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潭溪镇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

2019-12-02刘胜辉袁帅张力为万鑫鑫沈君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0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刘胜辉 袁帅 张力为 万鑫鑫 沈君虹

[摘 要]随着精准扶贫迈入攻坚期,中国共产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选取湖南省新邵县潭溪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潭溪镇;乡村振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083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0-0-04

0     引 言

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将建设现代化农村作为重中之重,将农村人民生活富裕作为中心任务,而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则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包括产业升级改造,优化农业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本文将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从中寻找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有效促进潭溪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当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言献策。

1     潭溪镇概况

1.1   基本情况

潭溪镇位于湖南省新邵县东北边陲,北临涟源市白马镇,西接寸石镇、坪上镇,东与潭府乡、陈家坊镇隔龙山相望,距离新邵县县城有37km,是新邵县边远乡镇之一,全镇辖1个社区以及22个行政村,行政面积达109.3km2。

1.2   发展概况

新邵县于2012年3月被认定为贫困县,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2016-2018年,潭溪镇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2018年底,当地贫困户数量降至137户,脱贫工作成效显著,预计2019年底可实现全面脱贫(具体脱贫户数量及贫困人口比重变化见图1)。

潭溪镇有丰富的林竹资源,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玉竹规范化栽培基地,在农林产业方面进行深加工的潜力巨大。此外,金、锑、钨、煤等矿藏储量巨大,但开采及利用效率十分有限,借助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支持,潭溪镇在积极推动二、三产业扶贫与振兴。近年来,当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加。此外,在寻求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潭溪镇许多村部尝试其他发展,例如泥鳅养殖、罗汉果种植之类的特色产业,但成效不明显(近年三大产业比重详见图2)。

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当地基础教育规模和质量亟待提升。每年寒暑假有些高校学生会前往当地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但仍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使乡村振兴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人才外流严重。

从当地社会关系来看,潭溪镇乡民对当前乡村振兴社会环境的看法较为乐观,对实现乡村振兴充满信心,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工作(具体详见图3)。

2     潭溪镇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通过前述对潭溪镇近年来的一些具体情况得知,潭溪镇的扶贫工作进展良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发现,当地仍存在诸如落后思想观念难以转变、产业结构和规模不合理、人才缺失等问题,这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长远发展。

2.1   “等靠要”思想难以根除

潭溪镇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部分村民抱怨帮扶政策的差异性体现不明显滋生了“等靠要”思想,这一思想不利于当地发展与振兴。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一样,在扶贫阶段中,对其帮扶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政府在帮扶过程中往往直接分配上级扶贫资金,没有深入剖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例如,对有劳动能力或有专业技能的贫困户采取简单的物资扶贫,降低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意识,“等靠要”思想没有得到淡化。一方面是当地思想教育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振兴战略规划不清晰,难以调动村民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潭溪镇缺乏自治活力和建设动力,发展和振兴的步伐受到限制。

2.2   “短平快式”产业占主导地位

“短平快式”产业通常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无疑是摆在以提高业绩实现升迁为目标的扶贫振兴工作者的一条捷径。随着以绩效评估为导向的项目工作持续开展,这种“短平快式”产业逐渐沉淀为潭溪镇的主导产业模式,但从长远角度看,这些产业分布散落,抗风险防范非常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不能带动当地发展的振兴工程。此外,该模式激发了一些不具备专业素质能力的村民盲目创业的热情,同时也挫伤了村民对当地振兴发展的信心。以潭溪镇新农村的中药材(罗汉果)项目为例,这一项目由湖南檀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致使该项目连续亏损最后破产。由此可以看出,“短平快式”产业模式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长期发展该模式将给当地产业振兴带来毁灭性打击。

2.3   基础教育发展落后

潭溪镇基础教育发展落后集中体现在教育规模、制度、质量、观念四大方面。一是当地教育规模不能满足学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前国家严格实施计划生育工作,导致学校生源不足出现了撤点并校现象,但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落实,预计未来潭溪镇学龄人口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增加,而当地教育规模未得到相应扩大,致使一些家长承受更大压力,花费更多成本将孩子送去县城读书,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亲子交流缺失。二是制度政策不完善,“三乱”现象频现,不利于维持学校教学秩序,给孩子学习增负,恶化了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出现这一乱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是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待遇低、政府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三是教育质量低,当地教师地流动性大。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显示,有70.68%的村民认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是潭溪镇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许多家长反映,学校教师极其不稳定,一学期甚至更换两三个教师,使孩子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厌学情绪。四是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思想固化。有些家长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认为女孩子没必要读太多书,忽视了对家中女孩的文化教育,同时,很多家长过分重视教师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4   软实力尚未形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乡村振兴必须是全方位的振兴,人才、文化、组织等软实力提升是乡村发展的硬支撑。潭溪镇人才建设队伍相对匮乏,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使当地人才组织振兴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同时,潭溪镇缺乏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扬,对于特色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缺失对本土文化的自信。由于当地文化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缺乏,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文化软实力提高。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对待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观念陈旧,使潭溪镇人才、文化等软实力十分薄弱,没有软实力做保障,潭溪镇的乡村振兴发展也难以得到保障。

2.5   金融服务难以契合三农发展要求

潭溪镇振兴战略的顺利实行需要金融的协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措施对潭溪镇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新需求,但金融服务在潭溪镇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难以契合三农发展要求。一是当地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无稳定经济来源,偿债能力不足,导致金融机构面临较高坏账风险而不愿贷款;在贫困认证环节中,一些村民为了获取优惠政策,得到低息贷款,有意瞒哄实际经济状况,恶意伪造信贷条件等,进一步增加了金融扶贫中的风险。二是金融扶贫效率低,贫困户受限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大多缺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能合理规划使用资金,盲目贷进款项进行直接消费,没有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小,商業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多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对贫困地区提供低息贷款等无偿金融帮扶违背了其目的,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违约风险,因此,在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金融扶贫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3     精准扶贫视角下潭溪镇乡村振兴发展对策

