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比较

2019-12-02苏自兵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7期
关键词:漆艺审美比较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日两国的漆艺金缮审美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思想中“和”、“实用为本”与“自然相生”,圆、乐、满、动与和、敬、清、寂;“大美” 、“大气”与“精致”、“纤细”审美特点。通过比较使人们对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漆艺;金缮;审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

1中日漆艺金缮审美中的“和”“实用为本”与“自然相生”

中国和日本的儒、道、佛和美学直接相通,深刻影响了中日两个国家对漆艺金缮的审美取向。《礼记》中提到了“中和”思想,其表明了儒家审美取向,追求所有事物的协调及整合。中国的漆艺金缮理念始终提倡:“礼乐共济”、“天地和我齐生,万物和我为一”这一“和合”思想。并强调人、社会及自然三者间的相辅相成以及和谐齐生。此亦是传统漆艺金缮的精神体现。在飞鸟·奈良时期及镰仓时期,日本大规模吸取及改造了我国的文化,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传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文化思想。此外,日本的诸多漆艺金缮装饰皆追求“和风”审美风格,“和歌意境”在室町时代就非常流行,此美学风格對日本漆艺金缮的审美思想造成了一定影响。

“日用即道”思想也深深影响中日漆艺金缮审美观念。自古以来中国设计传统漆艺便贯穿了实用性和审美相互统一原则,追求实用及简约。例如《髹饰录》当中的“二戒”,也就是戒掉“淫巧荡心”以及“行滥夺目”,它旨在重视器具的实用性,防止过于侧重装饰,且产品质量要有所保障,进而杜绝在市场中出现粗制滥造的器物。如图1所示,从实用性观念来说,中国传统漆艺金缮的实用性种类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床、柜及屏风等家具类;杯碗瓢盘及盂壶盆瓶等餐饮器具类;笛盒、罐及箱等存器具类;笔筒、笔架、镇纸、盏托、砂砚以及手炉等文教用具类等等,其品类及样式皆相当丰富。日本辉煌的漆艺金缮主要体现于在实用功能方面全面超越了中国古代的漆工技艺。在设计定位上,日本的漆艺金缮与市场及大众生活更加贴近,诸如用于吃饭的各种漆碗、漆筷及盘子等,还有就是茶具当中的托盘、茶杯及碟子等,在材料方面使用了大量的金粉等,从而满足其插花就餐以及饮茶梳妆,还有就是席地而坐的多样化需求。分布于全球各个地方的和式餐馆当中,到处可见漆艺金缮。依据一些史料及大量实物分析,对漆艺金缮不了解,那么对日本民族就难以真正了解;对漆艺金缮不了解,那么对日本的漆艺技术就难以真正了解。由此可知在日本的漆艺术中,漆艺金缮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日两国人民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极其接近。都觉得人属于自然界的其中一个部分,人和自然是相辅相成的,人和自然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道家提倡以“道”载物,觉得“道”主宰了宇宙,人和自然万物齐生“。《周礼》中所记载的“人法宇宙”亦贯穿了人和自然相统一的思想。所以,造物设计亦离不开人和自然相统一的哲学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设计漆艺金缮等物中都和造物思想融合成一体。漆艺金缮的审美体现人与自然相生的自然美。日本有许多的漆艺金缮传统器物皆以花草作为表现主题的图案,所有的工艺皆追寻对自然界的信赖。此外,日本始终坚信自然支撑了民艺美,其漆艺作品突显了自然力量。

2中日漆艺金缮审美中的圆、乐、满、动与和、敬、清、寂

中日传统漆艺金缮的审美取向从审美心理方面体现于“圆融”和“残缺”,还有就是“乐”和“悲”的差别。从审美形式方面体现于“满”和“空”,还有就是“动”和“静”的差别。不管任何事,中国人皆希望良好开端和完美结束,此为任何人在任何阶段任何事上追寻的“圆满”;但人和人相处的时候,讲究的是和睦,完整的家庭成员让人感到幸福美满,大家围坐在一起让人感到“其乐融融”。此和儒道审美思想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圆满”、“圆融”及“欢乐”是中国人在漆艺金缮审美心理方面所追寻的,而在审美形式方面则体现了“饱满”与“律动”。中国人接纳与欣赏的是金缮所传递的惜物之心、残缺的崇拜及侘寂美学,选择用昂贵的金粉装饰并非为了掩盖器物的缺陷,而是接受这份不完美并将其美化,使器物拥有新的生命力。

