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布告》见证一段罪恶历史
2019-12-02史复明
史复明
笔者在做象山地方抗战历史研究的過程中,发现了一份侵华日军发布的《布告》,原件存象山县档案馆中。该《布告》文字清晰,表面虽有折痕和揭取时撕破的痕迹,但整体品相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布告》长36厘米,宽26厘米,文字是用钢板刻印而成。布局系从右到左竖排,分别由日、中两种文字写就。标题为“布告(佈告)”,落款为“昭和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和“大日本军司令官”字样,并盖有“小林部队长之印”。布告的中文内容抄录如下:
一、大日本军永久驻防石浦,维护治安保护良民。
二、住民放心快回家来,安居乐业。
三、严办如左:1.扰乱者,2.盗窃放火者,3.打民家抢去他们的民财。
四、石浦代表应当快成立维持会,与日本军维持经济上的平稳。
据资料说明,该份《布告》系象山国民自卫兵团驻高湾部队的情报人员在石浦搜集情报时所获取。这是一份日军侵略石浦的罪证,同时也见证着浙东地区沦陷和石浦人民沦为亡国奴的苦难历程。
一、石浦的沦陷及其背景
1940年底,日本裕仁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制订了“以断绝英美援蒋行为”为宗旨的《处理中国事变纲要》,妄图用封锁中国沿海的手段来“摧毁重庆政权的抗战意志,以迫使其迅速屈服”。为此,日军在1941年上半年连续发动了一系列所谓切断大陆补给线的作战。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为“浙东作战”,又称“甲号作战”,代号为F1,而中国方面称之为宁绍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除了调用美幌航空部队、第十二航空部队等空军力量的配合外,日军共投入了21个步兵大队的兵力进行作战,另外还以6个步兵大队作为后备兵力。4月14日,中国派遣军司令泽田茂命令将第十三军司令部指挥所推进到杭州,做好南下攻击的准备;另一方面,日本大本营调动直辖的第五师团在浙东沿海做好登陆作战的准备。
日军在1941年4月21日发布的《布告》
象山位于浙东沿海,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日军第十三军的参情第83号资料《浙东及浙赣铁道沿线地区经济资源及物资概图》对象山的经济资源作了明确的标示:五狮山蕴藏有萤石25万吨,玉泉场储存有食盐171000担。
位于象山半岛南端的石浦港不仅是外援物资输入的重要通道,而且还是萤石、食盐等物资的出运口岸。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明确指出:“大本营及中国派遣军所以进行这种作战,其目的在于封锁和夺取物资,特别是为了夺取宁波以南石浦出产的飞机制造原料萤石。”因此,石浦在本次日军发动的浙东作战中成了首当其冲之地。
为了实现在石浦顺利登陆的目的,日军飞机在1941年4月16日、17日连续两天对石浦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18日又对象山县城内的兵营进行了轰炸。4月19日凌晨2时,日军自延昌的沙塘湾和昌国的南沙等处登陆,然后经祝家岙、汝溪分路进犯石浦大金山和番头岭一带,当日石浦、延昌沦陷。接着昌国、金星、月华等石浦周边的乡镇及南田一带也很快落入敌手。昭和十六年即公元1941年,日军这一份《布告》发布时间正是石浦沦陷后的第三天。
日军在占领石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这里驻有重兵。据象山县民国档案中记载的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2日敌情报告,日军在石浦及附近一带驻有六七百人。敌司令官小林太郎住在金山旅馆,司令部设在后街的原国民党石浦水警部队驻地,有敌伪军50人左右,拥有轻重机枪各2挺;大队部驻在原石浦警察所,约100人,配有小钢炮3门,轻重机枪各3挺;金山旅馆、浦江旅馆、许锦隆商号等处均驻有敌军二三十人。大金山天皇寺及小岭头驻敌约150人,有小钢炮6门,轻重机枪各6挺;文昌阁驻有敌一个工兵中队及一个通讯排;黄埠岭驻有敌一个炮兵中队,有重炮1门,小钢炮6门,轻重机枪各6挺;石浦港内泊有敌舰十余艘,其一为大型舰,停有飞机3架。
《浙东及浙赣铁道沿线地区经济资源及物资概图》(局部)
二、关于小林部队的番号考证
《布告》印章中所显示的“小林部队”究竟是一支有着怎样番号的日军部队呢?在象山县民国档案中,有关的记载都说它是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并没有部队番号的交代。一些地方的史志研究著作也都沿袭了这种说法。它究竟是不是海军系列的部队呢?
