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医家万全儿科研究概况

2019-12-02秦燕杨云松李成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万全综述儿科

秦燕 杨云松 李成年

【摘 要】明代医家万全医学造诣颇高,尤以儿科闻名。根据近二十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是从学术思想、相关疾病的诊治经验、著作三个方面对万全儿科进行探究,文章拟从这三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万全;儿科;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9-0057-04

Abstract:Wan Quan was a doctor in Ming dynasty,His medical attainments are very high, especially famous for paediatrics.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on paediatrics i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academic though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related diseases, and works.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paediatrics about Wan Quan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Wan Quan; Pediatrics;Research Summary

萬全为我国明代著名临床医学家,字全仁,号密斋,世医出生,在儿科、妇科、内科及养生等领域皆有建树,尤以儿科著称,且著作颇丰,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对现代儿科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近二十年来万全儿科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学术思想

潘利忠[1]、王娜[2]等对万全儿科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主要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胎儿及婴幼儿的养护、儿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特色、重视脾胃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小儿生理上体禀少阳,生长发育迅速,但筋骨不坚、胃肠柔脆,并阐述了“五脏有余不足”的观点;又因小儿寒热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故具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从孕前预养、孕期胎养、产后蓐养及鞠养四方面阐述婴幼儿保健问题,从适寒温、节饮食、调乳母等方面论述小儿调护问题,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儿科疾病的诊断方面,注重望诊,尤其是望小儿指纹、面色,对于急危重症,更强调详察细审,以免贻误病机;在治疗方面,以平为期,反对过剂及滥攻,以免损伤中气。注重从养护、药食物等方面调理脾胃。

1.1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李艳生[3]则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具体分析,认为“五脏有余不足论”既是说明小儿生理上的特点,也是病理特点的阐述;根据小儿脏腑柔脆,功能不全,易寒易热,易饥易饱的特点,认为小儿多因外感及饮食所伤,故所患病多为外感病和脾胃病,可从节饮食、适寒温两方面对疾病进行预防;因小儿脾常不足且脾病则百病蜂起,故在小儿调护及疾病的治疗时均要注意顾护脾胃之气。而丁环英[4]、焦磊[5]等则从“五脏有余不足论”中的“脾常不足”进行论述,并认为脾不足可影响肺肾不足;心肝肺肾病变也可影响脾脏功能,治疗时可调脾以安它脏或调它脏以使脾安。此外还有分别对万全“肝常有余”、“肺常不足”论等进行分析。

刘昌艺[6]则主要分析了万全小儿“体禀少阳”的内涵,从小儿身高体重不断增长、语言动作不断变化、脏腑功能不断完善以及生病时具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特点两方面进行阐述,认为“体禀少阳”既是强调小儿以阳为用,也是强调“稚阳”,包含了“纯阳”及“稚阴稚阳”两种学说内涵。

1.2 小儿养护思想及治未病观 侯江红[7]、李江全[8]等则对万全“育婴四法”进行了详论,认为可以从婚配年龄、婚前检查,男女双方调节饮食情志睡眠以保精养血等方面进行孕前预养,孕妇可以从“调喜怒,节嗜欲,作劳不妄”及无病不用药、有病和胎为主、中病即止等方面以进行孕期胎养;产后通过子母兼养,持顺防变以蓐养;通过慎调小儿衣物饮食、慎用医药,并对小儿进行言行教育以鞠养。秦晓剑等[9]则将万全对胎儿及婴幼儿的养护思想总结为先天禀赋培育和后天调护:通过预养、胎养、胎教,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以培育出体智健全的优质婴儿;通过后天脏腑的养护,如护脾静逸之法及节其食的方法以调肝养脾,而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小儿。通过论述万全胎儿及小儿的养护思想,袁华娣等[10]强调万全对儿科中医护理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李成年等[11]强调了万全在优生优育方面的贡献;唐彦等[12]则认为,通过先天胎养、后天鞠养、调摄情志及精神疗法,能使小儿情志顺畅,强调了万全对小儿心身医学的贡献;刘建军[13]则将其理解为万全“预防为先”理论的具体体现,强调了万全治未病观。另外,刘建军[14]还对“预养以培其元”进行详细论述,并针对现代人们重视胎养而忽略预养的现象,暗示孕前预养也应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陈慧[15]、武明云等[16]则从万全“育婴四法”及日常饮食起居的调摄所体现的未病先防的思想,已病早治、治疗时注意顾护脾胃以安未受邪之地、无病慎药所体现的既病防变思想,疾病治愈后通过调理脾胃或继续服药调理以防疾病反复和后遗症发生所体现的病后防反、防遗思想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万全治未病的观念。

