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书包”,优化师生课堂互动

2019-12-02胡晓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电子书包师生互动小学数学

胡晓玲

摘  要:“电子书包”是一种便携式的学习终端,可以优化师生课堂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主体间的关系、增强主体间的交流、关注主体间的评价。“电子书包”改变了师生的教学生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自由、愉悦,从而助推学生数学学习生命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电子书包;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所谓“电子书包”,从硬件上讲,是指一个“集移动终端、互动教学软件、教学资源、云教育平台于一体的便携式的学习终端”;从软件上讲,是指“学生个体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书包”以各种移动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为基础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软件为架构。“电子书包”改变了师生的教学生活,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展开有效的课堂互动。

一、基于“电子书包”,优化主体间的关系

师生、生生关系是教育中人与人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异化的,规约、控制、钳制等充斥其中。具体体现为师生一方对另一方的支配,这种关系是一种“我与他”的关系。真正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与你”的关系。具体而言,体现为“对话商讨”“求异创新”“相互协作”“共同争辩”等。运用“电子书包”,首先就能优化主体间的关系。

“电子书包”不仅向师生提供了课程资源,而且向师生提供了立体化、多向化的交流时空。这种交流既可以是师生主体“在线”的,也可以是师生主体“离线”的。但无论是在线或离线,都是师生、生生主体在场的。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笔者首先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一些习题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学生的“电子书包”中包含有“小黑板”软件,他们在“小黑板”上板演。如此,每一位学生在完成相关习题之后,通过“电子书包”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一方面激活学生的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另一方面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与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互动,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启发者,而不是独裁者、控制者。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学课堂,构建了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这个过程,没有强迫,没有规约的指令性语言,有的只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默契。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进入课堂,运用合适的APP,能够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加工、探究、表达等。这里,营造了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环境。浸润于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之中学习,教师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基于“电子书包”,增强主体间的交流

“电子书包”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因而是立体化、多元化的,这样的“电子书包”有助于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智慧,从而形成多元的信息交流渠道。置身于这样的交流场中,学生的才智、智慧等能有效地碰撞,从而让师生、生生的生命能获得立体性成长。从根本上说,“电子书包”不仅扩展了师生、生生交流的广度,而且增强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深度。

教学“梯形的面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空的限制,由于教师的把控、主宰,由于受教材的束缚,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往往比较单一。而借助“电子书包”,学生能运用电子书包中的“学习资源”等,借助“移动设备”“互联网技术”,学生能进行多向化的探究、交流,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从“单一”走向“丰富”。学生轻松地获取、筛选、整理信息,形成多元化的探究思路。比如有小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直观地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小组学生将梯形通过剪拼、旋转等手段转化成长方形,有小组学生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等等。在“电子书包”的“学习平台”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我的探究方法敞露出来,从而形成了多元化交流。这种多元化的交流,不仅敞亮了学生的数学视界,更为重要的是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学生自我反思、成长。这种师生交流不仅在广度上延伸,在深度上也得到拓展。比如,师生可以展开一对一的交流、一对一的互动。这样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认知、思维的发展。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机会、空间让位于学生,以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借助“电子书包”,可以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深度参与、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个人观点,将观点呈现于互动空间,从而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三、基于“电子书包”,关注主体间的评价

传统的师生交流、互动往往是“一对多”,师生交流方式往往就是“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师生之间的评价往往就是“教师评价”。这种评价,主体单一、方式单一。评价的功能往往就是“甄别、证明”。基于“电子书包”的师生互动,其评价往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之间由于展开了互动交流,因而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的方式多元、评价的内容方式丰富。这样的评价,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成长。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运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探究,形成了多样化的探究范式。比如,有学生运用“量角法”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将它们加起来;有学生用“撕角法”,将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叠放在一起;有学生从长方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将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沿着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从而推导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进而概括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在学生完成了自主探究之后,笔者让学生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主体之间的互动评价。有学生认为,“量角法”不太精准,比较模糊;有学生认为,“撕角法”比较精准;对于“推理法”,学生都比较赞同,纷纷用“电子书包”中常用的评价用语来表达。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电子书包”中的“画图小工具”,通过不断拉动三角形的边,让其改变形状,而内角和始终不变的展示,更是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电子书包”的优越性。这种运用“电子书包”中软件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展示,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基于“电子书包”,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自我的“主体性”走向自我与他我相结合的“主体间性”。主体间的反思、评价,让学生的集体才智、智慧得以碰撞,形成了多向性的互动链条、学习对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运用“电子书包”进行师生主体互动,有助于師生、生生之间展开协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APP,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转换。借助“电子书包”,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异地可以共享,异时可以共学。“电子书包”仿佛给学生插上了一对学习翅膀。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自由、愉悦。当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也要警惕学生患上“电子书包依赖症”,注意保护学生的视力,不能让学生被技术所控制、所裹挟,而应充分发挥人的主导、示范功能,助推学生数学学习生命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电子书包师生互动小学数学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