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体验的城市农业综合体设计探析—以 “FICO Eataly World”为例
2019-12-03张真瑞秦岩
张真瑞 秦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农业综合体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体验形式的快速发展响应了这种需求。发展农业综合体对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经过实践,农业综合体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类型,但是其选址还是以乡村为主,仍然是根植于农业种植与养殖基础上的开发模式[2]。在城市内部或市郊进行选址,并将农业与商业进行结合的方式在中国还鲜有尝试。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乡村振兴应致力于创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构—创新发展综合体系[3]。城市农业综合体能够成为城乡联结的纽带,模糊城乡界限,也是乡村旅游、农业产品快速引入城市的新窗口,对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意义。融合农业与商业的城市农业综合体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可以为当今快速发展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提供新的方向。本文作者以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为例,分析其设计的方式与特征,对这种新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1 城市农业综合体概述
1.1 城市农业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农业综合体,是对商业和农业两种综合体的特征进行整合与提炼的商业形式,较为新颖,目前尚未出现统一的定义,但已有较为清楚、全面的概念界定:城市农业综合体是在国际化的视野下,以都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为主要内容,融合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领域和农业的多功能内涵和形态,并借鉴“综合体”的概念形成的集农业生产型服务业、营销贸易服务业和生活消费服务业与中高档农产品加工业等于一体、能提供农业发展全方位和深度综合服务,可引领城乡资源共生、功能互助,且服务城乡居民、改善城市边缘区农民生活环境、全资源旅游化的新型农业业态[4]。
1.2 城市农业综合体的特性
城市农业综合体结合了城市综合体和农业综合体的双重特点,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1)体验性。发挥农业体验优势,设置农事体验项目,在城市中营造田园氛围,是城市农业综合体的最大特征。2)便捷性。选址位于市内或市郊,交通便捷,城市居民可随时往返。3)商业性。将零售和餐饮作为主要消费形式,增强了综合体的商业价值,对招商引资也起到推动作用。4)景观观赏性。城市农业综合体所拥有的一些种植用地,本身也是很好的景观资源,加以打造也可以成为优质景观。
1.2.1 城市农业综合体与城市综合体的区别
城市农业综合体主要以农业体验、农产品零售和餐饮为主,主题较为明确、专一;在规划形式上,由于加入了农业元素,城市农业综合体更需要注重场地环境与建筑的结合布置。
1.2.2 城市农业综合体与田园综合体的区别
田园综合体是有机的生态综合规划区,体量较大,通常是以城乡接合部或城镇为单位,以有机生态农业为引领,形成的以农业、旅游与居住三大产业板块联动发展的综合规划区[5]。城市农业综合体在规模上小于田园综合体,选址一般在城市,服务人群也以城市居民为主,依托城市交通系统,便于城市居民使用,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1.3 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功能构成
笔者认为,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功能构成中,农业体验是核心,应围绕此核心形成一条完整的商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主要功能应包括农业生产、餐饮、零售、体验、生态休憩。
1)农业生产:规划设计中需要为农业留出耕种、养殖用地,或建设温室大棚等农业功能设施,为综合体的零售和餐饮供货,如有不足再从外部进货,基本实现自产自销。同时,这些耕地和设施也可以作为观光和体验的场所。
2)零售:零售功能继承自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农林综合体规划的重要环节,主要形式应以超市零售为主。超市零售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具有省地、省时、节省开支、节省人力成本等优点,较为适用。零售的生鲜食品主要由农业生产部分供给。在规划中,零售可以与农业生产部分结合设计,某产品的销售区域和生产该产品的农业区域可进行对接,使顾客所见即所得,增强购买欲望。