金缮所追求的是“侘寂”审美情趣。“侘”即简陋,而“寂”就是寂静,它强调了接受生活当中的不完美和缺陷,接受生老病死循环,并在残缺之中找到美,在寂静当中找到古物呈现出来的岁月美。此主要影响于日本的茶道文化,其茶道所追求的是“和”、“ 敬”、“ 清”及“”寂”。其将道教思想、阴阳道思想、儒学思想、佛教思想、神道思想以及基督教思想融合为一体,体现在陶瓷器方面、竹器方面、漆器方面以及点茶的方法等方方面面。饮茶不能没有器具,“茶器”成为了日本茶道最为重要的载体(详细如图2所示)。日本茶具的种类有很多,按照其产地可将其划分成两大类别:其一,外国制品。此包括了我国的“唐物茶器”和朝鲜的“高丽茶碗”;其二,日本窑口所烧制的茶碗,叫做“和物”。日本本土所产的“和物”是通过金缮修复来替代中国“唐物”,进行再创作之后的陶瓷赋予了全新生命,且增添了无法言表的美。正是被日本茶道所影响,金缮技艺法不仅发展形成专门职业,并且还开创了全新审美思想。

“物衰”是日本漆艺金缮独特的审美主体。日本人由于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以形成了轻永恒而重瞬间的生活态度。此种极强的忧患思想,让日本人形成了轻圆融而喜残缺的人生观念。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普遍存在“感伤”意识,不过在审美形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是“空灵”“简约”及“寂静”。如图3所示,从茶具歪斜的形状、不均的釉彩以及粗糙的质地中可知日本人崇尚缺陷美。

3中日漆艺金缮审美中的“大美” “大气”与“精致”“纤细”

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因而中国人的性格比较闲散,对于极致及细节表现并不追求。中国传统漆艺金缮追寻的最高境界就是“大气”、“气魄”以及“气势”。中国古代运用漆艺金缮,原本是为了将皇家贵胄所具有的威仪和官礼制度突显出来,而和之所對应的工艺应用强调的是“天时”、“地气”、“材美”以及“工巧”。因此,“以大为美”这一观念能在诸多事物中看到。根据《汉官旧仪》的记载:“太官尚食,以黄金釦器。”还记载了:“中官私官的尚食,以白银扣器。”将金银片贴于漆器表面,然后全面进行髹涂推光漆,最后把金银片推磨出漆面工技艺,看起来文质齐平且极其奢华。唐朝贵族使用的器物亦或是宗教器具通常用金银亦或是金漆来装饰。上述金银或金漆装饰的应用标志了我国的审美趋向对“大美”“大气”意识形态的追求。

日本人好像与生具备漆艺金缮这一秉性,此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很自然地流淌于日本人血液之中,使得他们对待漆艺金缮这个职业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尽善尽美。同时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日本传统漆艺金缮审美观念因为性格方面的因素所追求的“精致”及“纤细”。在积极学习及模仿我国漆艺金缮的基础上,日本的漆艺金缮有所变通及融合,有很多种类的金银粉,而且分得极细,金银粉的运用对应了不一样的技法,所显示出来的成效亦各不相同,有诸多讲究,进而使其成为了日本传统工技艺当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漆艺类别。不置可否的是日本在描金漆器方面有一定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我国漆工。

4结语

中国漆艺金缮体现了民族性格之中平和而博大的胸襟及包容会同的非凡精神。此和日本民族之中的“和”思想有谋和的地方。在传承传统漆艺金缮技法的基础上,还得充分学习日本漆器金缮技法,相互间取长补短,将其精华吸取过来,将其糟粕去除掉。之前日本学习了我国先进的制漆工艺及高超的髹饰技法,如今我们亦需从日本迅速地崛起之中获得启发,不但要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好,而且更要站在新时代这一角度来传承我国杰出的民族文化,同时做到保护及创新并举。此外亦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文化遗产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5):125-128.

[2]邓彬.金缮尽美[J].美术观察,2014(10):94-97.

[3]李承东.瓷性漆语——金缮[J].美术大观,2016(2):78.

[4]李瑜琪.材料与设计思维:金缮工艺教学的新探索[J].装饰,2016(7):111-113.

[5]谢葵萍.锔瓷与金缮的现代重生[J].民俗民艺,2017(1):41-46.

[6]王月莹.论髹金缮物在修复创作中的艺术价值[D].扬州:扬州大学,2016(14):98-99.

[7]王世襄. 王世襄集:髹饰录解说[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256-259.

[8]邓彬.金缮一以温柔尊重残缺[J].收藏.拍卖,2015(12):62-63.

收稿日期2019-07-30

作者简介:苏自兵(1967—),男,四川宜宾人,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漆艺、金缮。

猜你喜欢

漆艺审美比较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同曲异调共流芳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