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9-12-02吴兴辉
吴兴辉
(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病房 , 辽宁 辽阳 111000 )
高龄患者由于生理机能衰退,骨密度降低,导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升高[1]。而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类型复杂,多需要手术治疗,内固定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疗效也不太令人满意,因此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且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83例,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69.8±5.2)岁;对照组83例,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69.5±5.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1)观察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选择侧卧位,患肢保持在上方,行硬外膜麻醉,在大粗隆尖的下缘2 cm处,屈髋呈现30°,沿着股骨的纵轴做直切口,约7 cm,直至将臀大肌的筋膜切开为止,对臀大肌进行钝性分离,将小血管电凝止血。旋转髋关节,充分将外旋肌群暴露在术野内,将臀下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进行结扎,将近端股方肌、闭孔内肌、梨状肌、孖下肌、孖上肌切断,充分将关节囊暴露在术野内,在小粗隆上进行股骨颈截骨,将内容物清除干净,将股骨头取出,置放在一旁,根据股骨头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髋骨假体,并将其置入,假体需保持10°-15°的角度,将髋关节复位后,修复外旋肌群,缝合切口。(2)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选择仰卧位,行硬外膜麻醉,由C臂X线机进行辅助,观察骨折情况,并给予复位,观察复位满意后,采用螺钉进行加压内固定。
3 观察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定标准:2组患者术后1年,均进行Harris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步行能力、活动度、疼痛4项,满分100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尚可:70-79分;较差:<70分[2];计算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5 结果
5.1 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观察组优良率98.80%,对照组优良率80.72%,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n,%)
5.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41.33±7.20)分钟,术中出血量(35.27±8.47)ml,对照组手术时间(52.21±9.28)分钟,术中出血量(65.11±11.12)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9.64%,对照组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27.7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类型,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内固定术治疗,但内固定术具有许多弊端[3],容易发生骨不连或者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要翻修手术,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4]。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股骨颈骨折应尽可能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可彻底解决股骨头坏死以及不愈合的手术方法,其较内固定术更有优势,多方研究报道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较内固定术更好,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高龄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探讨仍然较少,高龄患者情况更加复杂,并且需要考虑到身体耐受,因此值得探讨[6]。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优良率98.80%,对照组优良率80.72%,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肯定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显著治疗效果,而客观的手术指标显示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说明了手术指标也较内固定术更有优势。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术后并发症是较为关键的手术方式优劣判断标准,由于关节置换术解决了股骨头坏死以及不愈合等问题,并且对血流影响较小,因此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低于对照组,对患者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并不复杂,对患者影响更小,并且可解决股骨头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的问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优秀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