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独立性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2019-12-02姚衍欢王淦轩麦淑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股骨康复训练程度

姚衍欢 王淦轩 麦淑玲

( 东莞市企石医院外二科 , 广东 东莞 523500 )

在外界强大的暴力作用下可导致机体出现股骨骨折[1]。通常情况下,大多股骨骨折患者多由交通意外、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因素所致,患者骨折部位常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甚至扭曲、角畸形等不良情况,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能力与质量[2-3]。为此,应给予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提高其生活能力与质量。鉴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股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股骨粗隆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均为3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在27-82岁之间(55.30±4.26)岁。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26-80岁之间(56.13±4.30)岁。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病例资料(性别、年龄等)展开比较,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质。

2 干预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措施:用药指导、健康教育、肢体主动被动训练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行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病情观察。待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紧密观察患者切口是否存在渗血等情况,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与肢体血运情况,以免患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预后效果。同时,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按摩疼痛部位,缓解其疼痛感。(2)心理干预。由于大多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常感到疼痛感,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或恐惧等负面情绪,加重心理负担。为此,护理人员应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用微笑、热情、耐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需求,了解其心理与生理需求,安抚患者情绪。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舒适,减轻患者陌生感;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或翻身,讲解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益处与重要性,提升患者信息与依从性。(3)饮食干预。若患者全麻术后清醒,呼吸道通畅,且吞咽能力较好,可给予患者进食水,若无特殊情况则可再进食,由流质食物过渡到半流质、普通食物。告知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食用低盐、低脂肪、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清淡为宜。指导患者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训练,根据其恢复情况,增加日常生活训练的强度,继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4)疼痛护理。使用疼痛护理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将其记录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中;评估内容可包括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等。继而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自控镇痛模式止痛泵镇痛,或早期服用止痛药物,保障患者锻炼、休息与睡眠不受干扰。(5)管道管理。术后若患者留置引流管,则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性,观察并记录其颜色、性质与引流量,并在术后24小时拔除。术后因麻醉而引发的尿潴留者,不留置尿管;若诱导排尿无效,则给予1次性导尿。(6)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帮助患者按摩下肢及疼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静脉血液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行早期负重训练,并加强患肢肌肉收缩、踝部屈曲锻炼;根据其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健侧、双手、腿的抬臂训练,每天可进行3-5次。待患者疼痛程度有效缓解后,行屈曲度<30°的髋部屈曲训练,促进其早期康复。(7)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训练。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帮助患者按摩下肢肌肉与疼痛部位,进而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行肌张力训练,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抬臂、踝关节屈伸以及股四头肌长收缩训练与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待患者疼痛有所改善后,鼓励患者自主完成肌力训练,进行抬高患肢以及座位练习。随病情的逐步改善,从单纯站立训练逐渐过渡到负重站立训练,以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8)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加强早期锻炼,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训练,以此增强大腿与小腿肌肉的收缩能力,5-10min/次,6-8次/d。术后7天,可进行膝关节伸屈运动,加强小腿与踝关节的活动,并根据患者恢复与疼痛程度逐渐增强活动强度。术后2周便可进行膝关节主动训练,增强患者肌力:让患者坐在床沿进行膝关节屈曲训练,即固定患者大腿部位,并用力摆动小腿部位,摆动幅度与力度可根据患者自身膝关节的酸胀程度及疼痛进行调整。术后6-8周,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借助轮椅或拐杖进行行走;在进行上下楼训练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上楼时应以健侧为先,下楼则以患侧为先。在撤掉拐时,应先撤掉患肢一侧,让患者坚持用健侧行单拐行走,随后过渡到患侧单拐行走,最后全部撤掉双拐徒步行走。待患者骨折部位稳定后,便可根据其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行走训练,提高其行走能力,继而达到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

3 观察指标: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进食能力、行走能力、洗澡与做家务能力(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运用疼痛分级法(V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轻度(感到轻微疼痛,但在可忍受范围内,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较为明显,难以忍受,需加以镇痛药物治疗,睡眠受到影响)与重度(剧烈疼痛,难以忍受,需采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对比: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经快速康复护理后,各项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ADL评分比较分)

5.2 2组患者护理后VRS程度对比:比较发现,观察组VRS程度要优于对照组,且无重度疼痛程度出现,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后VRS程度比较(n,%)

讨 论

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常感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且机体免疫能力所有下降。若术后未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则易影响其术后治疗效果,延长康复时间[4]。术后部分患者骨折部位虽逐渐愈合,但易出现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可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能力与质量。在吴玲玲,陈劲,张木春[5]等人临床研究中,发现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则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且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患者出现重度疼痛情况。此外,观察组在进食能力、行走能力等生活能力评分上要高于对照组。可见,及时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术后预后效果,促进其康复[6]。

在快速康复护理中,针对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术后快速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患侧活动与被动训练,可避免肢体运动功能的缺损,增强其骨细胞活性,预防下肢骨质疏松出现。此外,快速康复护理的有效实施,还可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与机体代谢能力,在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肌肉强度的同时,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7]。同时,术后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其能以积极、理智的心态去接受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拉近护患距离,让患者能在舒适的治疗环境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与医师,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并作翻身动作,可促进静脉回流;在加强沟通中转移患者对疼痛的关注,改善疼痛程度;在饮食干预中,保持机体营养需求,提高免疫能力,加快康复速度。而本次研究与张彦霞[8]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在该临床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与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进一步说明,快速康复护理在股骨骨折术后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股骨骨折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而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股骨康复训练程度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