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矿山”建设及恢复治理方式研究

2019-12-02潘威武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7期
关键词:建设

要:文章從“绿色矿山”理念、实践思路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绿色矿山”进行全面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绿色矿山”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推动我国“绿色矿山”的建设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恢复治理

中图分类号:TD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

1 关于“绿色矿山”的解读

1.1“绿色矿山”理念

“绿色矿山”具体是指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开采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初由在2007年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之后 “绿色矿业”得到认可和发展,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多家矿山企业进行了试点,使 “绿色矿山”的概念得以明确,2018年6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绿色矿山”正式出台。

1.2“绿色矿山”的实践思路

1.2.1建立长效机制

“绿色矿山”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为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应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责任制,各级有关部门协同,形成国家带头,省、市、县积极配合的联动机制;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保证 “绿色矿山”的建设的持续发展。

1.2.2建设与环保相协调

“绿色矿山”的最终目标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为将来的恢复治理提供最大的可能。在对“绿色矿山”进行建设时,应当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预防为主要手段,以治理为辅助的方式,强化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边建设边治理,做到矿山建设与地质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

1.2.3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绿色矿山”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一是积极探索科学建矿、科技采矿的全新方式和方法,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力度。二是矿山企业应当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设备进行完善,借此来提升矿山建设的整体水平,为“绿色矿山”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三是在“绿色矿山”建设阶段,应当引入清洁生产技术,以最小的能耗、最低的排放,获得最大的产出,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四是要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1.3“绿色矿山”的意义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面临着经济转型阶段,经济转型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撑,在这过程中,关闭技术落后的旧产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新产能,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提高矿山的产能,降低采矿成本,不但能够使矿产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而且还能助推经济的发展。这是建设“绿色矿山”的意义和目的。“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对于全社会而言意义重大。

2“绿色矿山”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2.1矿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策略

2.1.1明确治理原则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具体的治理原则加以明确。一是因地制宜。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时,必须以矿山周围的地质地貌作为参考依据,对耕地进行优先恢复。二是可持续原则。矿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保证生态恢复的持续性,防止出现暂时治理和短暂恢复的情况发生。还要明确,绿色矿山不但要复绿,而且还要美化。

2.1.2选择适宜的治理方法

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时,应当确保所选的方法适宜,能够达到预期中的恢复效果,可将土地复垦和景观再生作为主要的治理方法。通过土地复垦能够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恢复,由此可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修复;而景观再生是将矿山原有的景观与自然恢复进行有机结合,如在矿山上建设公园,这样可以在治理和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使矿山的剩余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1.3加强地质监测

为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应当做好地质监测工作,可将监测的重点放在地质灾害和水环境两个方面。通过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到矿山地质的变化情况,为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2矿山复绿技术措施

所谓的矿山复绿具体是指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从而使矿山恢复原本的生态环境。在对矿山进行复绿时,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2.2.1 覆土绿化技术

对于矿山开采之后所形成的面积较大且相对比较平坦的矿场,可以通过覆土绿化技术措施进行恢复。具体的技术要点如下:对场地的地形进行测量,合理设计挖填深度,并对场地的高程进行控制,明确土地边界,随后对土地进行整平处理;对覆土进行配制,并按照恢复土地的利用类型对回填土的厚度进行确定;在回填土层的上部铺设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并在其上种植一些具有固土效果的草本植物和乔灌木;对植物和树种进行选择时,应当以本土植物为主,这样能够确保成活率。该技术措施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简单易行,植物和乔灌木的种植,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并且还可以达到抗雨水冲刷的效果,能使土壤土质得到逐步改良,不但具有景观价值,还可以降低扬尘污染的产生。

2.2.2生态袋绿化技术

这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方法,具体是指用充填好土体的生态袋构筑挡土结构,借助锚杆的锚固作用,将生态袋固定在矿山的陡坡上,用具备抗老化特性的连接带对生态袋机进行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柔性结构体系。可在生态袋的内外立面上进行绿化,植物的根系会通过生态袋进入到岩土基层当中,达到绿化的效果。采用生态袋绿化对矿山进行复绿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堆叠法或是长条形法,前者适用于坡度范围在45-80°左右的稳定土质边坡或岩质边坡,后者适用于坡度范围在45-90°的边坡。长条形法的施工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成本较低,能够快速实现绿化效果。

2.2.3植生混凝土绿化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特殊混凝土与混合植物种子配方,对岩质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型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坡度在60°以上的高陡边坡。水泥在植生混凝土绿化中可以作为粘结剂使用,加入适量的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植物种子、肥水等,以喷射的方式进行施工,在边坡上形成护坡绿化体系。该技术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水泥作为一种工程材料,可以显著增强边坡的强度及抗冲刷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于较短的时间内营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使岩质边坡防护与快速绿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植被以及混凝土的联合作用下,能够使基材本身的抗侵蚀性获得进一步提升,从而保证了生态稳定性;该技术的施工機械化程度较高,生产能力大,喷射距离远,基本不会产生龟裂的情况。

2.2.4挂网喷播绿化技术

该技术也被称为SF绿化法,即通过高次团粒进行喷播,适用于植物生长困难的地方,如岩石、砂质土、酸性土、干旱地带等。采用该技术对矿山进行复绿时,要求边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特殊工艺制成的土体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植物种子,添加必要的材料后,通过喷播的方式,制成生育基盘,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以人工的方式制造出来的高次团粒结构,不但保水性和透气性较好,而且还适宜微生物生长,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3“绿色矿山”恢复治理的应注意的问题

2.3.1注意加强水、工、环地质工作

在 “绿色矿山”的恢复治理实施前,要首先要对工作区重新开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因为矿山开采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水位发生变化、含水层发生变化,岩石完整性发生变化,地质灾害好存在发生的风险。所以有必要重新开展水、工、环地质工作,保证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3.2注意排除隐患

矿山开发过程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生态失衡问题,在恢复和治理时,首先要对工作区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治理危岩、降低坡度,排除地质灾害隐患,保证恢复治理的复垦、复绿工作在安全环境下进行,也使恢复治理的成果能持久,并最终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2.3.3注意恢复治理环境条件的差异

“绿色矿山”的恢复治理,要注意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南方与北方使用的植被不同,在多雨地区与干旱地区使用的植被不同,在高山与丘陵使用的植被不同。恢复治理时,在地下水位线上的植被应长期进行人工灌溉,保证植被恢复生长。“绿色矿山”的恢复治理,不能只看重植物的观赏性是否好,还要注重植物对不同地域的适应生长性,保证植物的自然生长,生态才能恢复,恢复治理才有成效。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矿山”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非常必要。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并使建设与环保相协调,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创新,为“绿色矿山”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应当基于“绿色矿山”理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参考文献

[1]黄发梅,刘振兴,周吉红.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试点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J].云南地质,2018(12):162-164.

[2]王宇.中铁资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一带一路”绿色矿山[J].中国有色金属,2018(11):132-135.

[3]张丽云.浅议大新锰矿创建绿色矿山存在若干问题及决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2):153-156.

[4]李伟,陈轩,赵长旭.绿色矿业发展必须坚持绿色矿山与绿色勘查并重两条路[J].西部资源,2019(7):83-85.

[5]刘加力,张卫.新时代背景下的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实践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4):51-53.

[6]张世新.新时期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探讨:以金徽矿业郭家沟铅锌矿为例[J].中国矿业,2019(4):56-58.

收稿日期:2019-07-31

作者简介:潘威武(1967—),男,广西昭平人,本科,高工,研究方向:建材。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