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人学理论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

2019-12-02陈梅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梅芳

摘 要:从古到今,中国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肩负着传承优秀礼仪文化的重要责任。但是,在校园里,一些学生的行为及其言论,开始逐渐变得不符合他们的身份。对此,本文将从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礼仪素质缺失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理论;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情况

国家的未来就是学生,学生群体的言行举止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发展,更能全面地展示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礼仪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程序方式,一直以来都在交往双方之间起着很重要的桥梁作用,礼仪展示的不仅仅是自我的风度与素质,同时也暴露了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有责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举止。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

大学生在社会各阶层中属于学术水平较高的群体,却因为礼仪问题而饱受争议,从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中,也不难发现,其实个人的礼仪教养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或许并不对等,比如在社会中仍旧存在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大呼小叫,或者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过分强调自我的不文明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行为举止不礼仪、不文明,是另一种形式的标榜自我,是个性的宣扬。这些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先尊重他人[1]

二、当今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群体的家庭环境因素

自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家庭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导致当代的大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首先,独生子女绝大部分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为备受家中长辈的关注宠爱,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而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是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的,独生子女不太能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也不太能够懂得与别人彼此尊重、谦让。再加上父母总是对独生子女有一种过分关心的保护意识,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独生子女变得孤僻、胆小,这种性格会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较差。

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乃至家族对他们期待都是很高的,而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将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直接定义为学习成绩,故而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的优异与否,对于自身的品质道德、礼仪行为一概不重视。

(二)外界因素

其实这种教育上的偏差不仅仅是在家庭环境中才会出现,在家庭之外的学校、社会上也有这种功利性教育的情况,比如,学校虽然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工作中,还是最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对礼仪教育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而这也是诸多学校为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学生群体就业率的发展弊端。

除了家庭、学校不够重视以外,因为受到了强烈的外国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某些社会价值观也开始有了一些负面的发展,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大学生群体也开始将自身的利益以及金钱作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准,对人应有的道德素养以及礼仪修养更加漠视[2]

三、在马克思人学理论下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一)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重视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引导教育的时候,应该是以德服人,过去教育体制中那种粗暴简单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必须整改,教师必须意识到,教书、育人,二者密不可分,这样坚持刚性的管理,柔性的引导才能够更好得为学生树立礼仪的好榜样。

(二)家庭礼仪教育不能松懈

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必须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父母懂礼、知礼、守礼,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另外,父母不应过分地重视、强调学生的技能与成绩,这种对成绩盲目地追求崇拜是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的,其实,相比于成绩的好坏,学生的礼仪素养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大部分家长的观点中,对于子女最好的爱护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因此有许多家长都因为挣钱而忽视了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痛失了子女成长的过程。因此,如果想要改变大学生群体的礼仪素养,首要的还是先让家长的教育观点发生好的转变[3]

(三)重点改革大学生礼仪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要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群体的礼仪意识。比如,学校在礼仪知识的引导上应该注重如何将礼仪知识进行内化,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吸收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来不断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礼仪文化的教育与熏陶。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應该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而礼仪文化不仅仅要让他们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这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

参考文献

[1] 覃小艳,李露.马克思人学理论视域下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1-3.

[2] 张水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 林学聪.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