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是个大学问

2019-12-02李后强

新西部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动能转换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文化就是人造的东西,旅游是一种混合活动。文化与旅游本来不属于一个逻辑层面,因为文化是静态的产物,旅游是进行的运动,但在实践层面二者可以结合,文化为内核,旅游为形式,构成统一有机整体。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享受,必须在文旅融合上下足功夫。

一是旅游本质是“觉变”。就是人们感觉的变化和辨识。觉,就是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到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和辨别,主要为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觉察、觉悟、觉醒、觉得等,都是“觉”的活动。

旅游就是换一个环境找感觉,这个感觉包括视觉(美景)、味觉(美食)、听觉(美音)、嗅觉(美气)等的体验和转换。本质就是“觉”的变化。这个“觉”贯穿从物质到精神的全过程,满足“最小作用量原理”(时间与能量之积最小)。

因此,旅游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就是寻找快乐和幸福的过程,就是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就是回归人性本色的过程。景区一定要有美景,关键在“觉”字上做文章,引导更大“觉变”,带来更大快乐。

二是文化与旅游融合是非线性耦合。文旅融合是个大学问,文旅融合过程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反应”,能产生“新质”。

简单地说,文化+旅游≠文旅,不是线性关系,而是1+1>2,非线性关系、“聚变”(比如氢弹爆炸)关系。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二者只是形态差异,内核是人化。文化与旅游是渗透关系、乘积关系,不是拼凑关系、加和关系。文化渗透到旅游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旅游就是文化的创造和体验。

没有文化的旅游不可持续,没有旅游的文化容易消失。即使观看纯粹自然景色如沙漠、山水、草地、雪原等,也有历史故事和科学知识。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都要有人文情怀。

三是文旅融合发展迈入了新时代。主要标志是文旅成为消费热点,成为世界潮流,成为国家重点,成为各地重要产业,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不断涌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落实。许多地方把文旅作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牵引产业、生态产业。城市旅游、工业旅游、教育旅游、购物旅游等成为时尚新潮。

从旅游到“觉变”,从自然到文化,从孤立到综合,从分散到集中,从地方到中央,文旅融合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常态。

四是文旅融合發展重镇在西部。中国西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物产丰富,自然景色绚丽,旅游产品多样,江河、湖泊、雪山、草地、沙漠、戈壁,不可胜数。

四川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创地,南充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活样板。四川甘阿凉地区是藏羌彝文化走廊,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古蜀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江河文化,五彩缤纷,独具特色。诗与远方同在,万卷书与万里路并行,四川在全国最早推出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南充自古为丝绸之都,中国果城,是南北丝绸之路的起始原点和产品供给地。阆中古城、春节老人、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源远流长。陈寿的《三国志》奠定了南充文旅融合的“江湖”地位。

五是文旅融合发展面临“五大转变”。在新时代,文旅发展要实现五个转变:第一,由精英型到大众型转变(不是官员学者的专利,而是普通大众的福利);第二,由政府型到市场型转变(不搞政绩工程,多做民生工程);第三,由盆景型到广谱型转变(不做形象精致品,多造大众消费品);第四,由运动型到长效型转变(不搞排浪消费,要持续放量);第五,由传统型到创新型转变(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消费新变化)。

六是文旅融合发展要把握有效方法。文旅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强调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参与性、便捷性和安全性。防止“单相思”、模仿型、经验型和从众型、崇洋型做法。

作者简介

李后强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刚柔并济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破次元
融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