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风景绘画课程中全面提升审美素养

2019-12-02杨成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教学

杨成品

摘 要:风景绘画课程是各个艺术专业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与技能性,对学生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从风景绘画课程独有的特质入手进行解析,明确课程的特点、难点、要点及亮点,并探索在充分深入了解课程属性的情况下展开教学工作,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关键词:风景绘画;教学;审美素养

风景绘画课程是各艺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具有独特的丰富性和较高审美性,是锻炼学生艺术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的极佳平台。艺术类学生的审美素养包括审美的感受能力、审美的思维能力、审美的表现能力等几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在风景中,既有自然对象也有人造对象,风景本身即是人与自然调和的产物,人对风景具有天生的喜好与亲近感。在风景绘画过程中,我们会对对象做进一步提炼与处理,通过绘画语言的艺术加工和组织,在作品中展现出通过融合客观观察、主观感受以及艺术表达从而产生出的超越客观对象的审美意趣和审美格调。这个过程能充分训练和提升作者的综合艺术素养。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对待风景绘画这门课程,将它的审美培养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要充分发挥风景绘画课程的审美培养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自然

任何的绘画工作开始之前,都需要充分地去感知对象,而风景绘画具有高度的审美性,所以尤其需要深入感受和体会。再者由于在高中学习阶段强调的是快速、简明、稳妥、标准的形式以应对统一的专业考试,形成了学生麻木和机械的绘画习惯。而人对风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风景绘画课程可以说是改变学生以往这种麻木的绘画习气的好机会。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自然,以一种轻松开放的状态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亲近,才能更好地去感知和体会。久居城市水泥森林,城市不良的空气,喧闹、拥挤、枯燥的色彩,生硬的建筑线条,缺乏生气的景观,无处不在的竞争等,构成一个不友好的“场”,身在“场”中,让人的身心不自觉地长期处于一种提防外界环境的紧张状态。而回归大自然之后,空气清新舒适,蓝天白云色彩明丽,山野宏伟开阔,河流蜿蜒动人,绿树幽静怡人……可以大口地呼吸,恣意地行走,敞开每一个毛孔,这是一种本能的、至上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自然地进入一种放松的、融入自然的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去欣赏和体味自然,可以劝导他们多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在户外多走走,安排一些简单的活动,让他们尽快进入良好的状态,从而激发出审美的冲动,欣赏自然并通过艺术来表现自然。

这一阶段要多安排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写生活动,多画画山山水水、植物、花卉、天空、河流与田野等。多多感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以此来冲击和改造以往麻木的绘画感知习惯。

2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人文景观,展开思维与启发

如果对风景的感受仅仅停留在感官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它是缺乏内涵与深度,不能引起更深层的内心感动与共鸣的。风景不仅仅包含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定的自然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的活动,造成了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面貌,两者之间既有科学的因果关系,也存在形式上的和谐统一。大片的田野与点缀其间的民居、蜿蜒的河流与彩虹般的桥梁、深色的山体与雪白的粉墙、舒缓的山脊与精美的挑梁、清幽的竹林与精致的河塘、花草鱼虫与工艺图案、亘古的大自然与悠久的历史等,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在写生活动中,除了感受大自然,也要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了解历史,参观古建,鉴赏图案及工艺,丰富知识,深化认知,引发思考,得到启发。其素材可以收集和借鉴,可以学习和研究,得以在当前绘画创作乃至以后的设计创作中灵活运用。同时,这一“观察—采集—研究—运用”的过程也至关重要,它培养了深入观察、善于收集、认真思考的习惯,让学习得到转化、研究得到运用,对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的锻炼大有裨益。

3 启发学生思考,克服风景绘画的难点,综合提升绘画表达能力

风景画相对于静物画、人物画来说难点有所不同。我们平常训练的静物画、人物画大都在室内摆置好,然后再进行写生绘画,对象是固定不动的,场景和背景都是精心布置的,光线也是仔细调好固定不变的,空间很小且层次分明。各种要素整体呈现出较强的秩序性、稳定性和单纯性。风景写生的难点首先在于对对象复杂性的理解与合理组织。

①空间形式丰富多样,时而天高地阔,时而巷道逼仄;有时抬头是辽阔远山,低头是怡人小景,有时远近有序层次分明,有时一块大岩壁挡住了全部的视线。仅取景就得反复斟酌,位置和角度都得反复寻找和挑选,构图、构思、取景需要反复思考,切不可随地就座,提笔就画。

②景物造型类型多样。有硬朗的山体,也有柔软的草丛;有大片的土地,也有各类精巧的建筑;有笔直的道路,也有蜿蜒的溪流;有厚重的山巖,也有多姿的草木;有平坦的原野,也有沟壑纵横的大地;有清澈的水面,也有朦胧的雨雾云烟;还有点缀其间的各种人物和形态各异的动物,几乎一切对象都包含于风景之中。各类景物均有其不同的造型特征,需要一定的技法水平才能较好地表现它们。

③景物杂乱无章。乡野的景观往往并没有整齐划一的规划,它固然有其错落之美,但也往往常见它不和谐之处。例如,在一片粉墙黛瓦的民居之间可能耸立着一座不伦不类的仿欧式民房或者一座高大的金属电塔,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茂林之间倒塌着一片混凝土废墟等。这就需要作者具有主观取舍的经验。同时,景物的分布往往并不“如画”般布置得恰到好处。当我们身处风景之中,体会到的美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如南面有舒缓的山脊,北面有翠绿的树林,东面有欢快的小溪,西面有宁静的民居……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能同时感知到,构成我们对当时当地宏观而直接的认识。但是当我们开始作画时,我们的视角却是狭窄而固定的。所以,合理地选景、挪景,大胆地取舍,精心地组织、构图,安排好主次与层次关系是风景写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④自然界色彩丰富。风景中既有柔和低调的色彩,也常见非常饱和强烈的色彩,如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色彩斑斓的花朵、明黄的油菜花、火红的晚霞……这些都是风景色彩的特质与重要魅力。当我们要把这些丰富的色彩组织到一个有限的画面中时,就必须仔细分析其相互的关系,必须对客观色彩进行取舍与加工,分清主次与层次关系。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对艺术语言的主观处理能力。

⑤户外光影变幻无常。在户外,光线随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太阳的起落,光线的方向不停地变化。而且,不同时间的阳光色彩也有变化。另外,户外天气时晴时雨,同样的景物,在阳光下的色彩和阴天里的色彩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所以,在写生过程中建议学生借助拍照的方法留住瞬间的光影印象,在绘画过程中将照片作为辅助工具。在户外,色与光恰恰是不稳定的,也是最活跃而富有音律美感的要素。它在风景画的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如何在绘画过程中充分把控住这些变幻的要素,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课题,需要良好的艺术经验和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风景绘画丰富、复杂而独特的艺术特质,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全方位锻炼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采用直观性、启发性的教学原则。一方面可以穿插安排大量优秀作品的欣赏与解析,通过经典作品以直观的形式将前人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在绘画训练中采用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形式,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更要引导、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多多尝试,多画速写和小稿,勇于表达和创造。这样才能多方位地锻炼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运用影视音乐资源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