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图书管理体系的新变化解读出版业工作重心

2019-12-02熊慧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中宣部社会效益出版业

熊慧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年出版业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源于党的十九大国务院机构调整。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指出:“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出版业务归谁管?几天之中有各种猜测的声音,直到3月21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工作。”

2019年1月1日,《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其中对“出版质量”指标的考核标准做出了可操作性的规定。《办法》指出:“图书出版单位绩效考核为综合性考核……‘出版质量’指标得分为满分的,可视为超额完成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部分按满分并可由考核部门酌情加分计入综合绩效”。2019年3月,图书“质量管理2019”启动。出版业回归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

2019年是出版业改革后的第一年,图书管理体系、图书质量检查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提高内容质量成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业内开始重点关注变化,寻求发展。

一、图书管理体系的变化

以下从架构、模式、职能等方面分析图书管理体系的新变化,并由此导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工作重心。

(1)架构: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宣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工作。出版管理的最高部门从政府序列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换成党的序列的中宣部。中宣部对外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的牌子;内部相关部门深度融合,包括国家版权局已搬入中宣部办公大楼,内部机构也有一些合并、分立和撤销,业务部门的融合呈现出了一些变化。

(2)模式:控制书号,扼制图书出版数量超出出版编辑能力的激增,促进出版业从规模效应向精品效应转变。

(3)职能:贯彻落实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拟订新闻出版业的管理政策,并督促落实;管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事务;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新闻出版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出版物内容和质量;监督管理印刷业……这里列出了部分与出版相关的职能。可以关注到三点:第一,出版机构和出版人要有该有的政治导向,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第二,出版物的质量是生命线;第三,上下游产业深入衔接,形成新的产业结构,这样也会有新的赢利模式。围绕这三点,来看一下出版业的工作重心会向哪些方面倾斜,又会带来哪些变化。

二、工作重心的解读

对工作重心的解读,对策划选题、项目立项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笔者认为未来出版业的工作重心主要侧重于如下四个方面:

(1)讲政治,重导向。业内有一句话“质量好不好,正确导向是根本”,坚守出版导向,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出政治性问题。出版物涉及的政治性问题,可以从思想内容和编校规范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涉及禁止内容的政治性问题;二是涉及编校规范的政治性问题。

(2)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并细化、量化到政治导向、文化创作生产和服务、受众反应、社会影响、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中。这一点也可以从国家对书号的管控收紧、各类公益出版基金种类的增多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得以验证。在组稿时应该关注这样的变化,多出能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好书,其实这也是扩大出版社影响力的好方法。

表1 质量专项年活动主题

(3)狠抓质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权益。出版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这是作为我国根本法的《宪法》规定的。回到出版物的根本——质量问题上来,提高出版物质量是社会大众的期盼。一方面,近年社会大众对各类出版产品质量的关注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图书质量投诉逐年增加,媒体对各类问题产品的曝光越来越多,管理部门查处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与其他生产单位一样,出版合格的图书是出版单位的责任;检测劣质产品是质检机构的任务;依法监管质量是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能。

业内连续9年开展出版质量专项年活动(见表1),大力整治图书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2011年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到2014年的“少教专项整治”,再到2016年的“形成质管常态”、2019年的“推动出版单位提质增效”,可以看到,通过开展专项年活动,业界的质量意识是越来越强了。目前,不管是行政管理体系(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各省区市、中央部委、解放军系统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还是生产管理体系(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民营文化企业)都下狠手抓出版物质量,特别是少儿类图书、教辅类图书、科技类图书、养生保健类图书等的质量,应该说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权益的一种表现,是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体现。不管是选题策划,还是编校加工,都要在这个原则下开展工作。

同时,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围绕重点,在随机开展图书编校质量抽查,随时开展图书内容质量抽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大幅提高图书市场样本抽查比例。所以出版机构和出版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先把书印出来,抢占市场,赚取利润,等到要抽查的时候再找编辑审读一遍,重新做样书送审。这种无视广大人民群众权益的想法、做法必须被摒弃。一来可能抽检的时候很忙,抽不出专门的人来重新审读,二来从目前的工作安排来看,是要大幅提高市场样本比例,直接从市场上买书,没有任何再加工的机会。质量警钟须长鸣!

(4)推动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当今和未来文化产业的主流趋势。新媒体作为推动创新的主导,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重动态的形态,深受受众欢迎。而出版被冠以“传统”之名,正在接受新媒体的挑战。将新媒体的应用平台、传播渠道与传统出版的优势加以整合,呈现出既有传统出版,又有文化创新、数字出版的全新局面,同时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有效撬动各类资本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投入。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这种杠杆效应将进一步铺开。

三、结语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出版业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行业变革的交叉口,出版人都应践行对国家、民族、人民群众的庄严的承诺,明确变化趋势,把握大局,不断做出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中宣部社会效益出版业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小学生必读》杂志获中宣部出版局表扬
中宣部梁言顺副部长一行莅临中国钱币博物馆参观调研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好刊社会效益高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金春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