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器 茶境

2019-12-02贵茶综合整理

贵茶 2019年3期
关键词:柴房茶器茶具

文-贵茶综合整理

“品茶宜精舍,宜云林,

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

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

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朝开始,历朝历代的人对制茶、品茶、茶会都有着深深的迷恋,将茶艺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医学。“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醇香温润的茶饮里,充满了诗性、人情与哲思。

茶是一道任意门,不同的人从中了悟不同的“境”,易地而处,又是另一番心境。以茶养生,以茶会友,以茶悟道,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志趣:以茶审美。《茶经》中的十之图,讲饮茶的场合、茶器和茶道仪式感的关系,挂图轴,设茶具,营造文化氛围,说到底是一种“境”的审美追求。

不同国家赋予茶艺不同的内涵与意义。日本人的茶道,很讲究优雅的庭园环境,在茶室特别设计一个龛,挂一幅书法,提供精神超越的氛围。日式茶道注重“对茶的敬仰与饮茶的仪式”,日式茶器对细节的极致感让观者由衷的尊敬。而中国茶艺更在乎饮茶的心境与人情。中国茶艺追求幽寂的寺观丛林之美,山野的自然之美,幽雅的都市园林之美,朴素的田园农家之美。周作人先生描绘喝茶的意境: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徐渭诗中所吟唱的悠然自得,在乎山水之间,松间竹下。想想徐渭一生命运多舛,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时候实是难得。茶禀山川之灵性,天地精华,性本自然。在自然环境中,人心思静,绿水青山中品茗,品出茶之真味,心不落俗尘。在庭院进行茶道活动,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道的神韵,说到底还是在营造自然。不同的饮茶环境心境自是不同,但其追求的核心是清幽淡雅,营造一种超然世外的情境,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获得美的感受。

古人很重视茶道环境中植物的选择,按照中国茶艺“君子比德”的审美理念,植物是构成茶道环境文化品位的要素,是人格化的,这就在审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追求文化、精神享受。

《茶经》卷中四之器,讲的是烹茶与饮茶所需的器具,如茶壶、茶杯、茶碗、盖杯,以及匀茶汤的茶海、装茶叶的茶罐、挑茶叶的茶勺,诸如此类,二十四种茶具,丰富了饮茶仪式。后来又发展出闻香杯、倒茶水的茶盘、盛茶渣的滓方等。

茶道活动中茶器的选择,直接影响饮茶的感受。茶器不仅是茶道环境中重要的要素,同时也是茶道仪式感表达的一部份,一套好的茶具,更是文化内涵的象征。

茶器所富有的审美价值,和茶道环境相辅相成。以柴房柴烧茶器为例,可从壶钮、壶口、壶肩、壶腹、壶底、壶流及壶把等形态处鉴赏,对其形体构造进行观“形”之外,茶器表面的雕工、书画,亦可提升茶器的审美感受。柴房茶器壶、杯等面上的款、山水图、篆刻、书法无一不是审美之眼。柴房茶器的创作,充分考虑到茶道环境的审美要求,赋予茶器文化性和意境美,器型上追求圆融一体,归返自然,加之柴烧器本身的独特变化,正契合了茶道环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追求。柴房柴烧茶器,温润质朴,符合文人气质,每日接受茶水滋润,经年累月,则呈珠圆玉润之形态,“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或七彩斑斓,茶人与所养之壶在时间沉淀下则会培养出身、心、境的内在默契。

茶器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许多人将品茗视为生活艺术,通过对茶具和环境的陈设来表达对茶事的虔诚及热忱,来展现朴实清雅的生活场景,并籍此以茶会友,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平实和善。茶器与茶道环境的结合,使艺术品更趋于生活化,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往往也蕴含着最为质朴的文化寓意,一种“茶居”生活渐入人心。

猜你喜欢

柴房茶器茶具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小偷
品雅茶具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母亲的柴禾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柴房
冯可宾买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