”的环节,让学生不要只是匆忙地行走而忘记看看走过的路,让学生学会自己试着从一颗沙粒里面看世界,每个学生的想法可能都是独特的,在等待中老师一定可以收获到和平常不相同的喜悦,可能就是课堂上的一句鼓励与循循诱导的语言,学生可以走得更远一些。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 在倾听中缩短心灵的间距

当学生犯了错误,大声呵斥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性比较强,不仅不会认识到错误,还会把老师摆在与自己对立的角度上,以后会把自己和老师置身于“警察和小偷”的游戏当中,此时老师可以充当一个平静的第三者进行倾听,在一种比较缓和轻松的氛围中听一听学生的想法,然后不急着下定论,更多的是以一位朋友或者是旁观者的身份讲一讲自己的看法,此时的学生有可能就会感动于老师的人本化也会考虑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有一年,在高三教学中遭遇了这样一个孩子,因为我属于“半道接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一次,课上检查作业检查到一个男生,个头不高戴一副眼镜,给人第一感觉应该是个听话的学生,他的作业没做,当我问为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很出乎意外,他不正眼看我,眼睛看着别的地方,身子乱扭,很无所谓地说“没做,不想做”,当时我很生气,觉得这个学生想和我对抗,想逞英雄,本来想用严厉一些的方法对待,但是我突然发现他的眼神充满了无奈、恐慌还有烦躁,感觉一触即发,我发觉他有一种自卑感,我让他坐下了,而且很平和地告诉他补做上。后来我询问了学生,原来他在学习上就是没有自信,属于破罐子破摔型,但是在平时很仗义,而且我觉得他对自己没有完全放弃,因为他的急躁和叛逆流露出来了。

第二次,第三次,我每一次就坚持检查他的作业,尽管还是没有完成,但是我每一次都会告诉他,我相信你可以把作业完成,哪怕是一部分,能做多少是多少,大不了从头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他不和我抵触了,甚至上课可以看到一点自信的目光。再后来,利用一次中午的机会,我让他来了办公室,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去了解他,原来生物会考都没过,他想放弃自己了,但是父母给的压力很大,外表不在乎,其实内心着急到近于崩溃,觉得没有人能帮助他。我觉得他很信任我,所以为他定了个任务,从简单的看教材开始,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每天都会去找我给我讲述一遍他看的知识点,坚持到了高考,而他的转变也带动了班里几个其他的后进生,都是底子很弱很贪玩的同学,因为他们都不敢相信以前的同党怎么转变了。

这位学生最后在教学评价上留言,很感谢我还能管他,他一定会努力,我很感动,我告诉自己,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伤害学生,多理解学生,以己推人,毕竟我也是学生时代过来的,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我们应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善于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孤立、排斥学生,教师一味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那么,任何的教育手段和措施都是无的放矢,寸步难行。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理解、体谅学生的心态,才能赢得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和双赢,因此,对待学生,三思而后行。

二、 在等待中找到有效的催化剂

有些学生改正他的错误是非常艰难的,这与他的生活背景造就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就像一名学生,经常性地迟到,时间观念非常薄弱,每一次的迟到要接受批评已经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了,但是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我改变了正常的路线,我用了表扬的方法,我对他说,“經过观察,我发现你的进步很大,以前迟到5分钟现在只迟到2分钟了,以前一周迟到4次现在只有2次了,值得表扬,老师一直关注着你呢!”没想到果真很奏效,基本上再不迟到了。因此,面对每一次的事件都尽量找到真正有效的催化剂可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在班主任工作中,等待更是一种平静育人的心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急于解决,欲速则不达,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一二天养成的,如若想要改变利于学生的发展,很难实现即时效应,就需要像徐徐的春风一样,不急不躁,渐渐地吹到学生的心窝里去,而不是像北风一样来压制学生,让学生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愿意改变自己,我想,可以给予学生时间,只要他的明天比昨天有一丝丝进步,也是教育的成功之处了,毕竟学生具有差异性,用完全相同的尺度衡量也是不够现实的。

三、 在成长路途中寄予学生期望

等待对于老师来讲也是一种境界,我们要把对学生的爱也就是期望放进去,教育的目的并不是高中这三年,也不是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名牌大学生,学习能力只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千万不要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立足于社会,为了让教育有长远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对孩子的期望放在等待中并让孩子感受到,我想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帮助的。

很喜欢一句话“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每个学生将来都会有自己心目中不同的成功,我会一直耐心着微笑着等待着孩子们成长,看到他们的点点滴滴,我想这就是我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作者简介:吴姗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中部生物组。

猜你喜欢

期望等待幸福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国外过度劳动研究现状综述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国外过度劳动研究现状综述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