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02王金芝
王金芝
( 辽宁省本溪钢铁 ( 集团 ) 南地医院 , 辽宁 本溪 117000 )
锁骨骨折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肿胀,目前常进行手术治疗,其能够帮助患者骨折断端愈合,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但随着相关研究报道增多[1],可发现不同麻醉方式可达到不同治疗效果,早期常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虽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作用时间较短,可增加患者术中疼痛感,若为了减轻疼痛感,还需加大药物剂量,但其又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因此其不作为首选麻醉方式,通过分析多项报道,可发现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其不仅能够弥补传统麻醉不足之处,还可延长药效作用时间,且不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影响[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价值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2组(各有50例),均在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2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锁骨骨折手术适应证;(2)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3)患者均无本次实验药物过敏现象;(4)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5)患者均无听力障碍或语言交流障碍现象。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抵触、暴躁情绪患者;(2)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受损患者;(3)排除存在精神家族史患者;(4)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19例为男性,3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1.68±11.32)岁,平均手术时间(68.95±15.76)分钟,平均体质量(58.41±3.65)kg;手术类型:13例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37例为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2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1.19±11.54)岁,平均手术时间(68.16±15.52)分钟,平均体质量(58.96±3.17)kg;手术类型:12例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38例为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术。2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2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在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167)。对照组采用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干预,首先在患者肌间沟和第6颈椎突面进行穿刺,若发现肘部和手部出现异常,可注入10ml罗哌卡因(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71)或10ml利多卡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148)。观察组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首先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将肌间沟顶点的斜角肌、中角肌、前角肌作为穿刺点,在进针后回抽无脑脊液、无血液后,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肩部异感或麻感,此时便可注入20ml利多卡因,随后在横突颈(C4)深丛位置进行阻滞麻醉,定位:用手指向深处触摸叩击C4横突,随后垂直进入皮肤,缓慢注射,直至触及骨质感,回抽无脑脊液、血液后,方可推注7ml罗哌卡因,再退针至颈阔肌筋膜,并将针头深入胸锁乳突肌后缘,实施阻滞,注入8ml罗哌卡因(0.5%)[3]。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Ramsey评分(若患者躁动现象越严重,分数越高)、疼痛评分(若患者疼痛感越强,分数越高,最高分值为10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良率、睁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痛觉消失时间。优良率[4]:优秀:肌肉绝对松弛,穿刺部位未见明显疼痛;良好:患者肌肉相对良好,存在轻微疼痛感,但通过添加辅助药物后缓解;较差:患者阻滞效果较差,且疼痛感明显。
4 统计学处理:实施统计学SPSS22.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5 结果
5.1 2组患者优良率对比: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优良率对比(n,%)
5.2 2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实施硬膜外麻醉后,能够缩短患者睁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痛觉消失时间(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
5.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5.4 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麻醉中、麻醉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分)
5.5 2组患者Ramsey评分对比:观察组麻醉中、麻醉后的Ramse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的Ramsey评分对比分)
讨 论
锁骨骨折具有发病急骤、预后差、发生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干预不及时,可影响日常生活,目前首选手术治疗,而麻醉作为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需合理选择[5]。早期常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常作用于下臂部、肘部、手部,对生理干扰性较小,但其药效作用时间较短,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甚至可影响手术效果[6]。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可通过在第1胸神经和第5-8颈神经进行阻滞麻醉,能够作用于斜角肌间沟,且能够支配锁骨、肩部、上臂等部位,从而达到麻醉效果。颈神经丛由颈1-4脊神经前支组成,供应胸肩后部和头颈后部血液,通过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能够达到理想麻醉效果,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疼痛感[7]。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观察组Ramsey评分、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睁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提高麻醉安全性,缩短患者睁眼时间和痛觉时间,延长药效作用时间,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能够完全满足上臂手术、肩部手术、锁骨手术所需,弥补传统麻醉不足之处,减少药物使用剂量,且不对呼吸、循环、血液功能造成影响,从而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降低组织、神经、血管损失几率,同时本次实验中,通过将麻醉药效作用于颈4横突平面,能够延长药效作用时间,且更接近C3-C5脊神经,从而保证麻醉效果,减轻患者术中不适感和疼痛感。
总而言之,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具有疗效高、作用性强、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缩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睁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