1.3 儿科疾病的诊疗特色 文颖娟等[17]从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用药等方面论述万全儿科疾病的诊疗特色。在诊断方面,因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口不能言,脉无所视,故中医四诊中的望诊显得尤为重要,尤应注意面色、小儿虎口脉纹,还可结合观父母以识小儿禀赋情况。在辨证论治方面,确立了以五脏为纲、病证为目的五脏辨证法,并根据小儿五脏有余不足的特点,随脏进行虚实补泻。在治疗方面,顾护脾胃及阴津。在用药方面,平和无毒,不伤脾胃。

1.4 重视调理脾胃 郭军军[18]结合万全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因、治疗等方面的阐述,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小兒脾常不足,但脾脏对人体又十分重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小儿发病以饮食所伤最为常见,即发病以脾胃为先;在治疗上,脾胃健运则能运转药性而使药物对人体发挥作用,故需重视小儿脾胃调理。其调理方法可以从小儿养护、用药时顾及脾胃喜恶等方面进行。李丹[19]等则论述了重病久病乃至儿科百病,均从脾胃进行调理,强调万全在治疗上对调理脾胃的重视。郁晓维[20]则从万全所制药物剂型(多为丸、散、膏、丹)、药引(米饮服、乳汁送服、姜枣汤服等)、给药方法(如浴洗法、外敷法、吸鼻取嚏法、子病调母法等)具有多样性,阐述万全顾护脾胃的用药方法别有特色。徐永红[21]等则认为万全调理脾胃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体达到“度”,即是使人体阴阳平和。文颖娟[22]则结合《幼科发挥》《育婴家秘》脾胃功能失常引起的相关脾胃病的因机证治及相关病案,认为万全调理脾胃以辨别疾病的虚实为关键,并针对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对小儿进行养护以巩固根本。陈炜[23]等则是以治法为纲,以调理脾胃的方剂为目,经过探析认为万全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就是“和为贵”。王永燕等[24]则通过分析万氏家传秘方中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方剂如补脾丸、肥儿丸等以探讨万全调理脾胃的特点。

此外,文颖娟等[25]对万全学术思想渊源进行了探讨,认为万全学术思想主要受古代哲学、中医经典、前贤学说及家传医学的影响。对于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养生中的寡欲、慎动及“男精女血”受孕思想均是来自《易经》,而万全本人表现的仁爱、诚信、以及养生和治病用药时体现的中和思想均是受儒家的影响;而静心养生则是受道家影响。对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影响,认为养生中的“法时”“却疾”及治未病思想,辨证论治中病因病机、中病即止的治法、五脏苦欲补泻的用药法则,均是受《内经》的影响;此外,《难经》中“五邪”“五泄”“五损”的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理论均对万全有启发作用。对于前贤各家学说的影响,认为万全治疗疾病之法来源于张仲景和王叔和,而小儿五脏辨证论治法及生理病理特点则来源于儿科医家钱乙,小儿的养护方法则受儿科医家陈文中影响,重视及调理脾胃的方法则受李东垣启发,薄衣节食调乳母的养儿方法则是在滋阴派朱丹溪影响下提出的。