3)餐饮:与商业综合体类似,餐饮在城市农业综合体规划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在功能安排上,餐饮可以和上述的农业与零售紧密结合,形成生产、购买、烹饪、就餐的完整过程。不仅是所见即所得,且所得即所食。餐饮的形式可以灵活创新,如使用顾客提供的食材进行烹饪,让顾客亲身参与烹饪制作等,将消费体验最大化,促进顾客消费欲望的增长。
4)体验:体验是城市农业综合体的核心功能,除了普通的游乐设施外,还可以围绕农业设置参与性的体验活动。这些活动既能消耗能量,促进饮食,又可以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能够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5)生态休憩:利用市郊较为宽阔的用地和农业相关的种植用地,可以设置生态休闲、绿色游憩项目,打造田园绿地、生态绿地等绿色景观,为顾客提供绿色休闲空间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城郊原有的景观风貌。
2 意大利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总体概述
2.1 项目背景
“FICO Eataly World”是由意大利餐饮零售品牌“Eataly”投资建设的城市农业综合体,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市。“Eataly”品牌首创了餐饮、零售、体验一体化的新型超市,以传统的食品超市为基础,融入了餐饮、娱乐和培训功能,体验性强,这种理念即是“FICO Eataly World”项目的雏形。
2.2 项目规划现状
博洛尼亚市是意大利重要的农业区、商业中心,种植业、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发达,在意大利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有利于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
“FICO Eataly World”的选址位于博洛尼亚市东部,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捷。西侧和东南侧临街,周边共有公交站点14个,东西两侧以农田为主,南侧为商务园区、农业院校和城市公园,北侧与公共建筑群相邻。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0.1 hm2,其中,农田和牧场共占地2 hm2。场地内建筑和农田结合布置,功能结合紧密(图1)。
2.3 项目定位
“FICO Eataly World”的项目定位是“城市中的生态田园”,将博洛尼亚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素和现代城市生活接轨,完成农业生产到商业的直接转化,同时也打破田园综合体、农家乐等其他田园体验形式的地域限制。该项目在“Eataly”品牌原本理念的基础上融入农业生产、生态休闲要素,还原“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过程,强化体验感。顾客可以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看到食品从生产加工到烹饪出餐的全部过程。
2.4 设计理念
该项目由“Eataly”品牌创始人Oscar Farinetti主持设计。作为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吸收了城市综合体综合化、体验化的特点,强调城市商业与农业体验、生态休憩的相互促进、融合。其规划的重点是发挥博洛尼亚农业产业优势,以具有参与性的农业体验为基础,以零售和餐饮作为主要消费模式,同时将规划范围内的种植用地进行景观化,融入生态休闲理念,来满足城市居民对田园体验的需求。
2.5 项目整体布局
“FICO Eataly World”以一栋大型单层建筑为主体,建筑平面布局呈“L”型,种植用地、养殖场、温室大棚等农业场地和设施紧贴建筑两侧排列,与建筑功能紧密结合。建筑西北侧为生态休闲绿地。停车场布置在东南两侧,分别对应两个主要出入口。在“L”型的转角处突出的条形建筑是游客接待中心,也可作为会议、报告厅使用(图2)。
1 位置图Position diagram
2 项目鸟瞰图Project aerial view
3 功能布局图Functional layout diagram
3 设计分析
3.1 功能布局分析
“FICO Eataly World”主体建筑的功能分区由3 部分构成,分别为农场区、消费体验区和仓库。农场区和消费体验区的布局按照食品种类进行分类,共形成肉类、粮食加工类、甜点类、油类、酒类、果蔬类六大组团。在每种组团中,农场区和消费区结合布置,农场区在建筑外围沿建筑边缘排布,每种食品的农场均与同组团内消费区中的商铺、餐厅连通,为其供货,其本身也供顾客参观体验。后勤仓库分布在建筑的两端。消费体验区内部的主要功能为餐饮、零售和休闲体验。布局方式为线形布局:由一条主轴线贯穿整个消费体验区,商铺以六大组团为单位依次排布在主轴线两侧。轴线上设置了6 个节点广场,以布置休闲体验设施为主。这种布局条理清晰、运行效率高、便于管理,对顾客来说也简单易懂(图3)。
3.2 流线分析
3.2.1 后勤流线
