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2019-12-03章君王伟,2
章 君 王 伟,2
(1.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重庆 402160)
(2.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评价指标现状研究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究竟何为高质量发展,其深刻内涵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中央文件给了画龙点睛的提示: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应突破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是产业结构体系应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四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这四个方面为合理界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目前学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一是基于社会矛盾变化及新的发展理念视角。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高质量发展要求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日益增强;高质量发展应同时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经济规模的“数量”到经济结构的“质量”,从解决“有没有”到解决“好不好”,最终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2][3][4][5][6]。二是基于宏中微观的视角。微观层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其本质是突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观层面主要表现在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上,强调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7][8]。三是基于投入产出和供求的视角。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强调效率和效益,实现高质量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供求层面,要求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适应需求端消费升级[8][9][10]。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外延已拓宽到生态文明等生态福利,乃至社会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等诸多方面。
(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目前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政界和学界都一致认为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高质量的考核评价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国外的研究现状看,理论层面的研究多,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家宏观层面的研究多,区域层面研究的少。温诺·托马斯[11]、Barro[12]、Mlachila[13]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国内学者虽然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仍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钞小静、任保平从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结构、收入分配和生态环境4 个维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14]。宋明顺、张霞等基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和生态质量三个维度选取8 项指标测算了宏观质量指数,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15]。李松霞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城乡5 个维度构建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对策和建议[16]。师博、任保平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17]。
二、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架构
(一)党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总体部署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其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受到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简称“两地”),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一是重庆产业基础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18年对外贸易额高达5 222.6 亿元。同时产品的国际化为重庆消费发展定位由区域性转向国际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重庆市场潜力大,潜在的消费需求巨大。2018年经济总量突破2 万亿元,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持续增长,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累了重要动力。三是重庆跨境消费平台日益完善,消费规模巨大。2018年重庆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和结算额超过200 亿元,为跨境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重庆区位优势较为独特,国际化物流建设成效卓越。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简称“两点”),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进入新时代,重庆应以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事业迈向崭新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近年来重庆经济下行趋势较为明显,经济增速下滑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制造业面临着“三座大山”的压力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因而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重庆,要求积极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民生问题,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具有重大意义,重庆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从“两高”“两地”“四个扎实”的基本要求,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意义深远且重大。
(二)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
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指的是不同区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及商贸物流中心,同时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和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及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以“山城”“雾都”而扬名国内外。同时,重庆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生产基地。2009年重庆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住建部明确提出建设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0年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挂牌成立,2017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重庆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行政区划上,重庆辖26 个区、8 个县、4 个自治县,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有“大重庆”之称;地势上,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有“山城”之称;气候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丰富,空气湿度大,日照少、多雾,有“雾都”之称。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较丰富,常居人口3 000 多万,有55 个少数民族。经济上,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猪肉生产基地、著名优质水果、榨菜、桐油、烤烟基地;第二产业作为我国西南片区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能源、笔记本和手机方面已形成国内乃至全球性的大规模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商贸物流高地、服务外包产业园基地、现代农业农村和金融服务产业基地。
近五年来,重庆综合实力提升较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释放出新活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态势。但重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突出,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和能级不优,制造业等行业转型压力较大,创新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韧性不佳,对建设“两地”认识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营商环境不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三大攻坚战”任务艰巨,民生领域问题突出,政府机构“放管服”改革不够深入,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等[18]。这些突出问题影响着重庆顺利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必须立足国情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克服困难和短板,研究制定适合重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并贯彻执行,是重庆当前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对重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尤为关键。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以重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以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为基本要求,以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实施“八项行动计划”为行动指南,试图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及符合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为西部地区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理论指导。
(三)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架构
基于上述认识,重庆应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经济增长潜力、人文环境等特征,利用山城江城的独特自然资源,补齐短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路径、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中央有部署,重庆有行动。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牢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和“四个扎实”的基本要求,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找准战略路径,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重庆应充分发挥“两点”的特殊区位优势,做实做靓“两地”,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主线,在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协调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做优做强,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分析,将新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现构建重庆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架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重庆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架构
