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北油田井

2019-12-02赵会胜刘剑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7期

赵会胜 刘剑

摘  要:为了更好地做好精细挖潜示范区,指导后续油田开发,充分发挥井—震结合优势,开展精细构造解释等研究工作;井—震联合连续变量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预测的井间的地震信息,建立精細的构造、地质模型,消除了单一利用井资料内插而产生的假构造。

关键词:井—震结合;精细解释;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微幅构造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

1 研究目的及研究区概况

随着油田的长期开发,葡北油田断块逐渐显露出井网适应性差、层间动用差异大和低产低效井、高含水井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精细挖潜示范区和二次开发示范区的研究工作,加深对储层地质特征的认识,存在的生产中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指导了后期油田开发工作,油田公司设立了《葡北油田断块井—震结合储层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描述》项目,研究目的是以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为基础,借鉴大庆油田老区井—震结合砂体预测技术成果,充分发挥井—震结合优势,精细构造解释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储层预测、三维地质建模等研究性工作,井网后期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开发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1 地理位置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与肇源县交界附近。地势稍有起伏,地面以形态不一的池塘为主。地表为粘土及砂质粘土为主要掩盖物,在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雨季排泄畅通形成了浅层泥沼盐碱地表,在地理位置比较高的位置,农民开发形成耕地。

1.2 地质特征

区内构造较为发育,属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构造带、葡萄花构造带北部构造单元。葡萄花构造为穹窿背斜构造,其特点为隆起轴部幅度高、背斜发育面积大、倾角较缓,是大庆长垣二级构造带南部发育的次级构造单元,西北部发育的高台子构造一翼与其邻接,东北部发育的太平屯构造一翼与其邻接,构造向南部延展部分划为敖包塔构造。使得地质条件变得复杂。研究区部分断层下降盘附近,个别钻探油井在深部可见水、油水同层。

1.3 技术难点及对策

(1)该项目要研究的沉积单元多,厚度薄,而相应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地震小层对比难;采用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密集井网小层分层为基础,精细标定为核心,地震反射同相轴为空间约束,进行小层连井地震对比;标准层确定后,再标定到砂组界面,再细分到小层,进行分级控制、一级级划分准确对比;结合模型正演、利用层拉平放大比例解释技术进行小层精细对比和定层,使井、震层位严格统一。(2)钻探发现解释小断层井点低、对于该区发育的小断层发现、落实困难;该项目通过应用地震等时切片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及蚂蚁体追踪技术对葡萄花油层小断层进行精细识别及对比解释;(3)该区构造发育较平缓,井间微幅构造幅度不明显,所以微幅构造难以识别及确定。在解决研究区微幅构造确定上本次创新应用了构造趋势面分析法、三维切片技术联合解释技术方法,对微幅度构造的识别率得到了提高。并结合精度高的速度场建立技术和小网格成图等技术方法,对微幅构造进行精细刻画及解释研究。(4)研究区单砂体厚度薄,砂体延展宽度窄,成条带状或零星展布,预测难度大。利用模型正演技术指导地震属性优选,定性描述砂体分布,应用钻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和地震特征参数的合理选择的反演方法来定量预测该区砂体厚度,精细预测储层厚度,井、震结合精细建模,建立储层空间模型,刻画储层空间关系,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分析储层的联通特征,提高储层的预测精度,描述储层的空间属性特点。

2 葡北油田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

2.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层位精细解释,地震波形特征,振幅的大小,波形形态,频率高低,除与目的层段的地层岩性及其组合方式有关外,还与研究层上下背景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其组合方式有关。不同的地层组合模式包括背景地层组合模式,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和规律,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其相应的组合模式分析地震反射特征,以便更好地分析预测地质目标。

(1)标定层位解释:按照层位标定确定的主要目的层反射波波组组特征,利用地震时间剖面,水平、层拉平切片,以确定的标准剖面解释为基础,通过层位自动识别追踪技术和人工参与层位拾取相结合,解释完成全区较易识别的4个反射波特征明显层位解释工作。通过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和连井剖面解释工作确定标准剖面后,在剖面上有井投影的剖面进行精准层位标定解释,然后建立16×16加密地震剖面测网解释选定时间剖面。为提高层位解释工作的精度,在地震反射波时间剖面解释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反射波的波形特征进行工区地震资料时间剖面解释,减少剖面解释闭合较差。再次加密测网解释网度,此次精细解释最终采用的是1×1测网解释,完成了层位的精细解释工作。充分利用解释系统灵活多样的显示功能和处理手段,进行层位的分析、对比及追踪。

