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差异 调节学生心理

2019-12-02张少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师生沟通教学手段

张少杰

[摘   要]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学困生呈现出的消极现象,并指出这些现象的产生与以下原因有关: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目标要求无法达成、忽视学生心理状态、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关键词]心理差异;教学手段;目标设计;引导帮扶;师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76-0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课可以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往往更關注中等生与优等生,忽视学困生的学练状态。当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主动关注学困生的时候,往往是他们引发教学事件的时候。学生的运动基础、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身体素质好、协调性佳的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往往事半功倍。身体素质差、协调性差的学生的运动水平往往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在所有运动项目学习上都处于落后状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加需要关注与引导,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一、案例描述

在某一节体育课中,笔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跳绳训练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在进行到快速跳绳环节时安排的是计时跳和计次跳两种方式。首先是1分钟计时跳,学生练习完成之后再进行计次跳,计时跳要求每人1分钟跳120次。笔者组织学生分四列横队集体练习,在这过程中,笔者巡回观察,并用语言提示练习要求。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后排排头的几个男生在懒懒散散地练习,态度很不认真,于是笔者就靠近这几个男生,重点督促他们练习,提示他们注意练习态度。过了一会,笔者的目光在不经意间看向了学生A,笔者发现她站在那没有跳。当时笔者很生气,心里想又是一个偷懒的,于是大喊一声:“赶快跳,不要偷懒!”同时向她走去,这时她没说什么,只是拿起绳子慢慢地跳了起来,但是速度真的是特别慢。笔者看她跳得有些慢,便提醒她注意速度。笔者在走过去的过程中发现,她总是断绳,于是便提醒她注意调整自己的动作,但她还是断绳,而且失误断绳后慢悠悠的一点也不珍惜时间,这时笔者才意识到她不是动作没调整好,而是在消极地进行练习,于是笔者叫她停下,问她为什么总是断绳,她没有回答,但眼睛有些发红,笔者又问她为什么故意断绳,这时她突然大声喊道:“没有,你不知道就别说话!”然后流下了眼泪,其他学生都停下来看着笔者和她。这时笔者的第一念头就是要把她的不良气势压下去,于是笔者就质问她:“动作明明可以改正为什么不按要求去改?”她选择了沉默,笔者就和她僵在了那儿,当时笔者想这样僵着也不是事,于是就对她讲:“先上课,课后再说。”这时笔者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她的激动。接下来,笔者引导全体学生进行下一项拓展练习。但在这节课剩余的时间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A很消沉,她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下课。

课后笔者同她交流,她一句话也不说,于是笔者约她第二天中午过来交流。第二天中午,她来到体育组办公室,情绪已经相对稳定了。笔者先和她谈了几分钟其他问题,等她心情放松了,再问她昨天课上消极练习的原因。她的回答给了笔者非常大的触动。她说:“我一直都想上好体育课,因为我所有的学科都学得很好,只有体育比较差,所以我上体育课是很投入的,但没有得到期望的进步,很多练习内容我都不能顺利完成,许多项目达不到及格的要求。上体育课的时候我的压力真的很大,上节课您点名让我完成动作时候,同学们都在笑,看着我出洋相。我知道体育是我的一个弱项,人都有短处,体育就是我的短处。昨天上课跳绳时我就想反正怎么跳也达不到您的要求就停了下来,而这时您老是盯着我,其他几个男生也盯着我偷笑,于是我就忍不住……”学生A的话让笔者十分震惊,笔者原本只是以为是自己的态度不好,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以至于影响到了她的自尊心,可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

笔者跟学生A好好地进行了交流,表达了对忽视了她的歉意和愿意帮助她树立信心的想法,鼓励她继续挑战下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也再给笔者一次机会。学生A听了笔者的话后表示不会就此放弃,会在今后的课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后笔者约她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交流。

二、案例思考

这件事就这样暂告一个段落,但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让笔者反思最深的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疑问,笔者向多位教师进行求教,并阅读查找了一些书籍和期刊资料,发现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没有关注到学困生的具体学情和缺乏反馈信息。

三、案例反思

1.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本节课教学手段机械单一,例如计时跳和计次跳都属于速跳,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利用其他的教学手段,现在想想假如计时跳设计成分层次挑战跳100、200、300次的任务,计次跳采用比赛的形式,那么学生也就不会感到单调无味了,也就不容易产生疲劳感了。

2.目标要求无法达成

在本节课备课中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分析,如对学生A这样的学困生的体质状况就没有进行了解。本节课的许多要求都是针对中等生提出的,致使学困生学得很累,从而使他们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笔者没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制定适宜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如在计时跳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分半的时间内完成,个别学生更是早早地按要求完成了练习,而学困生通常在二分钟时都还不能完成目标,这就刺激了学困生的情绪,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3.忽视学困生的心理状态

学困生由于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基本活动能力弱,在上课伊始可能就会带着很重的精神负担,感到体育学习很难。部分学困生其实已经非常努力地进行练习了,却连遭挫折,从而丧失信心,回避体育学习,产生消极练习行为,最终在课堂上表现出自我放弃的状态。教师要在课堂中关注这一部分学生的活动状态,及时地树立他们的信心,安排优秀生和他们结对,让他们感觉到在课堂中是有所归属的,进而对活动产生兴趣。

4.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这件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沟通,特别是学生A已经出现了消极练习的情况下,笔者都没有注意到她的转变,以至学生A的消极情绪在课堂中暴发了出来。从这件事之中,笔者体会到,师生之间每日每时都在进行微妙的情感交流,作为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堂学练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当学生真正意识到教师在关心爱护他们时,他们就会乐于参加课堂的学练了。

通过这件事,笔者深深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多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学生的差异,更要加强对细节的关注,将事情处理在萌芽阶段。笔者坚信通过努力,一定会将学困生的问题圆满解决,使学困生在笔者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和锻炼。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师生沟通教学手段
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策略
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字时代中职学校师生沟通现状调查(教师卷)调查报告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尊重和理解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