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12-02袁娜于晓艳杨朔
袁娜 于晓艳 杨朔
摘 要:文章从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入手,对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弱,新兴网络技术与装备制造间隙过大,高耗能产业拖慢转型升级,高投资低回报,竞争交流范围狭窄等。最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2-0130-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enyang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henyang's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henyang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er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cluded lack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weak competitiveness of core technology, large gap between emerging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slow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ies, high investment and low return, narrow scope of competition and communication, etc.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
1 概述
黨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及措施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沈阳市进入全面加快改革创新和新一轮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攻坚时期,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沈阳实现工业创新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1]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靠。为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创新制造基地[2],沈阳以铁西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为中心,连同沈北新区、浑南区以及大东区作为区域发展重点,着力开始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进行“换血式”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更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工业发展规律,进而实现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
2 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制定实施意见和2017年度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沈阳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3]。2018年,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25%,工业产值结束了连续31个月的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60亿元,增长4%。沈阳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8.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4]。沈阳装备制造业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确定了以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航空飞行、电子信息为重点的四大优势产业[5]。目前,重型机械装备、汽车、航空飞行三大聚集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分别为铁西的新型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浑南的航空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大东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6]。
3 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三五”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面对国内外产业新发展新升级、产业变革的新潮流,仍有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先进装备制造自主创新创造能力仍有欠缺,对于一些涉及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装备生产流程繁琐复杂,固定机器设备多采用国外产品,极少数是自主研发设备投入使用,创新部分集中于概念层面,多沿用大部分传统生产经验,虽能满足暂时的生产方式,但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未来还需要继续钻研更多的融入沈阳装备特色化技术理念。
3.2 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弱
本地产业品牌实力有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过多的依赖国外先进技术指导,造成工业增加值率持续低迷,大部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属于中低档产品,不能制造富有中国特色核心技术产品。
3.3 新兴网络技术与装备制造间隙过大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还处于发展初期,基础性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不足。装备产业相对单薄,产品研发程序老化,理念陈旧,跟不上新兴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发展,中间过渡太大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发展。
3.4 高耗能产业拖慢转型升级
部分传统制造产品产能出现高消耗、高污染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对市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新兴产业建造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高端装备研制缓慢暂时还不能规模化发展,装备制造亟需换血式改造。
3.5 高投资低回报
制造企业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有待改善,金融资本投入与产业资本融合度不高,投资过于分散,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周转速度越来越慢。
3.6 普遍性产品中低档
众多产业同步发展进程缓慢,一味注重批量生产,忽视重点技术优先发展,龙头企业覆盖大部分市场,中小企业依附发展,无重点发展拖慢新产品上市减损市场价值,不利于沈阳先进装备业突破技术,改进生产。
3.7 竞争交流范围狭窄
产品研究仅限于市内省内交流,固定的合作,长期不变的订单数量使企业产生懈怠,对新产品研发没有动力,质量层面要求水平越来越低,中小企业发展压力过大,装备制造局限于批量产出而少于精细化高端产品制造。
4 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
4.1 提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
沈阳应建造先进装备创新基地,搭建企业与学校、社会研究间的长期合作平台,吸取新思想,形成新的创新装备制造研究体系,完善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形式,以建立国家重点研究院、推行国家新设备新技术为导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现金技术资源对沈阳装备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航空产业、整车生产等主要支柱产业,进行系统的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转型升级。
