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与思考

2019-12-02赵伟杰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认知环境建筑

赵伟杰

【摘要】“环境协调”是近年来流行于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无论是公用建筑亦或民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时间、空间以及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使建筑主体与这些元素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才能体现建筑的附属价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标志性建筑数不胜数,像颐和园、故宫、四合院、古代的亭台楼阁等,与周边环境高度契合,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高超技艺。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四十余年的时间,这期间,国内建筑界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始终遵循 “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成就了诸多精典之作。本文将围绕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结合建筑实例针对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创新理念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环境;协调关系;认知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恰恰遵循了自然生态平衡理论,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局面的构成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更迭,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古香古色的建筑需要高山、流水的映衬、金碧辉煌的建筑需要现代大都市车水马龙、流光异彩的衬托,将建筑融入环境,用环境装点建筑,二者之间相融、共进,共同构建了集舒适与美观、大气与典雅、瑰丽与奢华的人类生存环境。

1、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关系

建筑融合了環境因素、功能因素、文化因素、艺术因素,当人类社会驶入现代文明的轨道之后,建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概念也逐步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空间环境的方向延伸,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第一要务是明确建筑本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建设城市民用建筑时,必须考虑与周边大环境的关联,像街道、人群、建筑群、绿化带等,都应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才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外在风貌与精神内涵。此外,建筑所处的地域的地形、地貌、建筑朝向等因素也是广大建筑设计师深入探讨的关注焦点[1]。比如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项目,当地政府要求为十户家庭做一个整体的四坡屋顶。为了消解这个庞大的建筑体量群,建设设计师将四坡屋顶切割成 10 个单元,每三片屋顶为一户家庭,且三片中有半片与邻居共享。通过这个人性化设计,每一户的室内空间在维持隐私的同时,能够让人产生共同居住的感觉,蕴含维系共同居住情感的意义,而且切割之后的屋顶体量与京都的小街道更为融洽,从高空俯看,整个建筑与街道宛若一体,人们在这里居住也舒心闲适。日本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如图1所示。

2、环境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

2.1身心影响

由于现代人生活与工作压力较大,因此,许多人在购买住宅时,往往将居住环境作为首要考虑的要点,人们更加注重安祥宁静的环境,远离都市中车水马龙的喧嚣,在个人住宅当中享受一份静心的安逸。此外,建设设计师在选择建筑周边环境时,也将自然环境作为一项设计要素,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比如天然的绿植、天然山坡、天然林带、天然水源等。这些自然天成的要素在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居住氛围的同时,甚至还能起到养心、养神、养身的作用。

2.2技术影响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为了增强和改善建筑通风、采光、取暖的效果,必须协调好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融洽关系。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因此,绿色生态建筑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如果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具有原始的生态功能,那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如果周边环境与设计理念发生冲突,必须从技术层面来解决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对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建筑与环境和谐关系的设计实例

下面以某度假城市的商务性宾馆建筑为例,阐述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相融关系。该宾馆占地面积约90亩,宾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历史久远,宾馆占用场地的最大高差达到19米,宾馆四周遍布绿色植株。当下,为了突出宾馆的实用价值,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拆除或者改造,为了使宾馆与原有的绿植以及地势条件完美融合,在设计时,必须遵循“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保留场地四周的绿色植被,不破坏宾馆周边的地形地貌。

3.1院落化布局的设计理念

由于该宾馆的原有建筑占地面积较小,建筑整体高低错落,加之宾馆周边树木较多,而且年代久远,因此,可以借助于树木之间的间隙,采取嵌入式的设计理念,将宾馆划分为若干个小体量的建筑,使宾馆身入绿植树木之中,使自然天成的绿树与宾馆构成一幅天然美景。为了使建筑轮廓更加清晰,线条更加流畅,设计师利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宾馆的二层与三层建筑和周边的树木以及坡地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这种玲珑式建筑改造风格,充分利用了天然的环境因素,使宾馆寓美于树中,使树木寓情于建筑中[2]。

3.2因地势改造,与环境融合

该宾馆的显著特征是宽大的建筑外廊以及平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建筑风景线,在改造设计中,可以采取飞扬的挑檐,使其与外廊、平台交相呼应,融为一体,进而形成海天成一色的世外桃源景象。由于宾馆周边树木较多,而且比较浓密,地势高差较大,因此,设计师在保留原有地形与树木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树木的保护措施、树穴的设计方法、整体地貌的保护措施等。该城市属于度假城市,在旅游旺季,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而宾馆停车位的数量设计必须符合实际,遵循人性化设计原理,并保证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对停车位进行合理规划。

3.3取天然建筑材料,依托于原始自然生态环境

该城市的建筑风格属于红瓦红屋顶,建筑砖墙具有原生态味道,基于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将宾馆的建筑元素与城市的建筑主体元素相融合,利用多种天然质地的建筑材料,确保红坡屋顶线条统一整齐。此外,该宾馆建筑风格严谨,恰恰符合商用性属性,宾馆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有自然生态景观,从高处眺望,宾馆在绿树、红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结语:

建筑依托于自然生态环境而突显出诱人魅力,环境因建筑而变得更加自然和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建了人们的宜居大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建筑设计师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始终保持一颗自然纯净的原始初心,在设计过程中,将建筑与环境自然相融,既体现了建筑的高大尚,又体现了环境的和谐美。建筑不孤立,需要环境相衬,环境不枯槁,需要建筑支撑,在以人本理念为精髓的建筑领域,必须将这一传统传承发扬下去,以实现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之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3721.

[2]牛小平.浅谈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关系[J].环球市场,2018(32):219.

猜你喜欢

认知环境建筑
环境清洁工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漫观环境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论环境雕塑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