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2019-12-02王维国尹维松冯晓霞陈贵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丙硫菌唑植保无人机小麦赤霉病

王维国 尹维松 冯晓霞 陈贵

摘 要:为探索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以及高效防治方式,霍邱县植保站开展了不同剂型的丙硫菌唑结合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间隔7d,2次使用不同含量、剂型的丙硫菌唑结合使用极飞P20型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30%丙硫菌唑OD600g/hm2(制剂量)、75%丙硫菌唑DF300g/hm2(制剂量)对小麦赤霉的防效分别为90.91%、93.07%,明显优于对照药剂40%多菌灵SC1875g/hm2(制剂量)的,且该药剂的溶解性好,叶片附着性强,可作为飞防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丙硫菌唑;植保无人机;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63-02

霍邱县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赤霉病正逐渐由长江流域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展[1]。当前,小麦赤霉病已成为霍邱县小麦种植生产过程中威胁最大、减产最多、防治难度最大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是以穗期侵染危害为主,且在当地小麦抽穗扬花时常常会遭受连续阴雨天气,因此环境条件也加重了该病在当地的发生程度。当前,土地适度规模的流转在霍邱县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对于种植大户大面积的防治小麦赤霉病,如果还是使用传统背负式的喷雾器,防治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丙硫菌唑是近年来国内开发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药剂。为探索该药剂不同含量和不同剂型应用植保无人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9年4月开展了该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明确该药剂的最佳使用量和使用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概况 供试小麦品种:扬麦15。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试验地点:霍邱县城西湖乡双河村,试验面积:2.5hm2。试验田土壤类型:黄棕壤。播种时间:2018年10月底播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4个处理,不设重复(见表1)。处理1的面积为0.4hm2,处理2的面积为2hm2,处理3的面积为667m2,空白对照为333m2。

1.3 施药方法 试验使用极飞植保P20型无人机,2次施药,配药时使用二次稀释法,最终加上药液合计用水量13.5L/hm2,植保无人机飞行具体参数设定为:飞行速度5m/s,高度2m,喷洒幅度3m。2次施药时间分别为2019年4月17日和2019年4月23日。第1次施药时,小麦处在扬花初期。

1.4 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当天晴天,气温在15~28℃,相对湿度84%,微风;第2次施药当天晴天,气温在18~23℃,相对湿度85%,微风。试验过程中,2次施药期间经历2次降水,共1.9mm。且首次施药至调查结束,发生5次降水,共6.7mm。所以试验期间从气象条件来看是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

1.5 调查方法与数据统计

1.5.1 调查方法 第2次施药后3~7d,观察该药对小麦的安全性情况。在小麦收获前,待赤霉病发生病情稳定后调查1次,调查时间为5月13日。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分级方法如表2所示。

1.5.2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病穗率按公式(1)计算: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1)

病情指数按公式(2)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 (2)

防治效果按公式(3)计算:

[P(%)=X1-X2X1×100] (3)

式中:

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

X1——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X2——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 施药后至小麦收获期间观察,小麦生长、灌浆等无不良反应,且调查时未发现小麦锈病、白粉病发生。

2.2 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处理中30%丙硫菌唑OD、75%丙硫菌唑DF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0.91%、93.07%,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40%多菌灵SC的防效48.96%。由此可知,丙硫菌唑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使用。

2.3 飞防应用效果 试验中,30%丙硫菌唑OD、75%丙硫菌唑DF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后,使用极飞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在设置喷洒条件下(飞行速度5m/s、高度2m、喷洒幅度3m、药液量13.1t/hm2),药剂喷洒顺畅,无堵塞喷头现象,且该植保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无漏喷、重喷现象。故丙硫菌唑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干悬浮剂均可作为飞防药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0%丙硫菌唑OD、75%丙硫菌唑DF在按照试验方案所用剂量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兼治小麦其他叶部病害(锈病、白粉病)。试验使用的器械是极飞P20型植保无人机,供试药剂是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干悬浮剂,在水中溶解性非常好,叶片附着性强,两者结合可以解决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效率低下、作业成本高、防治效果差的问题,进一步实现施药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如遇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建议适当增加药剂用量或与其他药剂(如戊唑醇、氰烯菌酯等)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与植保无人机结合,可以提高用水量等参数,以提高药效。

参考文献

[1]程顺和,郭文善,王龙俊.中国南方小麦[M].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1-2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丙硫菌唑植保无人机小麦赤霉病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丙硫菌唑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不同药剂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浙江嘉兴市植保无人机推广前景与发展建议
丙硫菌唑:5亿市场即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