此外,沈陽应拓宽企业创新技术领域,支持企业自主建立科研平台并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交流机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奖励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建立新技术联盟,建立实验室以及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促进多领域多方面合作,支持部分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收购海外相关装备企业,有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7],鼓励企业承接国家专业性装备制造工程和新型技术制造工程,完善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实践应用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2 提升品牌质量和品牌公信力
沈阳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品牌意识,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更新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完备的品牌技术升级、品牌宣传系统,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下的装备标准,健全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质量检验制度,鼓励企业进行阶段性新产品性能、质量、价值等多方面比拼,提高产品技术与时俱进能力,使产品更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提高装备制造产品附加价值和国际国内影响力,拓宽宣传渠道,采用多种宣传方式打出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建造一批具有突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品牌,树立技术竞争、公平竞争的意识,打造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品牌公信力。
4.3 推进网络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深度融合
沈阳应推动装备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加快实施制造业智能升级示范项目,积极落实国家新政策《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沈阳市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对生产环节中的加工中心、生产线、车间检验等节点进行智慧智能化改造,建造最新的基础智能生产流程。引进先进技术到设计部门,推动先进技术与基础车间设备上融合,联通产品从观念到实体化的生产之路,提升产品实际应用性,增强车间与设计交流。
此外,沈阳应开展网络化同步创造,辅助产品设计研发工作,缩短设计时间实现新产品信息交流共享,及时获得最新产品信息,通过网络云服务各个部门,简化制造流程,加快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生产制造速度,融合装备制造技术与网络化产品,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尤其是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根据客户不同改装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确定要求,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
4.4 建立绿色工厂
沈阳应改进传统工业生产制造模式,引进节能设备支持绿色生产,宣传绿色生产流程,推行节能产品设备制造,对原有生产工艺进行绿色改造,遵循《沈阳市控制产能严重过剩和高耗能项目的实施意见》建立工业产业高耗能项目改进基地,减少使用高污染生产原材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引进新能源生产设备用新材料生产新的节能绿色产品并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从工厂源头低碳节能减排,建构绿色工厂。
4.5 高效率集中投资
沈阳应优先升级产业市场需求较大,市场份额较高,产品质量好,品牌形象好,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优秀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发展升级统一战线,优秀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并予以技术资金支持,积极投资优秀企业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实现投资一批-建成一批-发展一个技术领域的高效率集中投资,建立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园区,聚集同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空间,共享专业化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专业化装备制造。
对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集中投资,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占整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通过高投资研发引进高效装备制造设备,对企业集中发展项目进行改造换代,升级基础设施,升级产品制造流程,加生产安全保障,提高生产卫生环境,应用新设备对大力发展项目进行精加工精制造,融合新技术新理念创造新的产品工艺,从根本上改造产品质量。
4.6 优先发展重点领域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重大加护装备补偿政策,对企业重大设备进行合法投保,争取国家支持保护重点产业使用设备,加大对重点领域政策支持力度,优先发展重点领域;另外,根据不同企业的市场潜力、关联程度、带动能力、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考察,对符合产业发展趋势要求的企业,进行集中建设,优先发展,加大资源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并进行智能改造。
沈阳应建立重点领域发展机制,设置重点项目评估检测制度,规划资金投入,建立科学发展研究小组,充分发挥领域内优秀专业人士引领,咨询解惑的作用,规定支柱产业发展技术项目以及产品制造效果检测,科学考核各项质量水平等级标准。
4.7 全面实施对外开放
沈阳应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不掉队,积极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抓住机遇发展工业制造企业优势,对国家基础建设中交通轨道设计制造、智能产品检测应用、中国化特色建筑建设等多方面利用国际国内各种发展资源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抓住机会开展海内外合作交流,签订国际订单,高标准制造,树立产品独特品牌形象,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开放,促进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出沈阳,走出辽宁,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推动沈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扩大规划,吸引更多产业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形成产业链,各个企业各有专攻共同发展,推动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向新兴国家市场转移。
参考文献:
[1]和军,靳永辉,任晓聪.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4):102-106.
[2]王倩.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途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1):46-49.
[3]李培根.中国制造2025[J].广东科技,2016,25(17):16-19.
[4]李淑梅.沈阳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60亿元,增长4%[EB/OL].http://www.cinn.cn/dfgy/liaoning/201804/t20180416_180
630.html.2018-04-16.
[5]赵维双,朱化锦.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共享机制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5,34(05):71-75.
[6]姜敏.沈阳装备业结构调整撑起工业经济半壁江山[EB/OL].http
://news.cntv.cn/20110610/100112.shtml.2011-06-10.
[7]周津诚.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现代交际,2018(1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