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本原思想”渗透的实践研究

2019-12-02赵一霖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赵一霖

[摘  要] 经历了课程改革,走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本原问题.强调根本、回到原点,让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这是数学“本原思想”的基本内涵.在面向考试评价的教学中,本着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思路,可以有效实现本原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本原思想;实践研究

尽管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引领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我们仍然应当注意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之一,就是当对学科教学的形式关注超过了内容时,就容易引起一些热议甚至是争论. 因此,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笔者以为,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本原性问题进行追根溯源,让高中数学教学中“本原思想”能够得到有效渗透,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并且思考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研究并进行了梳理,形成如下几点认识:

数学教学视角下的本原思想理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本原思想,是出于一个最基本的想法,即高中数学教学要强调根本、回到原点. 其实这也是近年来,教育专家不断呼吁的一个观点. 江苏省原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就多次强调“教育要回归原点”,肖川先生也多次強调“教育要把人的发展当成目标”……综合他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当我们强调坚持本原思想时,实际上就是在强调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 而本原思想也以多种形式存在于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本原性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本原性”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冷峻字眼,但它同时把我们带入一个追求本质、回归原初的境界. 用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及对于“本原性问题”的追求……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数学本质”.

我们理解高中数学教学视角下的本原思想,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数学学科知识所体现出来的本原思想;二是数学教学所体现出来的本原思想.

数学学科知识与哲学关系密切,关于数学的一些经典论断,无不体现出哲学意味. 比如说“数即万物”,这是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观点,演绎至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又有人提出“万物即数”,这其中彰显的就是古人与今人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本原性认识;还有人基于不同的文化,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数与多种事物都有联系,比如在希腊的基督教数学中,数与神是有联系的;在古巴比伦的数学中,数与物体是有联系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则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人借“文以载道”演绎为“数以载道”……分析这些例子,实际上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观点是: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所演绎出来的抽象的数及形.

那么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就应当确立一个基本的思想(实际上也就是本原思想),即数学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多种教育教学理念,还是今天所强调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教育教学的努力,偏离了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轨道,那无论说得多么漂亮,都是背离本原思想的.

高中数学教学中本原思想的渗透

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本原思想的渗透,是一个如何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策略的问题. 对此有人给出的答案是: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提出本原性问题. 本原性问题是相对于传统问题而言的,传统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或记忆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规律,而本原性问题则不同,其超越了传统问题所追求的服务于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层面,更多地追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发展. 因此有人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正是为打破这种“问答式”的“问题教学”方式而提出并经由实践初步证实的一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尝试.

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需要指出的是,结合当前高考评价的需要,我们在通过提出本原性问题以追求本原性思想渗透的时候,更多的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而进行的.

比如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所进行的努力之一,就是在学生成功进行问题解决之后,让他们去对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及规律进行总结,以内化问题解决的思路,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我们曾经给学生一个简单的证明题: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学生在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让学生去总结,学生总结出来的规律还是不少的,比如说“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那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对应着平行关系的转化,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通过构造辅助面来实现转化”……这样的认识都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其中既有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有对解题方法的分析与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既注重学生总结的成果是否正确,更注重观察学生的总结过程,对于优等生而言,笔者看他们能否一次性总结正确;对于中等生而言,笔者判断他们的思维是否合理(用数学语言去表现思维是后一步的重点工作);对于学困生而言,笔者关注他们在学习或者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迅速地理解他人的观点,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认识.通过这种带有分层教学思路的策略,往往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基础,去生成学习认识. 笔者以为,这种面向数学知识建构以及解题方法形成的教学,就是本原性思想渗透的重要途径. 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有能力与素养,更重要的是,这一收获过程不是教师手把手教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获得的,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总结的,本原性意味非常充足.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本原思想渗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本原性思想渗透的努力,让笔者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数学教学的本与原,在于学生. 因而本原性思想的渗透,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对一些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以理解.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数学概念的过程. 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抓住本与原. 而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站在数学的本原处,对学生渗透本原思想. 归根到底一句话,数学本原性知识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知识,数学本原性教学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做到这两点,就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数学本原性思想的渗透.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