2 相关疾病的诊治经验

余小红[26]、丁东婧[27]等对万全治疗小儿泄泻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进行了论述。将泄泻的病因病机归为风寒湿热外感之邪及食积内伤,且总源于湿,致水谷不分而下注。辨证上,分为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及四时辨证。治疗上有温中、分利、升提、收涩治泻大法,常用方剂包括理中丸、白术散等,在治疗过程中、久泻者及泻后常注重调理脾胃。对于预后,认为若饮食如常,脾胃功能未衰,则容易治愈。陈延平[28]则对《幼科发挥》泄泻的论治思路进行总结探讨,认为万全在治疗泄泻时,虽有不同止泻之法,但在治疗思路上,十分注重调理脾胃、顾护津液,并常强调随证治之。

韩秀红[29]对万全治疗小儿急惊风进行探讨。将急惊风的病因总结为痰、热及惊恐所致,又与小儿心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有关。病机归为郁热生痰,致肝风妄动,心神失守。将急惊风分为四类:急惊风证、类证、变证、后遗症。在治疗上强调“次第有序”:在发作之前详审病机进行治疗以提前预防,发作时针灸并用以救急,将审因论治与辨经论治相结合,醒后药调。并在护理方面强调饮食调理,治疗时可用灸法,反对推法等。王坤等[30]则根据万全“肝常有余”理论,用清肝息风,顾阴护胃的方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

此外,文颖娟[31]、邵金阶[32]等对万全治疗痘疹的经验及对温病学的贡献做了探讨;丁峰[33]则探讨了万全对小儿痢疾的辨证论治及鉴别诊断。李玉清[34]则对万全治疗小儿情志病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3 儿科著作的相关研究

林飞[35]对《广嗣纪要》的内容进行探讨,认为其为一部有关生育问题的专书,主要论述种子求嗣的方法、养胎的方法、妊娠期疾病及儿科相关疾病。邓吉华[36]对《幼科发挥》的独创见解进行阐发,认为其创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对于脾虚生风导致的慢脾风,治风不用风药,却用甘缓酸泄辛润之品以补脾缓肝;用“治风之圣药”调元汤合小建中汤治疗。②对于夏月泄泻,用药需不犯时禁,即注意时令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用药时“用热远热”。③调理脾胃时,不专用药,还可通过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的方法进行调理。邵金阶等[37]则将《万密斋医学全书》中的儿科医案进行摘录整理,并大略地对其选评。

此外,邵金阶还将万全儿科的全部著述进行整理,按现代临床需要将其中的常见病按论病、治法方药、歌诀、医案的顺序进行编排,编成《万氏儿科精华》一书,对儿科临床及儿科研究均具有积极意义。王咏初等则以文献的形式将近些年来对万全及其学说进行研究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汇集,编成《万密斋研究集成》一书,使读者能够对研究万全的情况在整体上进行把握。

4 小结

近年来对万全儿科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学术思想的探讨上,或是对其进行概述,或是以其中某一方面为切入点进行讨论。其次则是小儿的相关疾病的诊治方法或诊治特色进行讨论,其论述多以归纳总结为主,却未结合病案进行具体分析。也有对万全学术渊源进行探讨的,但论述时以万全学术思想为主,大多未对起源学说进行具体展开,因此虽能体现万全对先贤学术的继承,却未能明显突出万全学术的创新。对于万全著作中直接反映万全临床实践的病案,它极能佐证及体现万全学术观点和思想,研究的却是很少,或者只是大略地点评,而未结合万全的相关学术观点深入分析。而《万密斋研究集成》,其内容主要是对万全相关研究的汇集,涉及的面很广,却也有失深入。总之,目前这些研究还只是万全学术研究的冰山一角,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以期能把握万全学术精髓,用来指导现代儿科临床疾病的治疗和对万全学术加以传承。

猜你喜欢

万全综述儿科
儿科专栏
万全“水幕”
万全准备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