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02叶试南谢伟雄蒋文勇刘振林
叶试南 阮 平 谢伟雄 蒋文勇 刘振林
(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 , 广东 云浮 527300 )
跟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跟骨关节外骨折的发生率,手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必然选择[1]。传统的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是易出现软组织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2]。跗骨窦入路是一种微创入路,能清晰显示后关节面并获得满意复位,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本研究就2种手术入路的跟骨钢板内固定术疗效展开对比,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为对象,均为单侧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7.5±6.5)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Sanders分型:Ⅱ型21例,Ⅲ型9例。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1-59岁,平均(37.9±6.7)岁;左侧15例,右侧15例;Sanders分型:Ⅱ型20例,Ⅲ型1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患侧肢体朝上,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自外踝尖上2-3cm处开始,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到跟骨下方足底平面转90°向前,足背外侧正常皮肤与增厚跖底样皮肤交界处下方的1.5-2.0cm处,切开皮肤直达深筋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显露出跟骨外侧面,在直视下复位,确认关节面解剖复位,若骨缺损严重则需植骨,最后在跟骨外侧壁置入跟骨解剖钢板,用螺钉固定,清洗创口,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的改良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自外踝尖下方到第4跖骨基底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保护腓肠神经,于腓骨肌腱鞘前方进入,将肌腱向下牵引,锐性剥离趾短伸肌肌腹掀向前方,显露跟骨前突和跗骨窦,打开关节囊,显露关节面,若有跟骨结节内翻现象,则在结节部位打入平行的2个克氏针,使用撑开器撑开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纠正内翻畸形,然后于关节面下方横向打入空心钉导针,使用1-2个空心钉横向加压固定,手法复位膨隆的外侧壁上缘骨膜,然后在腓骨肌腱鞘与跟腓韧带之间建立皮下隧道,将跟骨钢板插入,并钻孔固定,最后清洗创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加压包扎。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后12个月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足踝功能,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为差。
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数数据对比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组术后12个月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注:*为2组对比x2=4.320,P=0.038<0.05。
表2 2组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n,%)
注:*为2组对比x2=4.043,P=0.044<0.05。
讨 论
跗骨窦入路的改良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微创术式,该手术切口仅3-4cm,能显露距下关节,复位满意,但是复位中需结合撬拨复位技术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3]。该入路可以在不损伤跟腓韧带和腓骨肌下支持带的情况下,在直视下复位距下、跟骰关节的解剖关系,无需扩大近端入路,不会损伤跟骨外侧动脉,减轻手术对跟骨外侧皮瓣血运的损伤,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为术后骨折的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骨折愈合,促进足踝功能的恢复。而传统的L型切口骑跨在两套供血系统的交界处,该处皮肤软组织的血循环差,手术中再掀起一个三角形的皮瓣,进一步损伤血供,导致术后易发生皮缘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4];而且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对关节面骨块的血供造成损伤,导致后期易发生骨折愈合不良、骨坏死、骨关节炎等并发症[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2个月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经跗骨窦入路的改良跟骨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跗骨窦入路的改良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促进足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