根据功能布局中商铺按种类与各自对应的农场相连的特点,每个食品组团内的商铺都有面向农场的独立出入口,可自由进出。出入口与农场之间设置了一条外廊,外廊环绕建筑,涵盖所有商铺。每家商铺通过独立的出入口进出各自的农场完成进货,而外部进货和日常垃圾则通过公共外廊进出建筑,时间通常在闭店后和开店前,以防与营业时间交叉。这种方式将后勤流线限制在建筑外侧,避免了流线交叉,运输效率高,便于管理。
3.2.2 顾客流线
从顾客游览的便利性出发,“FICO Eataly World”设置了两种顾客流线。
1)以消费为主:采用单通道环流式流线,将主要通道设立在主轴线上,两侧商铺共用一条通道,人流动线形成循环流动[6]。顾客沿主轴线上的道路,按各个食品组团的顺序进行游览、购物。每个食品组团内均设置了数条通道与农场连接,供顾客进入农场内进行参观,再返回主轴线继续消费。在经过各个广场节点时,顾客可以在休闲娱乐设施和科普、培训点停留。广场上既包含体育、游乐等娱乐设施,也有趣味性的农业体验。
2)以农业参观为主:为充分发挥农场的价值,“FICO Eataly World”在营业时间内将建筑与农场之间的外廊作为农业游览路线。顾客可以直接沿外廊参观建筑外围的农场。在牲畜饲养、果树栽培等区域,顾客可以参与喂食、采摘等体验活动。此外,顾客可以根据游览状况随时通过农场与商铺连通的通道进入建筑内的消费区采购中意的食品或就餐,灵活改变游览路线。
3.3 景观分析
在景观塑造上维持田园特色的风格,在城市边缘建立起一片现代田园,成为城市和自然的交汇点。除了普通的景观植物,在塑造景观时还使种植的作物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此举可以看作是对乡村风光所进行的保留和继承,拉近了城市与自然的距离。
4 室内景观Interior landscape
5 室外景观Outdoor landscape
3.3.1 室内景观
在室内景观的设计上,利用室内宽阔的空间进行室内种植,一方面,通过对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种植台的布置制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图4)。另一方面,也通过室内植物完成空间界定,通过变换排列摆放方式围出不同尺度的空间,丰富游览体验。此外,也通过一些室内构筑物限定出一些小型公共空间,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3.3.2 室外景观
室外景观主要包括室外休憩空间和农业种植地两种,室外休憩空间位于建筑北侧,整体空间简洁随意,主要作为顾客集中休息、野餐、自由活动的公共空间使用,最大的特色是使用草块、木桩等作为休息用的家具,在绿色环保的同时也和周边农业风光相协调,突出田园特色(图5)。农业种植用地则通过有序的排列布置,在保留种植功能的同时进行展示,展现贴近自然的田园风光,对城郊原有的乡村景观起到保留和延续的作用。此外,建筑周边还有供人散步休憩的大面积景观绿化。
4 结语
城市农业综合体这种形式,体现了生态与农业能够和城市生活相接轨,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中,城市农业综合体将起到重要作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作为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典型案例,成功地发挥了博洛尼亚传统农业城市特点,将城市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特点结合,在保留了城市综合体餐饮、零售等商业形式的前提下,引入了农业体验的新形式并进行整合与优化,提炼优势项目进行开发,发挥农业观光体验的吸引力以带动城市消费,营造了一种新式的城市田园体验休闲空间。同时注重文化宣传,对农业文化、绿色生态理念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这种利用市郊农业用地,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继承了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逐渐消失的田园风貌,也拉近了城市居民与自然的距离,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的典型性与成功运营,对同类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注释:
图1为作者根据谷歌地图改绘;图2来自http://www.aicom.it/wp-content/uploads/2017/10/17.jpg;图3为作者根据http://biciplan.fondazioneinnovazioneurbana.it/images/2014_PROGETTI_RIGENERAZIONE/Planimetria_FICO.jpg改绘;图4来自https://gazzettadimantova.gelocal.it/image/contentid/policy:1.16130670:1541938641/image/image.jpg?f=detail_1240&h=680&w=1240&$p$f$h$w=563c0b9; 图5来 自http://blog.mytakeit.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36978262_2077831385624090_2759238538871439360_o-1024x6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