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9-12-02郭舒怡
郭舒怡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崛起,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因为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经营对象集中在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上的特殊企业,所以其经营管理的实质仍是财务管理。因此,对财务工作各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的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点。本文具体论述中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管理方法
财务风险即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在财务方面发生的经营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则主要是指经营过程中无法预料的不稳定因素导致预期、实际收益之间产生较大偏差,并可能导致银行经济受损的风险。而目前,虽然财务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内的各个角度,也为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目前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仍是以效益为中心,始终存在部分弊端,而这些难以控制的风险正好成为了商业银行朝可持续性发展的“绊脚石”。[1]对此,商业银行更需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的实践经验来管理自身的财务风险,促使商业银行稳定发展,切实保证金融业的环境健康。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此,商业银行更要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5个方面,分别为信贷、资产流动性、资产规模、操作以及内部控制。对此,本文基于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状况的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切实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
(一)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缺陷,易引发信用风险
虽然我国整体经济近年来始终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使国内信贷规模得到了扩大,但同时也使不良贷款规模明显增多。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贷款率自2016年稳定在1.75%左右之后,在近几年内均有小幅度的增加,长此以往,势必会对银行本身的发展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如此,据国内相关数据显示,就不良贷款率这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比例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且该数值在2018年甚至达到了3.26%,这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以及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稳定势必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二)商业银行存贷比持续增加,存在流动性风险
因为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受流动性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可以直接反映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虽然自2016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但近两年商业银行的流动比率亦随着存货比的上升而达到了70%。这表明商业银行面临流动过剩的风险,且大量资金循环于金融体系之内将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三)资产负债高速增长,杠杆措施有利有弊
虽然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大多保持着不断增长的态势,但若其杠杆率增长速度呈现出过快的发展态势,则反而会影响资金在金融体系外的循环。而当过多资金游离在监管指标的监控范围之外时,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越来越大。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因为受金融体系杠杆制度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也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截至2017年底,商业银行资产增长率不仅降到了8.68%的水平,负债率亦同比降到了8.4%,加上商业银行资产未跟上短期负债的收缩步伐,因此为了促进负债营销,同行业纷纷加大宣传力度,银行同业之间的存款竞争愈演愈烈。[2]
(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操作风险危害性大
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操作风险有了明显增加。而因为具体的操作过程主要是由人力执行,所以如果从业人员本身专业素质有所缺失,则势必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且信誉还会大幅下降。如果公众对商业银行不再信任,其各项业务又该如何开展?此类事件在国内并非不曾发生。如在2014年,招商银行便因攜程信用卡系统故障而引发了操作风险,此风险泄露了大量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引起了相关用户的恐慌。除此之外,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金融电子与金融理财产品大量衍生,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其中风险,就无法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继而导致公众对银行不再信任,从而引发银行的信用风险。
(五)内部控制建设滞后,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应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督机构的要求制定了一套契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因具体实施情况不甚理想,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在帮助商业银行抵御财务风险方面起到任何积极、有效作用。而部分商业银行则未考虑自身实际,盲目照搬国外银行的相关制度,导致具体执行过程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不仅如此,银行方面未强制要求员工学习相关知识,导致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较为陌生,进而无法在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遑论取得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主要来自信贷方面,因此银行需专门针对自身的信贷业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全面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贷款企业的审核,向企业提供贷款前,需要事先调查企业的各方面状况,包括企业是否真实、合法以及企业的实际经营及盈利能力等,以此方能准确判断企业是否达到放贷的相关要求。其次则是要严格把控贷款的方式。对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偿债能力以及受国家政策扶持的企业,银行方面可向其优先放贷,而如果企业本身的信用等级较差且状况不甚良好,银行便需要严格审查,严格控制贷款的具体额度和放贷期限。最后,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来明确划分信贷资金的优劣,将银行的信贷风险降至最低。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完善的制度还需得到有效落实,才能切实发挥控制制度的积极效用。对此,银行高层管理决策者在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之初,就需对职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给予高度关注,继而基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整体目标积极规范信贷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创建良好的信贷风险控制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每一名信贷人员都清楚意识到管理银行信贷风险绝非只是管理部门之事,还与自身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每一名银行职员都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效用,最大限度地避免银行信贷风险发生,继而确保银行发展的健康与稳定。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基于如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商业银行在管理自身风险的同时,还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继而切实发挥网络的积极效用,促使银行有效革新自身传统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在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的同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引进专业化人才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效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为确保理想的培训效果,必然要基于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计划。同时因为不同级别的财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日常工作及风险亦不尽相同,所以培训计划的制定应全面考虑这一点。针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为确保参与培训的员工的综合素質均能在此之后得到有效提升,需要考核员工的培训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将全部目光集中在现有的人员上,还要对新鲜血液的引进给予高度重视,为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充沛动力。
要想切实应对好金融市场环境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财务管理的改革及创新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在提升自身整体实力的同时确保自身各项发展战略均得到有效实施,继而切实保持我国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稳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参考文献
[1] 常学梅.身“有”彩凤双飞翼——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实践[J].新课程(上),2019(4):45-46.
[2] 李明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2018(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