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率监测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应用
——以深圳市光明区红花山小学为例

2019-12-04方之教周由泽阳恩杰深圳市光明区红花山小学广东深圳518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跑操课间心率

□ 方之教 周由泽 阳恩杰(深圳市光明区红花山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阳光体育活动实行十多年来,校园体育活动呈现多样化发展。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第三条指出,实施“2+1项目”要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随着“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到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如何在有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开展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健康监测的目的。红花山小学自2016年建校伊始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在组织学生进行跑操之外,将艺术体操、健美操、广播操、跳绳以及各类球类运动项目融入在其中,让孩子们在享受运动快乐同时并让身体得到锻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红花山小学二、三、四年级各选1个班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监测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网站查阅大量大课间体育活动及运动监测相关的文献,从中提取了论文所需资料。

(2)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对三个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2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测,实施时间为2018年11-12月,2019年3-4月,总共监测20次。要求分别对“跑操+两操”和“跑操+自由体育活动”2种不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本次监测全部采用指定的精准心率手表及配套数据平台,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佩戴心率手表,心率数据直接通过平板电脑发送至云端,并形成数据报告。

(3)数据分析法。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监测结束后,根据监测的运动负荷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学校当前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对学校自主创编的韵律操、形体操等艺术体操项目大课间中运动负荷分析,为形体老师对课程内容的完善提供参考数据。

心率监测设备计算运动负荷强度使用最大心率(MHR)公式为:220-年龄,采用的心率区间及运动负荷强度对比如表1:

举例:以四年级为例,最大心率MHR=(220-11)=209次/分,热身心率区间=105-125次/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内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负荷数据对比

通过随机对实验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监测,采用平均心率最高的当次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汇总成表1。2018年下半年红花山小学大课间活动跑操初定为200m2圈,在实施运动健康监测后,由实时监测的平均心率及学生最高心率(在150-160次/分)数据简单分析得出:跑操2圈后大部分学生还处在热身心率区间,随即进入广播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班级整体运动负荷强度未能达到预期锻炼效果。因此,改为跑操3圈后再接其他体育活动项目。由表1分析,增加1圈200m的跑操对学生运动负荷强度提升较为明显。在实时心率监测中发现,在“跑操+两操”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最高心率值均出现在跑操环节 (见图2),在活动增加1圈200m跑操后,学生最高心率值提升了约20%,大部分学生3圈跑操后进入有氧运动心率区间。

表2 不同活动内容的大课间心率监测数据

由表2分析,“跑操+自由体育活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明显比 “跑操+两操”的运动负荷强度高,表现最为明显的在小学高段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实验班“跑操+自由体育活动”的班级平均心率可达132次/分(图1),而“跑操+两操”的平均心率仅为117次 / 分(图 2)。

图1 四年级“跑操3圈+自由体育活动”大课间心率曲线图

图2 四年级“跑操3圈+广播操/韵律操”大课间心率曲线图

通过图1与图2对比也可以看出,“跑操+自由体育活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运动心率曲线比“跑操+两操”运动心率曲线更为科学。图1表明学生在“跑操+自由体育活动”最高平均心率值出现在大课间开始后10-15分钟区间,学生经过热身跑后分组进行自由体育活动,运动负荷逐渐提高;而“跑操+两操”的运动心率在热身跑环节达到顶峰,之后在两操进行的过程中心率呈现回落现象。从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及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来看,图1的心率曲线的锻炼效果更安全且效果最佳。

2.2、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负荷强度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红花山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心率监测数据对比,目前学校大课间整体运动负荷强度较轻,内容较为模式化。根据对不同内容的大课间活动进行监测发现,影响大课间运动负荷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1)大课间活动内容;(2)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学生活动空间等方面。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有组织地安排体育游戏、球类、跳绳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可有效提升大课间运动负荷强度。在组织方面,班主任在自由体育活动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环节,且随时关注那些平常运动不积极性地学生,引导他们参与进来,在身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课间作为“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运动强度,还要体现出趣味性。大课间活动首先应注重活动的内容,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活动内容制定上要从学生运动兴趣角度出发,尽量做到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目的。

由于小学学校存在学生人数多、班额大、场地有限、设施简单等问题,使得目前大多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健康促进的实际需要,大大降低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通过运用穿戴设备来监测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可以量化评价学校目前设置的大课间内容是否合理,对学生参与各类运动项目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数据表现进一步分析出来。如根据不同班级在相同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强度,分析该班级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并根据各班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兴趣爱好等指数分层科学设置大课间内容。

3.2、建议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具有时间、内容和形式灵活的特点,是学生阳光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调节学生情绪、消除学习疲劳,还能在增进体质健康的基础上,充分融合素质教育的其他内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展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因此,在大课间活动的推广过程中,应对其不断完善、调整、创新,以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同时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大课间实效性评价中,将大课间开展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大数据+体育”的结合,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现智慧火花。

猜你喜欢

跑操课间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小学生课间创意跑操酷似贪吃蛇
做班级里的“跑操教头”
离心率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酸甜苦辣”的跑操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