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在煤矿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9-12-02郭明信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7期
关键词: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三位一体

要: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整个煤矿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以抓质量达标为前提保障,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火墙,将质量达标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有机结合,实现“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质量标准化;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

0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等一系列的文件、会议,明确要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时提出: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载体和依托,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有机纳入到标准化考核体系中,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排查治理与质量标准化全面融合、互促互进、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

1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顶层设计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强化“没想到就是隐患,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不断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先进、适用的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岗,塑造本质安全人,形成本质安全、风险可控、事故预防的长效机制,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煤矿分级管控、隐患排查、质量标准化组成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辩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标准规范统一,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2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

安全管理工作是融合質量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而形成的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体系,就像传动轴上的链子,首先是进行质检分析,确保链子的质量符合要求标准;其次是安全风险分析,确保链子断裂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后是做好链子运行期间的隐患排查,确保链子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在链子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强化有效截面和整体的完整性,对链子中的每个链环进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从而实现整个链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2.1 以标准化稳固安全基础

“标准”的要义是“规范统一”,通过建立健全人、机、物、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使各生产环节、设施等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做到人、机、料、法(工法)、环(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同时通过动态达标、动态检查、动态考核,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2.2 构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为安全“第一道防火墙”

预测变化就是辨识风险,分析变化就是评估风险,控制变化就是管控风险。建立矿井层面的风险管控就是“查大系统、控大风险、治大隐患、防大事故”,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爆破、机电运输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和管控,并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应用到下一年度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和作业规程中,为预防安全事故构筑了“第一道防火墙”。

2.3 构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第二道防火墙”

本着“重点部位重点查、关键环节细心查、专项问题专人查、重大隐患集体查、重复隐患回头查”的原则,建立“五级”(员工、班组、区队、战线、企业)排查机制,形成隐患排查、跟踪复查、建档、销号、循环闭合管理一整套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隐患分级治理机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月度、各专业部门制定每旬排查计划,按照“五定四签字”原则进行整改;建立隐患排查督办管理机制,由各分管部门进行监督,按照治理期限进行验收,验收后反馈到安检部门闭合销号。认真排查因风险管控失效或弱化而形成的事故隐患,然后通过有效治理,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构筑了预防事故的第二道“防火墙”。

2.4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是有机统一

“安全风险分级”和“安全隐患”进行超前“会诊式”排查辨识和分级治理,并把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双重预防”的基础,形成安全生产“三位一体”预控体系,实现自辩自控、自查自纠、标准统一、循序渐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打造本质安全岗、塑造本质安全人、建立本质安全矿井,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3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目标控制

“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的目标控制就是让干部职工在工作之前要想到风险、规避风险;操作之前要看到隐患、消除隐患;工作之中要做好质量达标。建立“心里想着风险、眼里查着隐患、手里干着标准”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2]

(1)推进风险分级管控流程规范化。按照“辨识风险、制定措施、发布风险、控制风险”的流程,严格实行风险管控流程管理,规范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2)推进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化。不断规范和强化隐患排查层级责任,固化形成“五级”隐患排查体系。(3)推进职工行为管理规范化。固化班前礼仪、入井宣誓以及集体升入井等制度,严格推行工作区域安全确认、开工前安全确认、岗位操作安全确认、工序转换安全确认,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规矩意识与风险辨识能力。(4)推进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规范化。从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物料码放、牌板填写、管线吊挂等进行“全覆盖、零盲区”管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立统一的质量体系。

4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必要性

4.1 预测变化、管控风险

实践证明,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变化环节。比如,顶板事故大多发生在断层、顶板岩层破碎等地质构造变化和初采初放期间;水灾事故大多发生在地质构造、隔水煤柱等发生变化期间;瓦斯事故大多发生在通风系统紊乱(无计划停风停电、通风系统短路)、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等变化期间等等。变化的管理、动态的控制才是真正的风险管控,将变化管控贯穿到“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的全时段、多周期、全过程[3]

4.2 分析变化、消除隐患

失去管控的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放在“变化的管理、动态的控制”上,按照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开展风险辨识,履行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告知确认程序,密切关注变化环节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实现动态排查,牢牢把握管理变化、消除隐患的主动权,做到超前预防隐患、科学减少隐患、源头控制隐患、应急处置隐患,建立“重防、细查、根治”的工作机制,实现隐患管理的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

4.3 管控变化、动态达标

变化管理达标就是标准化动态达标。对变化环节、非正规作业环节实行抓源头、抓过程、抓规范管理。抓源头管理就是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坚持“设计是最大的安全”工作理念,严把设计关,多方案、多方位、多层次论证分析,保证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科学合理;抓过程管理就是确保施工环节动态达标,紧盯现场变化,明确控制节点,重点隐患重点监控;抓规范管理就是严格施工过程标准,实现由管结果向管过程转变,建立了短板管理的认证、改进、提升、验收标准考核办法,实现了正规作业标准化与非正规作业和短板管理的规范化。

5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五个转变”

5.1变事后分析为前预防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事后处理为核心的被动式安全管理和以传统经验为依据的事前预防管理。“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强调以企业整体安全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预测变化、管控风险、分析变化、消除隐患、管控变化、动态达标,系统分析风险管控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重点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分析各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强调超前管理和重点控制,使危险因素始终保持在可接受、可控的安全状态。

5.2变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

传统的安全管理以定性为主,实施“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强化对标管理,用数值表示风险或隐患可能造成的结果,运用数学模型,例如事故树、安全评价法、风险矩阵、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等,以业务操作、工艺流程、施工工艺等方面对风险等级进行量化分级,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通过关键指标尤其是前馈指标预警进行事前控制,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严一级、一级报一级,形成层层抓整改落实,以巩固安全基础。

5.3变运动式、碎片式管理为常态化管理

以往安全管理往往存在大检查、阶段保电活动等“运动”式现象,尽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过多和过度的“运动”,容易使员工无法形成安全生产一以贯之的思想意识,埋下了安全生产的应付、麻痹、冲动性、惰性的思想隐患。“碎片”式管理:(1)使管理发力点分散,无法形成合力;(2)不能抓住重点、无法形成体系;(3)缺乏统筹的工作安排使基层的工作头绪过多,无可适从。而“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系强调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通过做实常规性、季节性和专项检查,实现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的常态化管理[4]

5.4变静态监控为动态监控

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动态、实时和适时的科学管理模式来运行,随着设备的更新、淘汰、场所条件的变化、生产方式流程的变化,预警要素也要随之更新。通过发布预警渠道的多样化,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控和预警的实效性。

5.5变单一性为全面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解决安全问题时总是片断和零碎地进行,到处建防线、堵漏洞的被动局面。“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以人为本,以事前控制为基础,通过监督检查、数据分析、人员行为管控三种预警方式,实现闭环控制,针对安全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指标,根据面临的风险、隐患等失控的概率不同和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导致的后果不同,科学、系统、全面的分配安全管理力量,实现安全业务全覆盖。

6 结语

“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具体体现,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不触犯红线,坚持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持续、全面的开展风险分级、隐患闭环式管理,从而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提升为风险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志刚.探析如何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工作[J].煤,2013(9):71-72.

[2]闫月飞.煤矿安全管理中常见的组织错误与防范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5):77-78.

[3]华佩佩.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9):65.

[4]赵喜龙.煤矿安全管理及问题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9):78.

收稿日期:2019-07-19

作者简介:郭明信(1980),男,河南平顶山人,本科,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工程師,研究方向:煤矿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三位一体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设计
浅谈如何排查煤矿机电运输隐患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水电站机械设备隐患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