据《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等资料可知,在浙东作战中,日军在浙东沿海实施登陆的部队是日本大本营直辖的陆军第五师团。该师团的对外代号为“鲤”,兵员绝大多数来自广岛和山口县,善于登陆作战,武器装备精良,有着“钢军”的称号,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之一。该师团的第十九任师团长为坂垣征四郎,所以中国方面通常称之为坂垣师团。时任师团长为松井太久郎,部队原驻于上海郊外的吴淞,为了实施浙东作战,该师团在1941年的3月22日至4月5日间,专门到北海道进行了登陆演习。
该师团下辖的四个步兵联队为第十一、第二十一、第四十一、第四十二联队。笔者在《步兵第四十二联队略历》记载中,找到该联队曾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4月参加过浙东作战的有关信息,其下辖的第三大队在石浦附近实施登陆,登陆后对石浦及茅洋地区进行了“扫荡”和警备。浙东作战后同年的12月,第五师团又参加了“马来作战”。在第五师团所作的关于“马来作战”《战前敌我形势概要》一文中,笔者发现了第四十二联队的编制下有小林大队的信息,而且小林大队的文字后面用括号做了这样的标记“Ⅲ\42i”。
综上可知,当年占领石浦的小林部隊正式番号为日本陆军第五师团第四十二步兵联队第三大队。
日本NHK电视台1941年4月30日公映的新闻纪录片《浙东新作战》(截图)
三、欺骗的幌子与奴役的实质
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沦陷区的人们过着暗无天日的亡国奴生活。日军《布告》上打着“保护良民”“安居乐业”的欺骗幌子,难掩其对石浦及周边地区人民奴役的实质;所谓要“严办”“扰乱者”“盗窃放火者”和“打民家抢去他们的民财”的说法,纯属骗人的无耻谰言。
日军在登陆石浦之后,在当地进行肆意抢掠和奸淫。日军对住宅进行了全面搜查,凡可疑之人即予拘捕,可用之物即予抢走。日军还强迫商户回石浦营业,凡店门未开者即予以捣毁,将贵重之物掳去,其余物品任由地痞流氓抢走。三天时间内,就有40余名女子遭强奸,年龄大的60多岁,小的仅13岁。就在日军《布告》发布后的第三天,石浦林家、萧瑞卿家遭到抢劫,白米被运到了敌司令部。日军还不时地四出抢劫,除了将玉泉公署的食盐洗劫一空之外,还经常派队到石浦周边抢劫粮食、蔬菜及猪、牛、禽、蛋等物。在五爱桥、文昌阁等交通要道处,日军还设有检查站,对过往行人进行严密盘查,并随意掠夺民众的携带物品;无良民证者就予以拘捕或罚站6至9小时示儆。黄支坑村村民王阿钱从石浦回来,路过大金山脚,被日军发现,无缘无故地就遭射杀。新桥镇东狮村施金木、吴大富去石浦租戏班,路经昌国被日军哨兵抓住,硬说他俩是游击队的情报员,将两人活埋。
石浦明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23年,系象山县内第一家电厂。石浦沦陷后,该厂被日军占领,继续发电,以供敌用。可恶的是,日军在撤退时,为破坏发电,将柴油悉数倾倒进附近的邵家水井和石浦港里,致使水体遭严重污染。
除了直接搜刮外,日军还通过成立各种经济金融组织(如伪象山县第三区产销运合作社、伪石浦华中水产合作社、伪石浦银行),来垄断“统制”经济,搜刮农渔产品、收购铜钱镍币、倾销敌货、发行伪钞、控制石浦的工商业。在日军的法西斯统治之下,象山南边地区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据统计资料,上世纪40年代初,石浦有商号400余家,抗战结束后,仅剩220余家。
日军为了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在占领石浦后立即着手筹备成立维持会组织。至4月23日,石浦、昌国、延昌的维持会都成立起来。一些地痞劣绅纷纷粉墨登场,助纣为虐,怙恶不悛。他们为应付日伪军的各项负担及筹措自身办事经费,到处搜刮钱财,一些商户和殷实人家均遭到敲诈,每对渔船被勒逼交费50元法币。5月上旬,在日军的扶持下,伪南田县政府也在石浦成立。据《浙东敌伪内幕》记载,设立于金星盐场的伪玉泉公署按煎灶和盐担收盐税,敲骨吸髓的剥削致使盐民食糠秕以度日;伪南田县长胡常英除收渔捐外,还派兵行劫三门湾洋面的渔船。
在石浦,日军对于抗日的爱国志士则进行残酷的镇压。如石浦小学校长张国宝因反对日军的奴化教育、宣传抗日爱国思想,遭到了日军的活埋。情报组长王梅仙家的所有家具用品俱遭日军下令焚毁。下南区战地工作队员高凤亭在送情报途中被敌抓获,受尽了酷刑,最后日军将他捆绑后丢在滚烫的石板上,曝晒致死;高凤亭的儿子也被日军杀死并抛尸海中。陈委诚被杀后遭碎尸并抛入大海,董志文、汪国珍、林甫泉遭挖眼后活埋。情报人员齐珏则是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被日军杀害。对于普通民众,侵略者更是随意地加以役使,甚至杀害。日军曾将几名水警捆绑在金山旅馆对面的鞋店门口示众,每天罚令挑水。日军在大金山修碉堡,到处强抓民工。黄埠村村民潘在宝被抓后,因年纪小挑不动重担,被日军工头暴打致死。据档案记载,在石浦的大金山上,就曾有30名劳工在挖掘完壕沟后被活埋。
(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委党史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