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标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
2019-12-02何立松
何立松
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于2004年9月开始使用,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其间教材内容变化不大。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满堂灌、满堂活动等问题,整个信息技术课堂缺乏生机。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17版新课标”)的颁布,在没有使用新课标教材的省份,存在着老教材与新课标共存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呢?该如何借助新课标让老教材焕然一新,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呢?下面笔者以两个教学案例为例,谈一谈如何基于新课标的视角开展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 案例1:信息及其特征
本课是2004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起始课,该节课主要内容是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程序性操作,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即所谓的“教教材”。而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最终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17版新课标的显著特点是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要求通过学科的课堂教学落实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信息及其特征》一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学生和老师第一次见面,师生都要相互认识、了解,都要知道对方的信息,因此,本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绝佳时机。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笔者设计了“认识你的新朋友”活动。本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先填写个人信息表,做个人名片(一张PPT),小组再进行统计汇总,最后各小组向全班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我们在交流什么?通过各组介绍我们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你能根据汇报对全班同学的情况有初步了解吗?上述问题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巧妙融入活动之中,并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主动恰当地获取、甄别、处理和利用信息,逐渐培养学生对纷繁复杂信息的洞悉力。为了回应教材,教师最后出示教材的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整节课学生是在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度过,正如17版新课标所说,“信息意识是在具体信息情境和信息活动中逐步养成的”。设计“认识你的新朋友”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新环境中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因此,在老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依据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变单纯的信息常识传授与应用为对学生发展素养的养成和思维训练,并创设合适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展开有效的教学,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真正落实。
● 案例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本课是2004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常被教师选作公开课的内容。教学时,教师一般是给出数据,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表格,进行数据计算,形成图表。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图表的形成和美化上,把图表当作一个作品来进行制作,突出软件工具的使用。学生常常是课堂上会用,遇到真实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呢?17版新课标“必修模块1 数据与计算”的教学提示中,第(2)条是这样描述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组探讨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感受它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根据17版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重新思考教学目标,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为目标服务,如何围绕目标设计任务,如何评价目标是否达成。因此,笔者为了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选择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测试反应速度”作为教学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看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数据分析选择一个主题写一份实验分析报告。实验描述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其他同学互相测试,测试方法为:将直尺0刻度朝下,对齐被测试同学的手,被测同学做好接尺子的准备,在不通知放手时间的情况下,接住尺子,并记下拿住尺子的位置是多少。每人测试16次,分别记录下每次的数据,再根据自由落体公式h=2gt2推导计算出反应时间t,从而测出你的反应速度。
因学生已有Excel的基础,数据采集完成后,学生很快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个人数据图表。那么,根据图1数据图表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吗?将全班学生的单个数据汇总到一起又会怎样呢?如何将单个数据表自动汇总呢?(教师利用编程手段解决,这里留下伏笔,为后续做准备)教师给出任务单(如距离的平均值、距离转换为反应时间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如函数计算、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等),自主完成并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全班学生的数据图表。那么,为什么图2的数据图表会反映出下降的趋势呢?
经过交流讨论,学生认为全班的数据量大,经多次测试相当于训练,因此结论是经过训练的反应速度会有越来越快的趋势。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又提供了普通学生与体育生的对比数据、全校学生多次测试的数据、有干扰因素情况下的测试数据等,并提出“为什么学习时不能一心二用?”“为什么开车禁止打手机?”等问题,引导学生自选主题完成实验分析报告。
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教师只是给出启发思考的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地指导。这就是17版新课标所倡导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即通过项目的学习来还原学习的本质,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知识与技能。利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掌握分析数据的过程与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能体验到,如何把隐没在复杂数据中的信息集中、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并做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因此,必须借助新课标倡导的项目学习,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梳理、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要让学生在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学会在数字化社会中做事、做人,将本轮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宗旨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