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术后训练及护理措施研究

2019-12-02黄秀香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股骨颈患肢康复训练

黄秀香

(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庄河 116400 )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及高龄化趋势,对这类病人实施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多,且卧床时间长、疗效欠佳[1]。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解除病人髋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促使关节活动及原有功能恢复[2]。但手术是一种直接性应激因素,且老年病人普遍存在机体功能下降的问题,为此,术后康复会受到影响。针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并对病人术后康复起到显著辅助作用[3]。此次择取我院骨科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79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为对象,探究对其实施术后康复训练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骨科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79例股骨颈骨折病人,入组病人参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均属于新鲜骨折,25例头下型、31例基底型、23例经颈型;骨折原因:34例跌倒伤,25例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病人入院后施行牵引治疗,并作术前相应准备,于伤后3-10天实施手术,37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半髋关节置换术。包括48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57-86(66.4±7.02)岁;依照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病人纳入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2组基线资料进行对照,无显著差异性(P>0.05)。

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施行骨科常规优质护理,措施为下:(1)监测病情。术毕后,护士紧密观察病人的瞳孔、意识状态,关注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心电监护,随时查看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加强观察术侧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实时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注意检查留置引流管的通畅程度及固定情况,定时记录引流液体的性质、量和颜色,若手术后24-48小时引流液量低于50ml可拔除引流导管。(2)搬动及体位护理。术毕,病人麻醉清醒运送回病房,麻醉师与数名护士共同托住其髋部、下肢,使患肢向外展30°取中立位,协助将病人平移放于床上,在两腿间放置一个软枕,并穿上“丁”字鞋,避免髋关节内旋、内收;确保呼吸道通畅,去除枕头取平卧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进行鼻塞吸氧;辅助病人翻身时,需使上身、下肢进行同步翻转,避免上身和下肢出现扭转,并于两腿间放置一个枕头,嘱咐病人家属维持规范、正确的卧床体位,以避免脱位及错位现象出现。(3)疼痛护理。手术后对病人常规使用镇痛泵,动态监测其疼痛识别情况,若仍有显著疼痛需加用镇痛剂,并有效预防及处理急性疼痛;同时采用自我松弛法、注意力分散法等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感。(4)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手术后当天可对病人患肢实施被动运动,由上往下进行向心性按摩,避免深静脉血栓出现;由于病人年纪较大,常处于被动卧位,手术后的第1天辅助病人使用健侧卧位,防止取患侧卧位,采用健侧卧位时需在两腿之间夹住一个软枕,维持患肢处于外展位,预防过度屈髋内收,并适当扣背、局部按摩受压的部位,防止坠积性肺炎或褥疮出现;针对留置尿管病人需每天擦洗尿道口2次,每天替换引流袋,嘱咐病人大量饮水(每天不低于2000ml),确保排尿量正常,避免泌尿系统感染问题出现。(5)饮食干预。术毕后5-6小时可少量饮水;手术后第1天开始吃少量的流质食物;第3天完全服用流质及液体,且停止静脉输液支持。骨折病人创伤性较大,术后胃肠蠕动较慢、摄食量少,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现象;为此,手术后宜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口味清淡、易消化的相关食物,由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与普通饮食。此外,宜多食维生素D及磷、钙丰富的食物。(6)生活和心理护理。日常护理中,注意做好病人皮肤清洁护理,定期为其替换床单、被褥,辅助更换衣物;定时帮助或嘱咐家属为病人翻身。护士主动和病人交谈、沟通,实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倾听其内心想法,针对不良情绪明显的病人,需施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以缓解其焦虑、不安、消极等心理,同时向病人讲解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情况,鼓励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并提升护理管理的配合度。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前提下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措施为下:坚持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运动量从小到大,活动幅度从小到大,练习时间从短到长等基础原则,同时遵循个体差异性、全面性、渐进性的要求引导病人开展康复训练。(1)手术后第1天,先教会病人患肢股四头肌的练习方法,辅助其取仰卧体位,患肢向外展30°维持中立位,于膝下铺垫一个软枕,让病人主动向下压膝关节,使大腿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约10秒),之后放松,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训练:取仰卧体位,开展足趾屈伸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抗阻练习,期间防止髋关节内、外旋,各个动作需维持10秒后放松,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健侧膝关节伸屈及下肢抬高练习:这项训练可避免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2)手术后第2天,先检查患肢股四头肌、踝关节训练的落实情况,因为病人年龄较大,全部训练都需要家属辅助、督促才可完成,并讲解术后早期训练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之后按照病人个体情况重复练习上述训练项目。(3)手术后第3天,指导家属辅助病人开展患肢屈髋、屈膝训练: 病人取仰卧位,护士以一只手托住其膝下,另一只手托住足跟部,以不感觉到疼痛为条件进行屈髋、屈膝练习。训练的幅度从小到大,练习量从少到多,慢慢转换为主动屈髋、屈膝。另外,鼓励病人进行上肢活动,以维持上肢肌力,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隔2小时1次。(4)上、下床指导。对关节置换术者需做好上、下床活动指导,手术后4-5天病人上、下床的具体方法为:下床时,先移动和抬起病人的上身,让患肢缓慢离床,脚部着地,且患肢需外展45°,禁止负重,然后拄双拐站立;上床时的动作以相反方向操作,活动前要先将病人扶坐起,确定无头晕现象再活动。

3 效果指标及标准:评比2组病人的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与髋关节恢复效果;于手术后3个月,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2组病人的髋关节恢复效果,评估项目分为疼痛0-40分、关节功能0-30分、关节活动度0-20分、畸形0-10分4个方面,总分100分,分值>90分判定为优,分值80-89分判定为良,分值70-79分判定为尚可,分值低于70分判定为差;优良率=(优+良)/总病例数×100%[4]。

5 结果

5.1 2组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对比

5.2 2组髋关节恢复效果对比: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2组病人术后3个月髋关节恢复效果对比(n,%)

讨 论

股骨颈骨折病人接受手术治疗以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加上手术前大部分病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生理功能与抵抗能力显著下降,所以,病人术后恢复受到很大影响。术毕后,针对股骨颈骨折病人除了实施常规优质护理外,还需按照其个体情况开展护理工作,以减少并发症出现率,促使病人及早恢复健康[5]。此次研究中,经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人接受监测病情、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饮食干预、生活及心理护理等常规化骨科优质护理,既能规避护理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率,又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使其增强医护工作的依从性,但在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的效果一般[6]。观察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前提下增加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病人在进行术后早期训练后,其需氧运动耐力将有效增强,并改善了髋关节功能,可促使病人尽快恢复独立行走功能。此外,早期康复训练有助提高骨折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能力,进而减少切口感染、肺炎、假体周围组织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出现[7]。早期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综合考虑病人的机体差异性与实际情况,为其拟定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确保术后训练正常开展,以提升康复训练总体效果,减短住院时间。

此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对股骨颈骨折病人施行术后早期训练及优质护理措施,既可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同时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髋关节恢复效果,应进一步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股骨颈患肢康复训练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