3.1   “路线图”先行,“时间表”推动,“监督阀”拉紧

借鉴精准扶贫的推进方式,潭溪镇的乡村振兴需要依靠路线图的统筹规划,依靠“时间表”的安排落实,依靠“监督阀”的规范保障。首先,要做到“路线图”先行,协调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的振兴工作,不仓促,不盲目,杜绝短期振兴工程,或是假借振兴之名搞政绩工程。其次,用“时间表”来推动振兴项目落到实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潭溪镇乡村振兴的具体时间目标,实现分步走战略,使各项振兴工程稳步推进、落实到位。最后,潭溪镇乡村振兴需要时刻拉紧“监督阀”,防止腐败侵害当地农民的利益,严格落实权力监管工作,确保每一项振兴工程都是阳光工程,每一笔拨款资金都能用到实处。

3.2   推动产业振兴持续发展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先制订可持续战略规划,通过对本地土地、植被、矿产等资源的勘察,分析自然条件,确定真正适宜发展的产业,再整合资金,与相关大型企业合作,引进新技术,集中大规模生产,统一开发、经营和管理,逐渐形成产业链,最后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建设极具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产业”。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应及时总结生产管理经验,依托“品牌产业”适当进行横向扩张,开发衍生产业市场,直至形成稳固长期可盈利的产业集合,真正实现扶贫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一发展中,政府部门必须严卡产业资金关,经过多次评估审核后再分配,对确实可行、预期持续盈利且符合战略规划的项目适当多投入,把控产业发展节奏,坚持把扶贫资金用好用到位,帮助扶贫产业“站起来”。此外,由罗汉果扶贫项目的失败可以看到,扶贫产业要想“走出去”,必须与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合作,但考虑到潭溪镇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因素难于吸引大型企业落户,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适当倾斜。

3.3   “互联网+”教育扶贫阻隔贫困“代际传递”

网络全覆盖在潭溪镇已基本实现,因此,潭溪镇可在基础教育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扩大农村教育资源供给。此外,政府在基础教育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过程中,应侧重于打造“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例如,通过与一些知名网校合作,签约一批高质量教师,增设英语、音乐、美术等网课,利用投影设备组织学生观看,另外还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异步双师课堂”,即由优秀教师因地制宜地为当地学校设计课程,为学生带来教育信息化,弥补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鉴于潭溪镇教育设备相对落后,教育资金相对匮乏,笔者认为该地区可以划分片区共享多媒体设备,即建立多媒体流动站,合理分配观看网课时间,让多媒体设备在各个学校流转,用一根网线打通城乡教育难以融合的围墙,打造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互通共享的“高速路”。通过“互联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当地基础教育的质量,扩展当地学生的视野,打破基础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当地困难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有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此来逐步减少贫困“代际相传”的情况。

3.4   紧扎文化“根”,深铸文化“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潭溪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样离不开文化振兴。因此,根据潭溪镇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文化振兴工作。一是当地领导干部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发现和培育特色文化,挖掘潭溪镇历史文化资源,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深化村民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增强村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二是重视当地文化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积极完善人才引入机制,提高人才待遇水平,从而为当地文化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深化潭溪镇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对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创建文化市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满足当地村民的文化需求,进而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破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为扶贫振兴工作减少阻力。

3.5   金融“输血”助力脱贫致富

开发金融“输血”功能,一方面,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推出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满足当地村民多元化的投资需求,由此促进金融服务在潭溪镇的渗入。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城乡语言沟通障碍和交通障碍等,可以通过培训当地人从事基础金融服务、建立流动办理业务体系和意见反馈处理机制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在金融设备上,要加大建设力度,最大可能地契合扶贫工作、满足三农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针对潭溪镇产业发展现状,金融机构要落实对当地具备长远发展前景产业的信贷支持,对比借鉴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从多方面对当地有关产业进行一定倾斜。同时,金融机构要完善金融扶贫系统,通过多途径了解当地具体发展情况,在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和成本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扶贫产业进行合理引导,逐步优化当地的产业模式,既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收入,又能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提高盈利水平,形成一个良性的“共生系统”。

4     结 语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若想真正建设富饶乡村,就必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合理布局。本文首先针对新邵县潭溪镇发展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细致规划路线图、合理安排时间表、加大扶贫监管力度措施,使每一项发展振兴工程更有针对性,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防止滋生“等靠要”思想,延缓当地振兴发展步伐。其次,潭溪镇“短平快式”产业占主导地位,不能满足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打造自身特色品牌产业,促进产业振兴。再次,潭溪镇应加强基础教育,增强文化底蕴,吸引外来人才。其中,吸引外来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培养更多的人才。最后,金融服务的落后限制了潭溪镇经济发展,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

[2]朱俊华,陈秀莲.乡村振兴视角下赣南苏区乡镇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赣州市信丰县小河镇为例[J].老区建设,2017(20).

[3]卞广春.脱贫要摒除“等靠要”[N].长沙晚报,2018-01-12.

[4]华姝.产业“短平快”生活“节节高”[J].当代贵州,2018(38).

[5]王立.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J].人力资源管理,2018(3).

[6]孙闪闪.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4).

[7]张鑫.金融精准扶贫的障碍与对策[J].纳税,2019(4).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