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中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
2019-12-02王余
王余
摘要:判断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不单是要看企业经营效率,还应该综合考虑到公平问题。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地带,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企业效率和公平问题。只有企业经营效率获得增长,加之公平问题得以解决,人民才会满意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从企业效率来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相较于私营企业来说并不高,大部分依然处在传统经济时期的状态。所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现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代表,探究国有工业企业依然存在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并针对如何缓解这类问题提出改进的观点。
关键词: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效率与公平;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0-0127-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从企业效率来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相较于私营企业来说并不高,大部分依然处在传统经济时期的状态。所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如何让把握好企业效率和公平问题,使得在改革之中求得稳定,在稳定之上求得发展,是应该站在全局和整体的角度上思考的问题。因此,鉴于国有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本文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代表,探究国有工业企业依然存在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并针对如何缓解这类问题提出改进的观点。
二、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本文将总的工业总产出增长额中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增长所占的比例当作总产出中各个经济成分所贡献的份额,它的计算方法可以表示为:
其中:S表示各经济成分产出占工业总产出的份额,A表示某种经济成分在某一年的产出,B表示某一年的工业经济总产出,n表示某一年份。
从表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贡献额在2010年以前一直维持在50%以上,在2011年之后其增长额占工业总增长份额急速下降,仅占五分之一左右。与其他经济成分企业相比,整体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近几年均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已经无法很好适应如今经济发展环境,无论从整体产出占总工业产出的份额还是自身发展潜力都不如其他经济成分企业。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释放其自身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二)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
1.国有企业需要承担过高的社会成本
首先,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工具,承担着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本。自建国以来,私有经济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低风险、成本低、投资回报较高的行业;而国有企业业务主要布局在高风险,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较长的行业。
其次,国有企业一直替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社会成本。这是因为多年来国有企业为城镇乃至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吸纳的这些劳动力其实要远远高出企业实际需要量。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虽然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但是自己却背上了沉重的冗员包袱。或者说,国有企业允许这些冗员存在,实际上就是以国有企业大锅饭的形式去替代政府对失业人员的救济。因此,可以说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国有企业替政府承担了部分相应的社会成本。
2.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相对落后
首先,国有企业缺乏初始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往往是不尽相同的,为了防止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侵占或者损害委托人及其企业的利益,打消代理人投机取巧的行为动机,委托人的最优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而国家和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初始委托人,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抽象的,国家和政府更不是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加之国有企业较多,涉及行业广泛。基于上述因素,国家和政府难以对国有企业实施有效最优监督。
再者,国有企业通常会忽视人力资本产权重要性。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快速上升甚至超过了金钱投入,也就是说企业有了人力资本就有了发展的第一要素。但是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经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激励不足,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在相同人力资本投入情况下,私营企业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往往要优于国有企业。
三、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公平问题
(一)企业产权制度出现的公平问题
首先是企業产权界定的不公平。实践证明,国有企业能完成企业产权界定的前提必须是在政权主导企业经营型向产权主导企业经营型过渡完成的背景下。如果政权主导向企业产权主导过渡无法完成,国企的产权界定以及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理性架构均无法自我完成,这样就会导致企业自主经营权利和政府行政权力的作用相互交织,阻碍国有企业经营步伐。此外,这种不公平的产权界定必然会导致产权关系模糊、产权边界不清以及产权市场机制发育迟缓之下的企业所有者缺位或企业产权主体虚置。
其次是企业产权配置结构的不公平。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和产权边界模糊的背景下,政府一直片面地强调其对国有企业产权的绝对归属,导致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与产权引入更多地受限于行政因素干扰,使得企业内部产权的配置因脱离市场经济机制而缺乏效率。
(二)劳动用工制度中存在的公平问题
在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约时往往会出现公平缺失现象。国有企业借助自身企业性质在与国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通常处于优势一方,使得企业不会尊重员工的选择权或者是其他一些权利。在签订合同内容方面,往往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的,能够给予员工协商余地非常小,甚至没有协商余地。企业员工作为劳动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尊重他们的想法,即便是劳动合同签订,企业的这种行为也会降低人力资本的效率,甚至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另外,还有一个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就是劳动者收益的排他权遭到忽视。例如一些技术员工的技术专利,或者是科研员工的研发成果理应属于员工和企业共享。但是在国企中盲目追求的“公平”,使得这些个人收益被强行平均化,上述劳动者收入的支配权和成果产权的排他性均被企业忽视。这样会严重打击企业员工追求发展的积极性,企业职工的劳动资源使用权会受到严重约束。
