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融入湾区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分析及对策

2019-12-02丁玉兰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对策

丁玉兰

摘 要:全球著名大湾区的发展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凯歌,也是人才培养和人才集聚的历史。在台州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问题相对突出。本文主要研究台州目前的人才需求现状、人才断层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浙江大湾区;台州人才需求;对策

随着2018年浙江大湾区总体规划的出台,浙江布局“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台州,作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之一,迎来了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契机。

台州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源头,同时也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有着优质的产业基础。与台州地区工业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相比,台州地区人才资源却极度缺乏。台州地区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靠引进外来人才为主,20世纪末开始,台州地区高端人才主要靠国企专家外流而来,带动了台州地区化工、机械、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在当时内地国企的薪酬不及台州地区的五分之一的情况下,企业吸引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高薪。由于当时台州产业处于快速扩张期,加上整个经济环境处于供方市场,大部分企业引进几个核心技术人才,再配以本地学徒式人才,已经能够满足当初行业的发展的人才需求。

一、台州地区人才需求的现状

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环境已经成为需方市场,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以迎接挑战。通过对众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本地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走访分析发现,台州对于人才的需求面临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人才需求高端化

随着企业、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面临的不再是区域性的竞争,而是全球化全方位的竞争。企业对于核心人才的需求更加高端化,除了需要国际一流学府的知识背景,更需要全球行业顶尖企业的从业经验。有此类人才需求企业大都是行业龙头企业,这部分人才单纯靠企业的引进有一定难度。

(二)人才需求团队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单枪匹马的力量越来越薄弱,无论是技术研发、企业运营等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团队化,只有团队作战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当前绝大多数台州规模以上企业都面临这个挑战,公司人才团队无论专业性、规范化都非常欠缺。台州地区众多企业虽然经营灵活、生存能力強,但始终难以突破规模瓶颈,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也非常有限,虽然有行业和历史性的原因,但是缺少团队化的人才队伍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三)人才需求梯队化

企业人才团队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发展归类,台州地区的企业以高薪吸引和自我培养的方式,经历了人才队伍的从无到有,这部分人大部分为企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伴随着众多企业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成长。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加之台州内专业人才偏少,台州地区很多企业出现了人才断代,企业对于人才团队的需求越来越梯队化,既要有尖端领军人才又要普通专业人才。只有实现人才团队的梯队化、可持续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企业人才的需求。

(四)人才需求多样化

曾有段时间,台州企业对人才引进的理解是引进技术人才,比如总工、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等。对于市场、管理、运营、采购、财务等方面的人才,大部分企业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甚至有很多企业有意将家族成员的晚辈安排到这些岗位试验,行就干,不行就再换一个试试看,殊不知在当下企业“一日千里”的发展环境下,这样对于企业的伤害很大。逐渐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当前台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大到企业战略和运营、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小到仓库管理、行政等,现代企业管理的多种关键岗位都是当下台州企业发展所需要的。

近年来,台州非常重视高层人才的引进。为吸引高端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政策,也确实引进了一些行业领军人才:截止2018年,台州市共引进“国千”专家72名、“省千”专家117名;培养国家、省“万人计划”人才9名,引育“500精英计划”等高层次人才748人,部分地解决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为推动台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从以上企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再对比台州地区已实施的人才引进政策,不难发现:台州融入杭州大湾区建设、打造临港产业带并帮助当地企业转型升级中所急需的团队化人才、梯队化人才队伍以及多样化人才并未从根本上缓解。

二、台州地区吸引和培育人才对策研究

城市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台州融入杭州大湾区建设、加快本地企业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中层人才断层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

台州,是浙江地级市及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是依山面海的江南水乡和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2015年,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台州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2017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台州市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8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台州怡人的自然环境和蓬勃兴旺的产业经济,对全国各地人才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高房价比导致招得来人才留不住人才;交通不够便捷限制出行;择业方向相对狭窄、私营企业家族化模式落后等都影响了台州的招贤纳才。

