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9-12-02张学全黎惠金张雄辉
叶 聪 张学全 黎惠金 张雄辉
( 河源市中医院骨伤科一病区 , 广东 河源 517000 )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高处坠落所致的高能量损伤,若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造成患者预后较差,会出现持久性畸形、足跟高度丢失等,时间久了还会出现严重的距下关节炎[1]。以往临床上经常采用ELA 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该方法的手术视野比较好,但是对切口的软组织剥离较多,容易出现切口并发症[2]。近年来,STA被广泛用于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因为其创伤较小被临床多认可,本研究旨在比较STA和ELA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 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 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STA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6.72±3.16)岁;将采用ELA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7.13±3.25)岁。纳入标准:单侧跟骨骨折、其他部位无明显创伤、跟骨侧轴位片和三维CT资料均完善、可以完成治疗及问卷调查,支持随访。排除标准:骨折处为开放性骨折、合并其他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本研究经我院医学审核通过,且2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一般情况匹配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2 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STA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完成椎管内麻醉或者全麻后,给予患肢气囊止血带行止血处理。术中,由外踝尖下向第4跖骨基底部延伸方向做一约5cm的切口,切口位置和足底平行。将皮肤和筋膜层切开后,将腓骨肌腱鞘及跟腓韧带的跟骨止点暴露,进行锐性切断并将距下关节暴露。于跟骨体后方钻进1枚斯氏针,采用撬拨技术于直视下进行关节面骨折块复位,并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配合斯氏针牵引和手法侧方挤压,对跟骨宽度和内翻畸形进行纠正。X线下复位满意后,按照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对骨膜下的皮肤进行适当游离,钢板预弯处理后插进跟骨外侧皮下,透视确定钢板位置满意后,拧入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后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负压引流后进行缝合。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完成椎管内麻醉或者全麻后,给予患肢气囊止血带行止血处理。由外踝上4cm、经腓骨后缘向下至足背及足底皮肤交界部分,再转向前到第5跖骨基底近侧进行撬拨并配合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对距下关节的平整和跟骨高度及宽度进行复位。然后选择钢板进行固定,根据具体压缩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植骨。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并放置负压引流管,进行缝合。2组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肢抬高约30°,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9- 12 周为非负重阶段,影像学显示骨折已愈合后可以负重。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1)观察指标。对2组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的Böhler角和Gissane 角采用影像学进行测量。随访12个月,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AOFAS评分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和SF-36量表(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定;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定。(2)评定标准。AOFAS评分:该评分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功能越好;SF-36量表: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健康情况越好,该量表的临界分数为72分;VAS 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感越强烈。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术后12个月,2组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5.2 2组的AOFAS 评分、VAS 评分及SF- 36评分比较:2组的AOFAS 评分、VAS 评分及SF- 36评分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的AOFAS 评分、VAS 评分及SF- 36评分比较分)
5.3 2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临床上对跟骨骨折主要为ELA和STA切开复位内固定,ELA为以往临床较为常用的入路[3]。该入路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保证了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良好复位,提高内固定钢板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由于该入路的切口较大,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尽管临床采用全厚皮瓣和无接触技术对切口处软组织进行保护,仍无法避免切口并发症的发生[4-5]。STA入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被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总结其优点如下:(1)能够充分将距下关节面显露,有利于骨折块的复位和固定。(2)切口的位置可降低对神经、血管及肌腱的损伤,且切口可以避免了ELA大面积的软组织剥离及牵拉,减少软组织的过度损伤。(3) 能够放宽对软组织条件的要求。(4)术后的切口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6-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2组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但组间无显著差异;2组的AOFAS 评分、VAS 评分及SF- 36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了STA可以保证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不过术中发现STA入路对跟骨的外侧壁无法充分暴露,对普通跟骨钢板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钢板外螺钉固定,同样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对跟骨骨折采用STA和ELA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STA具有更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