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02姚磊
姚磊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涵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而设计一个未完的故事或者设定一个可发展的情境,学生根据故事的开头和情境自行将情境发展下去,得出不同结果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给出故事开头或者提供情境让学生自行想象结局的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使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禁锢,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在提升自身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体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建立教学目标,确立案例教学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已经设置好的教学目标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导入型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中,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深入思考谎言的存在背景,为什么人们要说出那么荒诞的谎言?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将情境设置为当小孩拆穿皇帝新衣的真相时事件的延续。这个故事将何去何从?说真话的人最后会收到奖励还是惩罚?皇帝会如何选择?仅仅一个谎言,皇帝最后会以多大的代价收场?让学生们自主猜测,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会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二、明确学习内容,因材指导学习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之前,教師事先应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明确正确的研讨程序以及研讨顺序,明确案例的整体结构以及类型,同时也应该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对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当教师明确上述问题,并选择好案例之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工作就是对案例的解读。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以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思维,使其能够深入了解案例。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初中语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前,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探析文中的“门”到底是什么样的门,它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应该怎么把它打开。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但是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当。而小组内的成员水平应该有所不同,并且各有特点。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明确问题的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与反思的方法。
三、重视教学总结,拓展能力训练
在一堂完整的案例教学模式课程中,教师的引导以及开场固然重要,但是对课堂进行总结归纳也十分重要。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进行适当地总结以及归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记忆程度。
例如,在讲解《孔乙己》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矛盾之处设置案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的深度探究,探讨相关的看法和想法。人们在阅读悲剧的时候,可能产生压抑和难过的心情,为什么人们在阅读孔乙己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学生陷入了深度的思考,开始阐述自
己的看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对案例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孔乙己的低下社会地位,分析自己的同情思维。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法最常用的总结方式就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优秀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整理能力,也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帮助。
四、领悟教学内涵,发挥案例教学优势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开展,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引起教师们的注意。通过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将学生带入到指定的场景中,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扩展。借助案例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钻研,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实现教学的主动性。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打破了文章与现实的隔阂。首先,可以改善教学的僵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仅限于教材,主要通过灌输法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就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不仅消灭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会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案例教学法中答案并不是固定唯一的,学生想要获取答案,就需要主动进行思考,翻阅大量的资料来进行研究,与现实环境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的答案。这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独立思想的养成是有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僵化现象,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总之,只有不断的改变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