要打造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源源不断地吸引并留住大批人才,笔者认为良好治安、交通、居住及生活服务等在内舒适的营商环境也是内外资企业的商业活动聚集的重要因素,对此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比如稳定房价,改善居住条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的便捷和舒适宜居;鼓励民营企业改善任人唯亲的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

(二)人才集聚的经济支撑

要吸引人才,就一定要有足够的经济规模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口就业。台州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配套能力强,已形成以机电、医药化学和轻工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从2018年看,台州市生产总值487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973元,比上年增长8.7%。

不利于台州产业快速发展之处主要集中表现为:台州地区正规资本的规模较小,传统的私人投资摆脱不了投资当老板的想法,很难充分利用当前发展环境。为此,台州要融入杭州大湾区建设,就要对台州未来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支撑起相应的产业群和经济规模。台州市发改委于2019年上半年印发《台州湾区产业发展规划》,主要是2018-2022年的五年规划,远期展望至2035年。切实落实和实现规划目标是打造人才集聚的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

(三)人才集聚的文化引力

谈到人才集聚的文化引力,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城市包容性。所谓城市包容性,应包括外来人员在获得经济物质条件满足感的同时,还要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对城市包容性的理解应涵盖但不限于语言沟通、就业就学、友邻文化、子女婚姻等问题,从这些层面来看,台州还缺少产生内化力量的政策,城市包容性显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般来说,包容性强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对城市归属感的营造、文化认同感、不同外来文化的交融和创新是台州需要打造的文化引力,也是当地政府和所有台州人必须共同面对。不仅要以开放的态度、有容乃大的胸怀迎接和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还要政府牵头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推动文化发展,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文化和谐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让市民享受更多的文化福利等,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体系,促进台州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四)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

台州经济表现强劲,中国地级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台州排名第四,2017年,全国GDP 排名台州第46位。但在全国GDP排名前50个城市中,每萬人大学生数量排名台州却是倒数第一,仅有57人,台州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不到1%,初中及以下差不多占一半。不得不说,台州教育的表现非常的不尽人意。一方面,台州的高校数量有限。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目前台州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三所高职院校,外加有1所成人高校: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另一方面,台州高校毕业生在台州就业的人数也非常有限。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目前台州地区的中层人才断层问题。

一个城市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表面是经济,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如何促进台州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壮大、解决台州融入湾区建设的人才断层问题,是目前摆在台州市政府和所有台州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首先,要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台州教育基础薄弱,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明显短板。原因自然包括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教育经费居全省后列,生均教育资源居全省后列。其次,要加速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虽然现在各院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表面或浅层次,学校聘用的企业专家人数众多,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最后,就是要鼓励台州民办高校的建立。台州有着众多的规模以上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在当地建立研发机构、孵化中心或高等院校等这样既可培养大量的中层人才,也可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还可促进台州教育更“接地气”地发展,实现人才的供需对接。

结语

纵观全球湾区的发展历史,湾区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资源及港口优势,湾区的发展也得益于在科技革命历史机遇中引导各种资源快速向湾区集聚,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周边腹地为支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无论是湾区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还是产学研结合的升级之路,都深深嵌套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宏图之内,落实在许许多多的城市建设者和开拓者身上。台州也要快速顺应历史发展的洪流,快速培育台州企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大量人才,快速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章鸽,蒋君萍,李振.全方位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6(2):116.

[2] 潘毅刚. 浙江大湾区建设“四题”[J].浙江经济,2018(11):17-20.

[3] 燮琅,吴深荣,刘群锋.发展浙江湾区经济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2016(16):14-15.

[4] 柯敏,张薇.浙江大湾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及发展建议[J].中国工程咨询,2018(11):17-23.

[5] 孙会娟.“大湾区”的来龙去脉及浙江的谋划[J].浙江经济,2017(20):58-59.

[6] 潘源源,于海燕.产业升级背景下人才特区创新机制研究:以温州龙湾(高新)区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20):255-256.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