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关键在于创新驱动,通过提高效率、提升集约化程度、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等路径,引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崇尚创新,将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紧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重庆建成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金融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协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特征。主要包括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注重协调,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重庆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将主城区域建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三农投入,强化精准扶贫,建设大美乡村,促进引领功能,实现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倡导绿色发展、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积极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重庆生态环境优势,将重庆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适应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要求,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两地”之一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关键在于厚植开放。充分发挥内陆高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强化开放口岸、保税物流、国际会展等核心功能,提高“重庆智造”出口比重,增强“重庆服务”国际化能力,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宗旨决定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综上所述,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架构应充分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架构。推进重庆高质量发展,必须针对重庆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入手,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破解难题、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全面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重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设计科学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重庆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发挥优势,又要补齐短板;既要针对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立足实情,又要放眼世界。因此,重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特色性。重庆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的特色性,这就要求重庆必须根据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充分考虑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增长动力、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结合重庆本地实情构建指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二是动态性。各类型指标的设计应保持动态性和开放性,根据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本地区发展的新情况、新方向,不断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三是借鉴性。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广泛吸纳和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经济社会发展测评体系及最新成果,如欧洲2020 战略、韩国绿色增长战略、我国五年规划等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思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借鉴有关文献,依据重庆市201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工作总体部署和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5 个维度,构建出创新性指标、协调性指标、绿色性指标、开放性指标和共享性指标5 类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指标评价体系,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表1 重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选取的依据
1.创新性指标
创新性指标包括转型升级、国家创新城市、现代金融中心三类二级指标。(1)转型升级指标。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压力大是重庆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之一。重庆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构建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信息化指数两项指标,能更好地反映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况。一方面,衡量创新最好的标准就是全要素生产率,这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除了要素数量增长以外的贡献率外,主要是创新的贡献率[19]。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指数指标,衡量重庆信息化综合水平和发展程度,更能突出大数据智能化,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全貌。(2)国家创新城市指标。创新型城市指标能够反映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情况。重庆要持续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努力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及生活品质,引入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项三级指标。(3)现代金融中心指标。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推动财政金融改革的重要手段,采用直接融资比重三级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出投融资方式的创新程度。
2.协调性指标
协调性是通过城乡协调、要素流动两类二级指标进行揭示。(1)城乡协调指标。具体以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消费水平对比系数两项三级指标反映城乡协调水平。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能够反映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城乡消费水平对比系数能够反映城乡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消费水平对比系数两项三级指标能够很好反映重庆城乡协调发展程度。(2)要素流动指标。打通要素通道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举,城乡之间需要打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通道,具体可选取城镇化率、地区经济发展偏离度两项三级指标。城镇化率能够反映地区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经济发展偏离度能够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3.绿色性指标
环境约束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性约束条件。根据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先天禀赋,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三项二级指标。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1)PM2.5 平均浓度指标。PM2.5 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是造成大气雾霾的主要原因,采用PM2.5 平均浓度指标能够衡量空气质量的优劣。(2)优良水质比例指标。指标比例越高,表面水质越好,受环境污染的程度越轻。(3)单位GDP 能源消费率指标。单位GDP 能源消费率是衡量能源消费水平以及节能减排状况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表明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揭示了经济结构及能源消费效率的变动情况。(4)创业活动指数指标。创业活动指数是由中华职业家企业家协会提出,按照某个区域万人中15~60 岁人群所拥有的私营企业数量高低衡量的活跃程度,具体可分为高活跃地区、一般活跃地区、不活跃地区、沉寂地区。(5)旅游业收入占GDP 比重指标。采用该项指标能够反映出某个地区旅游业及其附加值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因此,PM2.5 平均浓度、优良水质比例、单位GDP 能源消费率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出宜居水平;创业活动指数能够充分反映出宜业水平;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能够充分反映出宜游水平。
4.开放性指标
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201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持续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以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要从增强通道辐射能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强化口岸支撑功能三大层面全方位推动。因此,本文引入了保税物流、口岸高地、营商环境三大二级指标,与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开放的具体要求相一致。(1)对外开放指数。它是反映一国或区域经济对外开放规模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2)“重庆智造”出口比重指标。该项指标能够衡量重庆对外贸易结构状况,反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出口总值占全部出口总值的比重。(3)“重庆服务”国际化水平指标。该项指标能够反映重庆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情况,以及对外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开展国际合作的状况。(4)民营经济占比指标。通过民营经济占比指标,反映重庆民间投资活跃情况,营商环境优化状况。
5.共享性指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推进共享,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共享性指标里引入了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幸福感三大二级指标和恩格尔系数、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五项三级指标。(1)恩格尔系数指标。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公共服务均等化率指标。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3)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指对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某一人口群体接受学历教育的年数总和的平均数,反映人口受教育的总体水平。(4)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是反映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5)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反映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三大二级指标中的居民收入指标可用恩格尔系数指标衡量,公共服务指标可用公共服务均等化率指标衡量;幸福感指标可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三个指标衡量。
四、结 语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重大挑战和艰巨任务。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质态,远远跳出了经济领域,体现在更加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因而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维性的特征。本文在评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探讨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构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创新性指标、协调性指标、绿色性指标、开放性指标和共享性指标5 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23 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指标评价体系,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由于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性特征,目前评价指标体系还尚待完善。如某些指标(如创业活动指数等)在测算上存在难度,有些指标测算复杂(如全要素生产率),未对指标赋权并进行实证分析等,这些问题均需要持续跟进地进行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