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沈从文:你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
2019-12-02郭开
郭开
沈从文说:“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自己却老了。”《边城》里的翠翠留给读者的是那个天真活泼的背影,而沈从文先生却在1988年将自己永远地封存在了过去。这么多年,我们记得他如梦似幻的文字,记得他深深浅浅的浪漫情怀,也记得他字里行间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千万别把信仰失去
若要说起国内文笔最美、最浪漫的作家,很多人一定会首先想到沈从文。他的文字如煮鱼汤一般,以深情为柴,以怀抱为锅,以故乡为底料,撒上一把思念与忧愁调味,火候越大,熬出来的文字愈香愈浓,成了朴素明润的奶白色,有滋补安神的功效。他笔下的万物都以最饱满、热情、丰盛的姿态生长着:清澈透明的白河、深翠纤细的竹子、飘满桃花色薄云的天空、慢悠悠的篷船、朴实善良的乡民……每一个画面都跟新邮票一样干净,截图制成明信片寄到哪里都合适。
当然这都是我们后来才认识的沈从文,在这之前,二十岁的沈从文也曾是个稚气未脱的青年,那时他脱下一身戎装,来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到了北京之后,沈从文直奔姐姐家。姐夫看到这个一腔热血的愣头青,想起了从前的自己,漫不经心地说:“你来北京,做什么?”
沈从文眼里闪着光说:“我来找理想,读点书。”姐夫一声苦笑,说:“你来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我在这里读了整整十年书,从第一等中学读到第一流大学,现在毕业了,还不知道从哪里去找个小差事做。”
冷静了一下之后,姐夫又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劝说道:“北京城现在就有一万大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做。即使让你做个大学教授,又能怎样?薪水一样很低。还没有你在乡下有出息呢!”
沈从文一听,山野血性瞬间被煮沸了,慷慨激昂地说:“我待在乡下,那不是看着他们今天杀人,明天又被人杀,有什么意思,还什么都学不到!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才跑出来的!我想来读书,半工半读也好,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肯定不行的!”
说了半天,姐夫都没说得动他,但还是很佩服他的胆魄。最后,他送给沈从文一句话:“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
在群星璀璨的民国留下印迹
就这样,初到北京的沈从文,连当时的新式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却参加了一轮北京高校的入学考试,结果当然是统统不过。他非常执着地练习写新式文章,非常执着地向报社投稿,但命运非常执着地一次次拒绝他:除了偶尔发表的小豆腐块,他的文章大多石沉大海。
不断挫败,也让他考虑过转行。幸好,沈从文最终还是记起了当初姐夫送给他的那句话: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悲痛也就悲痛吧,落泪也就落泪吧。等眼泪流干了,还是要继续写。除了不断投稿,沈从文还写信给当时的文坛大佬们,希望得到赏识。其中一封信,寄给了郁达夫。
郁达夫本来正处于人生低潮期,他觉得自己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这北京居然还有人比他更惨,他决定去看看这个年轻人。推开沈从文那间又霉又小的破房子的门时,郁达夫震惊了:天寒地冻,屋里居然没有火炉取暖;一个面无血色的年轻人缩在一角,只穿了两件夹衣,流着两行鼻涕,用破旧的被子裹着两条腿,在桌子旁边边抖边写。
沈从文看见了几乎是破门而入的郁达夫,就像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赶紧向郁达夫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抱负、自己在北京的惨况……就好像他要把在北京四五年间没机会讲的话一次讲个够似的。
郁达夫中午请他去吃饭,吃完饭郁达夫将剩余的零钱全部给了沈从文,末了还说了一句:“我看过你的文章,你要好好写下去。”回到破屋子的沈从文,号啕大哭起来。
后来郁达夫将沈从文介绍给了徐志摩。徐志摩刚从国外回来,接手了一个文学杂志,需要大量稿件。可是一般人写的他又看不上,只能自己写。幸好他发现了沈从文。沈从文没有国外留学经验,见识不多,这是他的弱势,但也正好是他的强势。他的文字,没有翻译腔,就像湘西的山水和人情,自然淳朴,即使仅仅白描一番,也有让人惊艳的野趣。早年的行伍生涯,让沈从文积累了大量材料,加上他天生的想象力,很快他就创出了自己的风格,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现在看来,沈从文闯北京,不仅要归功于勇气,还要归功于他对自己的准确判断:他能写出迥异于别人的文字,能带给读者新鲜的享受。这注定他能在群星璀璨的民国留下印迹。
爱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名声越来越响的时候,被不拘一格的胡适请到中国公学去讲课。在这里,他遇到了张兆和,苏州名门张家的千金。
沈从文曾经自惭形秽,但并没有压抑住内心的骚动。沈从文最擅长的武器仍然是手中的笔,一份份热烈的情书寄出去了,却始终没有一点回音。理性沉稳的张兆和抱定“你写你的,与我无干”的态度,对沈从文不理不睬,并刻意地回避著他。由于没有收到明确的拒绝,沈从文凭着一股“乡下人的憨气”,继续不断地写着信。尽管没有回信,张兆和却禁不住对那些文字的好奇,她仔细阅读了每封来信,在其中一封信中,沈从文带着无尽的爱慕与崇拜,写下那段著名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滔滔激情,任谁读来都抵挡不住。放暑假的时候,沈从文甚至直接去了苏州看她,成功讨得张家一家大小的欢心,最终让张兆和心动爱上了他。沈从文写了四年情书,终于喝上了婚姻的喜酒。婚后不久,沈从文写出了毕生最伟大的作品——《边城》,里面除了继续描写独一无二的湘西风景,还出现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女主角——翠翠。
这个皮肤黝黑、健康天真的少女,原型就是张兆和。
在文物研究中获得重生
1949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急剧变动,前半生以小说扬名天下的大才子也受到冲击,突然改行去做古代文物研究。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的大作家,茅盾、巴金、老舍,都已经变成了“人民艺术家”,整天出国,飞来飞去;只有他,还蜗居在北京,自愿走进历史博物馆做研究:不写文章的沈从文,看起来是彻底落伍了、过时了。而他自己却说:“我似乎第一次发现了自己。”
这对沈从文来说是一次重生,比他之前写小说的生命更强大:文字是以他的精神生活为养料的,一旦精神世界出现了郁结,文字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文物却是滋养他的精神生活的。在一次次对精品文物的赞叹、感悟之中,他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扩充,滋养了他自身的生命力。
晚年时的沈从文,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生阻碍,心地明净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1988年,沈从文临终前,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要说。他回答道:“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风云流散,他轻轻卸下了人生的重量,自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