(2)小层层位解释:研究区目的层地震剖面上时间平均厚度约为37ms左右,以两个半同相轴波形特征,从合成记录及连井剖面确定层位标定,从上往下,葡Ⅰ顶对应反射波第一个波峰,Ⅰ4顶对应反射波第一个波谷,葡Ⅰ8顶对应反射波第二个波峰、葡Ⅰ底对应反射波第二个波谷,剩余小层采用插值法对其它小层进行层位插值解释,为后续工作准确提取砂岩厚度做好基础工作。如图1所示。

(3)沉积单元层位解释:小层层位地震剖面解释工作完成后,结合已解释的合成记录标定的4个地震剖面解释层位,研究区用于构造解释的12个反射层层位已解释完毕。但要想从葡Ⅰ组内26个沉积单元上精细刻画描述该区砂体纵横向展布,这就需要解释这26个沉积单元层位,了解其纵向厚度、横向深度变化特征,通过将地震数据体反演方法生成反演数据体,然后通过沿层切片,从地质沉积上分析研究区砂体横向变化、计算砂体厚度。

2.2 断层精细解释

在地震剖面解释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断层的识别和解释,对于区内各目的层层位断层解释,充分利用解释人员的经验与新技术、方法相结合进行断层识别,力求解释精细准确。

(1)地震时间剖面剖面断层解释。地震时间剖面上断层特征表现为反射波组的错断、突变,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的反射波层位扭曲、分叉、合并等地震层位异常特征,通过这些特征进行地震时间剖面断层解释。

(2)用地震反射波瞬时相位属性解释断点粘合问题。对于在地震剖面上断点反射波模糊不清,但地震反射波层位连续性表现很好,从时间剖面上看不出有断层的迹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质地层错断但地震反射波同相轴连续较好。对于这种情况可结合钻井分层标定结果及断层组合的区域走向特征分析判断,应有断层发育,这时就要借助于瞬时相位时间剖面。通过提取反射波的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即相位属性剖面可以比较直观地进行断点粘合断层解释,其地震属性原理为不同的岩性组合有不同的反射相位角,利用这一特性,提取该地震反射波地震属性,反映不清的剖面信息可在瞬时相位属性剖面上显现异常,从而准确解释断层及断点位置。

(3)解释主断层时要充分利用水平切片和顺层切片技术。在水平时间或顺层地震时间剖面切片上,由于断层的地层产状、倾角、岩性这些断层特征就会在水平切片和顺层切片上表现为延伸方向、振幅、频率、连续性等的异常变化,用此方法来验证解释断层的可靠性。

(4)利用相干数据体地震属性,用于了解断层展布。相干数据体是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性的估计值,断层附近的地震道通常表现为与相邻道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从而会出现局部的地震道与道之间的相干特征的差异。因此,在解释之前通過预览相干体地震数据体切片可以粗略了解工区内断层展布规律,该属性也可验证解释断层及解释断层走向的可靠性。

(5)断裂展布法解释区域构造形态。在landmark工作站解释系统上解释时,给每一条断层进行命名及设定颜色进行区分,然后对每条断层进行闭合。断裂展布法的使用,使得地震反射波时间剖面上识别断点位置更准确,断层组合更加合理。

2.3 微幅度构造解释

研究区本身就是一个较平缓的穹窿背斜,该区位于葡北三断块北部,为葡萄花油田北部第二台阶。区内背向斜起伏不大,背向斜幅度一般较小,在地震时间剖面上时间差也较小,构造范围不大,普遍小于0.05km2,发现和落实较困难。

本次微幅度构造解释主要应用了构造趋势面分析法,结合三维等时切片构造识别等解释技术,有效地发现了多处构造幅度大于2m的微幅构造。其流程为构造趋势面分析—剩余构造幅度分析—时间切片构造验证—小网格、等值线距做图。

3 结语

(1)合适的保幅提频处理,对小层精细解释、储层预测很有意义,提高分辨率处理是永恒的追求目标。(2)井震构造精细描述可以更准确的识别断距>5m的小断层,构造幅度>5m的微幅度构造。(3)井—震联合连续变量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预测的井间的地震信息,建立精细的构造、地质模型,消除了单一利用井资料内插而产生的假构造;储层反演体的联合应用建模,进一步提高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空间预测精度,更真实地再现储层属性(储层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1]高瑞琪,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郭栋,韩文功.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及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04):290-296.

[3]裘慰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4]曹彤,郭少斌.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04):1893-1899.

[5]苏劲,张水昌,杨海军,李本亮,朱光有,陈建平.地震资料解释与盆地模拟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联合运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01):72-78+164+171.

收稿日期:2019-07-30

作者简介:赵会胜(1972—),男,陕西宝鸡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