四、完善国有企业效率与公平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以健全的动力机制促进效率
1.国有企业目标单一化
国有企业应当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提供社会产品中的一个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这两类目标不能并存于同一企业,国有企业要么是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么是提供社会产品,再根据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的不同将他们归为不同的管理机构。首先,政府应该将能够提供社会产品的国有企业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将企业转变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其次,将以利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必须隶属于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可以归属于全国人大的特殊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类国有企业真正能够排除来自行政权利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扰,确保企业独立自主地将利润作为进入和退出某个行业的判断标准,使其成为活的国有生产资本。
2.建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流动化
我国的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不仅存在着外部政府行政权利控制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出现这样复杂交叉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国企股权过于集中、企业资产和业务过于庞大造成的。目前现有的上市国有企业中几乎百分之百都是由政府控股的,并且处于大股东地位,占据着领导决策权。因此,国有企业在股权改革方面应该尝试引进多方股东,改变企业股权分布,弱化政府绝对控股地位。这种方式是建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最佳方法之一。除了极少数特殊行业和企业必须由政府独资组成国有企业,其他大部分国有企业皆可采取上述方法,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将企业的决策权归还企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在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应该注重企业产权即股权的流动化,不宜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独家控制和直接经营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权,应当增加企业之间、企业与不同經济组织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和间接经营的形式,并支持他们手中国有企业股权流动。实行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流动化,不但顺应我国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还能帮助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和完善公平的竞争机制
经济学的竞争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效率取决于竞争环境,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效率才能获取净利润。因此,尽管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各自行业能够占据相对垄断地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国有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竞争规律。建立和完善公平的竞争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竞争机制;二是要完善国有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竞争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平等的竞争机制通常会被传统观念所忽略,这是因为以往的公平观认为“不患寡,患不均”。在国企这个蛋糕上,企业内部员工在追求收入平等时都会觉得蛋糕大小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要人人均而分之。传统体制忽视竞争机会的重要性,会降低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首先是因为缺乏公平的竞争机会,间接地剥夺了员工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再者是因为竞争机制的不平等现象会加剧员工之间的不平等状况。例如有能力的员工由于不均等的机会问题,无法在企业得到发展,无法满足员工对于工作的期望,打消其积极性。因此必须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对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完善国有企业外部公平的竞争环境也很有必要。依据现有的竞争理论认为,国有企业当前经营效率不高与其在行业里一家独大的地位有关,缺乏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完善外部竞争环境需要还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放宽国有企业所在行业准入标准,让私营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进来,提高行业的竞争强度;其次要从国有企业入手,将政府与企业剥离开来,给予国有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另外是要为国有企业减负,减轻部分社会成本,使国有企业从多重非利润目标中解脱出来;同时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竞争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走私行为。只有真正让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参与行业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能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毛华军.浅论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61.
[2] 田 艺.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监管[J].科技经济市场,2018(9):100-101.
[3] 王炎强.供水企业改制初探[J].经济与管理,2018(7):137-139.
[4] 朱 军.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J].理论界,2005(1):64-65.
[5] 岳树民,鞠 铭,王怡璞.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发展的税制优化[J].税务研究,2018(5):3-8.
[6] 张兴文.国有纵向垄断企业产权改革的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2016.
[7] 王朝明,李中秋.关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5(3):44-50+96.
[责任编辑:纪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